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历经千年传承而不衰。小学识字课堂不能仅仅是要求学生认识并记忆汉字就可以,而应该将识字与国学结合、与传统文化结合,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上理解我们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深刻把握识字教学与传统中优秀的国学经典启蒙读物的关系与联系,创新教学教法,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全面优化小学语文识字课堂。  相似文献   

2.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是基础中的基础,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学习识字,更多的是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熟悉和了解汉字的意义,就是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本文分析研究文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希望对识字教学能够有所贡献。一、整体把握汉字,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识字之初,儿童对于汉字的印象都是模糊和笼统的,他们还没有学会从细节上观察汉字,为此教师要教  相似文献   

3.
汉字本身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还能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文章主要从传统文化出发,研究了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希望能为教学汉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历史长河中,还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蕴、民俗习惯等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适时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文章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识字教学进行了探讨,旨在有效地将传统文化渗透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条件与重要基础,是小学低年段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汉字教学中有机渗透汉字文化,既能提高汉字教学效率,又能积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实现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机渗透,语文教师就要提高对汉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建立汉字文化知识体系,掌握汉字文化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传统语文识字教学枯燥乏味,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与模仿书写的单调模式,使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劳累,学生甚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深化学习,也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国汉字承载着六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与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因此,优化识字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扫清障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如何提升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语文教学面前的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已经成为各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教育课题。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继续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各位小学语文教师的下一步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知识积累,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涵养身心,帮助他们在学习、践行传统文化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时,教师要避免灌输式教学法,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渗透在识字教学、古诗文教学以及现代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克寰 《教师》2022,(4):21-23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历经岁月洗礼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汉字知识,使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汉字,也要立足传统汉字文化的内涵,将语文识字教学和汉字文化传承相融合,从汉字的起源、结构以及词义等多个角度入手整合汉字文化的内容,充分发掘汉字语言文化的内涵,在提高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  相似文献   

10.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今后各科学习的基础。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传统且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都不高。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儿歌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降低识字教学的难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从小学语文的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作为母语课程,不仅是学生开始文化课程学习的关键,同时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前提。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只有学生掌握了足够多的汉字,才能够实现文化课程学习的稳步提升。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增强对学生识字教学的重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优化传统识字教学形式,促进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立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践,首先简要分析了当下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优化措施,旨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在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激发学生识字的活力竞相迸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以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关教育部门更加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更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我国国民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注重挖掘和改良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池晓晶 《新教师》2019,(12):37-38
悠悠五千年,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经典文化?笔者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趣味识字,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博大精深,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汉字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7):51-52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对策要求教师深入研读与探索传统文化教学经验;要求教师多角度挖掘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传统文化,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总结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困境,提出了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之所在。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主要讲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从不同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74):58-59
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课程就是识字教学,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也就是识字教学,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识字教学能够为小学生以后的写作、阅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相比较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所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将传统文化带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解,记忆汉字,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小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地了解到汉字中所包含的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基于以上所描述的,本文将着重研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当中的可行性,并将着重介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当中渗透的策略,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识字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识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A4):39-40
学会识字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师要科学且合理地设置自身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以具体的学生学习情况为准绳,进行及时的改良和完善。这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地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融入实际教学中,要完善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加强学生对于语文识字学习的认知和学习兴趣、积极性,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和语文素养,也更加有助于自身开展教学,因此文章以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路径为主,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和教育价值,分析了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文化无一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要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深入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最基础的是认识汉字,识字教学是沟通传承中华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以后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文章阐述了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奠基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所以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应从低年级识字教学开始,这样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孩子的内心深处,让他们从小牢记汉字的音、形、意,了解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将这些内容如何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每个孩子的智慧中,就需要每个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