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祁巍锋 《资源科学》2008,30(11):1648-1657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能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条件,讨论了该区非并网风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设超过1 000×104kW非并网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以此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规划布局16个风电场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104kW,其中45%为非并网风电。并整合建设3个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苏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沪苏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浙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开发和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鲍超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58-1666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其他发展条件相互匹配的最佳区域之一。充分开发利用沿海和近海风能资源,建设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不仅对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全国风电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和先锋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并从能源和环境问题、风电价格、风电政策、经济技术条件、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条件等因素入手,论证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分析了目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挑战,并提出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0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占30%左右)目标后可节约原煤1 104×104t,减少排放粉尘104×104t,CO2 2 083×104t,NOx 104×104t,SO2 167×104t。规划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风电设备制造中心,千万千瓦级东西两翼风力发电基地和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形成“一心两翼一带”的大风电产业布局。其中,沿海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带主要由高耗能无碳型电解铝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氯碱化工基地、高耗能无碳型海水制氢基地共三大基地组成。  相似文献   

3.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02-1611
中国正在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加剧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改善我国城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又是世界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为改变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风能资源与风电基地建设的空间布局格局,提出了我国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基地布局的“入”字型空间模式,采用GIS技术选择出与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紧密相关的七大无碳型高耗能产业基地;提出了由“七点两轴”组成的我国大规模风电开发的点轴空间模式,即集中建设东部沿海风电产业带和三北沿线风电产业带,重点建设东北基地、环渤海基地、长江三角洲基地、珠江三角洲基地、内蒙古东部基地、酒泉基地和北疆基地七大综合型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型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解铝工业、氯碱化工产业和海水淡化制氢产业的设想,提出了高耗能无碳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节能减排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 021×104kW,占全国同期发电装机容量(按照12×108kW计算)的8.35%,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15%。其中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 100×104kW,占风电装机容量的30.93%。七大风电基地的装机容量将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91.7%,占全国风力发电量的96.53%,占全国非并网风电装机容量的8581%。到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量达到2 104×108kWh后可节约原煤11 153×104t,可减排CO2 21 044×104t,SO2 168×104t,NOx 105×104t,粉尘1 052×104t。该研究为科学引导我国高耗能产业基地与大规模风电基地耦合布局,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蔺雪芹  方创琳 《资源科学》2008,30(11):1612-1621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重视,中国风能资源开发和风电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电逐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化。氯碱化工产业是高耗能行业,目前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和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进行链合布局,构建“风电-烧碱-化纤、造纸”、“风电-氯产品-PVC”产业链,建设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对于风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氯碱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2006年我国社会经济、风电产业发展数据,确定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空间布局概率图谱,并与2020年我国氯碱产业空间布局进行叠加,对2020年我国基于大型非并网风电场建设的无碳型高耗能氯碱产业空间布局框架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未来我国非并网风电产业和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的联动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大型非并网风电场建设布局,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江苏、山东、浙江、辽宁、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和青海九大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这些无碳型高耗能氯碱化工产业基地的建设,每年将发电1 713.94×108kWh,节约2 149.84×104t原煤,减少因燃煤而排放的粉尘202.82×104t,CO2约4 056.31×104t,氮氧化物约20.28×104t,SO2约32.45×104t,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带来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吴丰林  方创琳  蔺雪芹 《资源科学》2008,30(11):1640-1647
在研究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本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估;汇总了该地区1997年~2006年间的风电场装机情况以及对应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相关指标,总结了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根据风能禀赋、土地覆被类型以及已有和规划修建风电场等影响指标,以10km×10km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研究区划分为5852个基本网格,通过格网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风电场选址和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布局适宜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将风电产业基地布局的适应性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较低适宜区和低度适宜区。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建设1 850×104kW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和风电场选址方案,以及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建设环渤海地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的设想,该基地包括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山东半岛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和冀西北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最后提出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布局以及相关非并网风电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李茂勋 《资源科学》2008,30(11):1684-1693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中部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做好风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编制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部地区低风弱风的情况调整可开发利用的风能指标,尝试开发微风发电技术;同时立足能源多元化高度重视风电开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各省风电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中部地区非并网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11):1677-1683
新疆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风电产业发展政策不到位、风电成本偏高、风电上网技术等瓶颈。针对这些瓶颈,本文提出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即推动新疆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的协调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高能耗产业,为其提供低成本、高清洁的产业动力和“原料”,可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节能减排20%的目标提供可能,还可以避免风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解决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新疆“九大风区”为建立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提供了丰富的风能资源,为非并网风电产业与高能耗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基于此,提出了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分“三步走”的对策:①优先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充分开发本地风能资源,实现“风电落地”; ②建立北疆1 000×104kW级非并网风电基地,配套建设相应的高耗能产业基地,在并网技术成熟时,实现“西风东送”; ③依托新疆风电电机产业技术优势,优化风电产业结构,实现“风电东进”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8.
刘晓丽  黄金川 《资源科学》2008,30(11):1622-1631
有色冶金产业作为第一耗能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其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因此,结合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开发建设,形成风力发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促进风电-有色冶金产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风电场以及有色冶金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建立风电产业布局研究的基本框架;以省域尺度为例,探讨风电场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的链合布局,认为中国电解铝工业布局将随着风电场的建设脱离原料富集的内地地区,逐步向风能资源富集的沿海地区转移,从打造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链的角度,将山东、内蒙古、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等6个省区列为中国一级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将河北、新疆、辽宁、山西、宁夏、福建和甘肃等7个省区列为二级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13个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有色冶金产业基地2020年非并网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 043.24×104kW,电解铝产量预计将达到656.09×104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2.80%,并将实现可观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蔷 《资源科学》2008,30(6):896-90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提升风能资源开发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加大投入,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制定科学规划,扩大风电装机容量,以多元化投资推动东北地区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海水淡化制氢基地的链合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铭  刘贵利  孙心亮 《资源科学》2008,30(11):1632-1639
能源与淡水危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风能条件,在我国沿海地区推行海水淡化,并进行海水制氢产业延伸是我国解决能源与淡水问题的突破口。论文在对我国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发展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产业基础与技术可行性,以及利用风能进行海水淡化制氢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提出“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链合模式;提出我国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海水淡化制氢总规模达到600×104t/天,可节约原煤464×104t/天,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76×104t/天。进而形成国四大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的建设格局,即东北地区以大连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北地区以天津滨海新区与曹妃甸工业区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东地区以长三角沿海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华南地区以湛江与深圳市为核心的非并网风电-海水淡化制氢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12.
顾为东  周志莹  邱涛 《资源科学》2009,31(11):1856-1861
近年来,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时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其中电力的缺口尤其明显,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迫切需要改变能源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应用.位于长三角的东台、如东、大丰三市浅海辐射沙洲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地质务件优越、灾害性气象概率低、没有航道、没有大型渔场和地下线缆,又地处电力负荷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人才基础厚实、资本市场发育良好、内在动力强等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发展空间巨大,如开发其中15%的风能资源,即可兴建一个相当于年产4250×10~4t标煤(相当于年开采量2980×10~4t原油)、每年减排1.12×10~8t CO_2的永续绿色能源基地,不占用耕地、不产生移民、也没有生态安全问题.本文针对海上大规模风电场间歇和波动的巨大电能难以为电网承受的难题,提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负载相结合的新路径,建设若干"无碳型"高耗能绿色重化工产业,利用风能替代化石能源,实现"高碳能源向无碳能源"的跨越;建设一系列利用非并网风电直接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和规模化制氢的产业基地,100%利用海上风电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和制氢,由输电上岸变为输淡水上岸、输气上岸.  相似文献   

13.
陈琳琳  杨宇  洪辉  金凤君 《资源科学》2016,38(12):2256-5569
能源工业和能源工业基地布局研究,是中国工业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对新常态下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能源工业发展与布局的基本历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借助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中国1985-2010年能源工业基地的集聚与扩散态势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系统的能源工业基地识别方法,探讨了中国能源工业基地的演变特征。研究认为:①能源工业整体分布相对均衡,但是能源工业内部各类行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态势呈现出明显的差异;②中国能源工业基地总体数量相对稳定,中部地区的能源工业基地最多,西部地区的数量显著增多,不同的能源开采工业基地空间分布趋势并不相同;③能源工业基地的综合化趋势明显,且多种行业的组合模式越来越复杂;综合型能源工业基地的数量和规模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专业型的能源工业基地规模相对较小;伴随着相关产业的布局,专业型能源工业基地向综合型能源工业基地的转型特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孙艳伟  王润  刘健  肖黎姗  杨德伟 《资源科学》2012,34(6):1167-1174
科学、准确的评估区域风能的开发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状况是风能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应用GIS手段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评估区域陆地风能资源的方法。利用福建省的23个气象站30年的日均气象数据,应用趋势面分析和普通克吕格插值结合的混合插值方法,计算得到空间分辨率为1km×1km的年平均风速的空间分布数据。以此数据集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DEM和土地利用等地理限制因素,分别评估了距地面50m、80m和100m高度上的风能开发的技术潜力及发电经济成本。结果发现:福建省在三个高度上风电的适宜开发面积都在1万km2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选择三种目前主流的风电机组作为参考风机,估算结果显示,福建省陆上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可达187~245GW,年均发电量约为2010年福建省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到5倍。同时,风能的单位发电成本在(0.13~0.76)元/kW.h之间,风况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风电的经济性优势显著,应作为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5.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理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无试点先例。文章通过综述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与途径,论述了融合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与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兼顾清洁能源生产、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风电产业装机容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相关主体缺乏对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准确预测,导致一系列无序发展问题,因此运用GM(1,1)灰色系统模型对我国未来风电装机容量进行了科学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未来几年风电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至2015年将达到3亿9258万kW,本文根据预测结果并结合实际对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凭借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政策支持,意大利近年来风力发电发展迅速。意大利风电发展规划明确,风电在其未来能源框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风资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风电设备制造技术显著提升,海上风电有了实质性发展,中意两国在风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在介绍意大利风电行业发展现状、规划和监管体制的基础上讨论意大利风电相关政策,分析中意两国风电企业合作现状,阐述两国风电领域的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