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教过几届"差班生",对提高"差班生"数学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关键是树起"差班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差班生"综合成绩较差,数学成绩更差.由于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一看到数学,心理就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抗拒情绪,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甚至认为不是学习的料.但是,数学分数的高低对高考总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事实让他们对学好数学又抱有美好的愿望.由此,我把培养"差班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树立"差班生"成功的心态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也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与下滑趋势.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这是每一位高一数学教师十分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也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与下滑趋势.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这是每一位高一数学教师十分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一新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提问能力是同时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的关键因素,上述因素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学生自主学习."读数学(读)、说数学(说)、讲数学(讲)、练数学(练)、问数学(问)"是促进上述3因素发展的有效数学活动.实证表明:这5种数学活动依次促进.该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由"读、说、讲、练、问"构成环环相扣的"五环综合数学活动教学"过程构建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该教学形式可正常应用于初中、高中、大学低年级小班额数学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实施,遵循"因材施教、机会均等、长期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可收到数学成绩与数学素质双促进的效果.经反复实验提升,这种教学形式,未来可以发展成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很多高中学生而言,数学是最难的,一是因为数学分数比较高,二是因为数学分值比较大,一不小心,数学分数就会比理想的分数低几十分,因此,学生都很重视数学,希望在高考中数学成绩不拖自己的后腿.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我一直要求学生做"数学随笔",因为这样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及稳固起到很好的效果.一、什么是"数学随笔""数学随笔"与学生平时的错题笔记差不多,但又不完全相同."数学随笔"要求学生平时细分题目做错的原因,将自己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提前的现象 以往,小学低年级绝大数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能达到"优良"级.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比较足.到了三、四年级,教材中开始出现复合应用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出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会而不能得高分,不能得满分",是平时数学作业和考试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能否对会的问题作有效的解答,是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谈谈如何通过规范解题,减少非智力因素在解题中造成的失分,以此来提高数学成绩.下面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加以描述,并寻求规范解题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这样的女初中生,数学成绩几乎总是不及格,谈起数学,心情就比较沉重.但自从使用"初中生数学分层测试卡"以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不到半年,她的数学成绩从不及格变成了良好,重新燃起了学习的信心,欢笑又回到自己脸上.像这样因使用"分层测试卡"而受益的学生还有很多.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梁威,就是"初中生数学分层测试卡"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高中生中学习音体美、编导、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学生逐渐增多,他们大多数学基础薄弱,甚至放弃数学学习,数学高考成绩低.如何让体艺生重视数学,学习数学,提高数学高考成绩,"尝试教学"对转化体艺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案例: 从初一到初三,杨笑和陈刚两位同学一直是同桌.在我眼里,老师每次布置的数学作业,杨笑都能按时完成,并且整洁、正确率高,数学考试成绩也是那么优秀;而陈刚同学却被学生称为是数学学习的"懒虫",虽然他数学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可是数学作业却做得不错,我明显地看出有"伪装"的痕迹.不过还是想到,他俩坐在一起,杨笑对陈刚多少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形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进入高中阶段后,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虽然很想学好数学,可数学成绩就是提不高,到最后最怕见到数学老师.这种"惧怕"高  相似文献   

12.
儿子放学一进家门,就气冲冲地说:"老师偏心!我就是不服!"我忙问怎么回事. 儿子说:"我和李捷数学成绩不相上下.这两次考试,李捷的成绩都比我低两分,老师却让他去参加数学竞赛.这明明是老师偏心,他妈妈在学校当老师!老师照顾他!"  相似文献   

13.
1."数学高才生和数学普通生"概念的界定和本子课题研究的范围1.1"数学高才生和数学普通生"概念的界定数学高才生有学者认为,数学考试成绩最优秀的5%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有学者认为,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能得奖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有学者认为,那些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得到较好数学成绩的学生;也有学者认为,智商高且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是数学  相似文献   

14.
学生群体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个班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驾驭知识等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数学课程更是如此.由于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其中融合的思维成分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滞塞,兴趣不高,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习惯上把这部分学生定义为"差生".而差生的存在,犹如教学路上的"绊脚石",无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业绩.所以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问卷量表",对初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然后对数据进行了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对不同性别、不同成绩段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与数学成绩成显著正相关;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在性别上差异不大,但在年级和优差生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倪磊.现在已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了,他的数学成绩特别好.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向他询问学习秘诀时,他回答说:"我的数学成绩好,还得归功于我小学时辅导我们数学兴趣小组的张老师呢,是他使我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的数学自我概念、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数学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和动态性,初中生数学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因果关系主要表现为自我增强模型、交互影响模型及发展观等.数学自我概念和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成绩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对数学成绩都具有预测作用.数学自我概念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一方面是直接的,另一方面是部分通过数学学习动机起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3.97%.优生与差生在数学自我概念和数学学习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情感是学生在学校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心体验,如喜欢或厌恶,愉快或愁闷等.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数学成绩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数学情感得分高的学生,数学成绩一般也好;数学情感得分低的学生,数学成绩一般也差.所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是影响数学成绩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东升 《新高考》2011,(Z2):57-60
数学是高考的"命门",其成绩的高低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学们高考总分的高低.但众多考生的实际成绩证明平时数学学习水平和高考数学成绩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考试时的临场发挥,所以我们务必要重视高考数学应试的策略和技巧,以便我们能够"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相似文献   

20.
初一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许多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屡受挫折.通过与这部分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后,发现他们的问题大都出在滞后的学习习惯上,这已成为影响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而习惯养成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相比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由"知识教育"转向"能力培养",而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很难适应这一变化,根据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