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俄国利用清政府统治面临的危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武昌起义爆发,沙俄认为这是它“吞并中国领土而能达到其宿愿的大好时机”,增派军队侵驻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沙俄的支持下,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额真汗)。第二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非法签订了《俄蒙协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的自治”。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2.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沙俄乘机制造外蒙古独立, 并签订《俄蒙协定》。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外蒙上层失去了依靠。1919年外蒙古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24年乔巴山成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得到了苏联的承 认。对外蒙的“独立”中国政府从不予以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外 蒙古从祖国怀抱中分离出去了。  相似文献   

3.
沙俄操纵的外蒙古首次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外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它曾于1911年首次宣布独立,中国历届政府均未予以承认。根据“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外蒙古于1915年进入“自治”阶段。1919年,中央重新对外蒙古行使主权。外蒙古的首次独立是沙俄乘中国辛亥革命政局动荡之机,策动外蒙古封建王公分裂中国领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73页:“1945年秋,蒙古依照苏联和当时中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举行全民投票。根据投票结果,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同页小字部分中又说:“1946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同一页中出现同一件事情的两个不同时间,使学生无所适从。“1945年”、“1946年”两个时间究竟以哪个为准呢?笔者认为课本应该在“根据投票结果”之后加上“1946年1月5日”。这样,“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就妥贴了。关于“外蒙古”问题$湖南省炎陵一中@张甲兴  相似文献   

5.
这张挂图是配合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叙述的“平定准噶尔贵族的叛乱”这一历史事件编辑的。清朝初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在沙俄的扶植下自称可汗,并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妄图分裂祖国的主张。1691年沙俄公然唆使噶尔丹进攻内蒙古,发动了反对清朝政府的叛乱。这里所选用的两幅历史画卷,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当年平乱斗争过程中的重要场面,反映了我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6.
外蒙古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外蒙古地区受到了俄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上的支持,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外交手段与俄国交涉,希望获得俄国的认可与谅解.中俄双方在外蒙古问题上的进退,都是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的.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俄国会做出适当的让步,但这并不代表俄国愿意放弃外蒙古独立,而国民政府对外蒙古问题的处理虽有其失误,但总体态度是积极的,原则性也较强.  相似文献   

7.
1911年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宣布“独立”,远在辛亥革命前外蒙古王公便召开秘密会议谋求独立,并派出代表团赴俄国寻求支持.该代表团中的杭达多尔济、车林奇密特和海山对于推动外蒙古“独立”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利用中俄外交档案等史料,对该代表团的核心人员,代表团赴俄国请求给予独立支持以及俄国相应的外交决策过程作一梳理,并就外蒙古王公和俄国在“独立”中的作用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是中国北部邻国 ,面积 1 5 0多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 1 0 0余万 ,中蒙边界线长达4672公里。半个世纪前 ,这块称“外蒙古”的地方 ,还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高中课本 ,对这个问题已有所叙述 ,但美中尚有不足。在教学实践中 ,常有使学生感到迷惑、教师感到尴尬之处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一、“丧失了外蒙古的领土”是在什么时候 ?课本说 :“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同俄国订立《中俄声明文件》 ,中国政府丧失了外蒙古的领土、主权 ,只保留了一个宗主权的虚名。”(《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 92~ 93页 )按照这个说法 ,外蒙古的丧失似乎是在1…  相似文献   

9.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率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发动了“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企图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1912年张绍曾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利用群人智慧,平等对待蒙古王公,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四年四月号的苏修《自然》杂志,在《旅途通讯》的标题下,发表了沙俄间谍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上校率领的一支“考察队”于1883——1885年在我国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进行间谍侦察活动过程中给沙俄陆军总参谋部的十六件呈文、报告、电报和书信。这些资料是由一个名叫阿·伊·伊沃尔金的苏联“历史学家兼作家”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209页写道:清朝把全国分为18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域和内蒙古等盟旗”。按文中“内蒙古等盟旗”字面意思理解,应是有若干非省级行政区域“盟旗”,而内蒙古是其中之一。这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蒙古在明末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支,其中漠南蒙古即为内蒙古。内蒙古为元朝皇室宗族后裔居住之地,其内部又分为若干部,如察哈尔部、科尔沁部、鄂尔多斯部等。各部互不统属,矛盾重重,征战不休。明代后期,满洲崛起于东北,建立后金政权,为展开对明朝的进攻,采取东联朝鲜,西结蒙古的方针,对蒙古各部采…  相似文献   

12.
当前民族大融合的建置体系,得益于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置,包括蒙古地区的扎萨克制度。清政府通过扎萨克制度将蒙古各部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及外扎萨克蒙古等。扎萨克制度的实行,使清政府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有效统治,迎合了清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蒙古各部成为抵御沙俄入侵的屏障,维护了清朝北方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明清交替时期,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重大。无论是蒙古、满洲还是沙俄都对黄教以及黄教的圣地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黄教以及黄教圣地西藏的联系中,满洲政权的黄教及西藏政策更具主动性。正是这一积极的姿态使得清初政权有效地利用黄教来扩大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并为它对蒙古各部施加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对西藏以及黄教政策的灵活运用还为清政权统一中国、成为“华夏共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学高中试验修订本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在讲“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一目时写道:“外蒙古原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在外蒙古设置了各级军事和行政机构,对这一地区实行有效的管辖。1727年签订的《中俄布连斯奇界约》明确规定,广大蒙古地区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教材新增的一个知识点。为了使学生便于掌握,在此介绍一下《中俄布连斯奇界约》签订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清朝覆亡之际驻京蒙古王公的政治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大事变。它在全国各地、国内各个民族当中,都引起了剧烈的动荡和反响。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主要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个是由蒙古族革命志士云亨、经权等参与领导的内蒙古西部呼、包等地的反清起义;另一个是以沙俄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援为背景,部分蒙古族僧俗上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高三复习揭批“李登辉‘两国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实现”这一专题内容时,创设了一场主题为“中国政府领导人就台湾当局宣布‘独立’而召开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以下简称为“记者招待会”)。为此,我们为这场“记者招待会”创设了以下几个假设条件: l、台湾新当选领导人宣布“台湾独立”,建立“台湾共和国”。 2、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可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捍卫国家主权,粉碎分裂。 3、国际社会反响强烈,世界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纷纷表示它们反对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7.
我访康熙     
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历数治国明群,首屈一指的当数清朝康熙大帝。他平内乱,撤三藩,剿天噶尔丹;他收台湾,战沙俄,肃清蒙古战乱。康熙在位61年间,国泰民安,说是守业,实为创业。他,是“康雍乾盛世”的奠基人和缔造者,是名符其实的“千古一帝”!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危机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渗透,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各类矛盾的交织和激化,酿成蒙古地区的动荡不安。而蒙古"新政"的举措失当,则加大了蒙古对清廷的离心力;由于蒙古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沙俄对蒙古地区觊觎已久,其对蒙古地区脱离中国地区运动的煽动,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对事态发展起了决定作用。本文分析了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危机的原因,阐述了危机的过程,揭露了沙俄阴谋侵占我国蒙古地区的野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20世纪30年代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日本对华侵略、准备对苏作战的双重视角考察蒙疆政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本文认为:蒙疆政权出现的背景是国内民族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自治运动的爆发,但是这种内部纷争由于日本关东军这一外部势力的介入而进一步恶化,使得一部分蒙古族势力走向民族分裂的道路。当时的日本军支持德王建立蒙疆政府并不是真心帮助“蒙古独立建国”,而是出于自身的战略目的。德王建立“大蒙古国”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蒙疆政权可以说是一个带有蒙古族色彩,掺杂有国内民族问题,而为日本军部所掌控的亲日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