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董雪峰 《视听纵横》2004,(6):104-105
近年来,全国各地电台陆续出现了一批旨在传播性知识,普及性教育的节目,深受听众的欢迎,对推动性教育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这类节目的走红,许多电台跟风而上,也使性教育节目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由于性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果任由这种良莠不齐的现象发展,会使整个社会的性教育功亏一篑。所以,研究性教育节目的规律性,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途径,可以  相似文献   

2.
周兰钰 《视听纵横》2004,(5):106-106
我主持性教育节目《星夜私语》五年多,每周六晚一期,约270期左右。收到听众来信1700多封,接到咨询电话几千个。来信来电绝大多数是17至35岁的青少年,未婚青年占61.57%。性教育节目为他们消除了困惑,排除了忧愁,解决了难题,深受他们欢迎。他们在来信中称《星夜私语》是“海岛夜空上的性福之星”。  相似文献   

3.
张国节 《新闻传播》2010,(6):131-132
广播作为传播媒介,与报纸、电视相比较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广播总是以“正统”自居,因而在节目内容上片面强调传达政令和思想灌输的单一功能,忽视发挥反映民意、提供服务等多种功能的作用,在节目形式上往往以教育者的面目与口吻对待受众,  相似文献   

4.
2003年第六届“金话筒”奖城市电视台电视主持人评比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城市电视台在面对各种新闻媒体尤其是省级电视台的压力,充分发挥地域化、都市化、贴近性的独特优势,努力打造地方品牌节目,主持人素质与节目质量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伟  魏玮  胡丹 《河北广播》2006,(5):72-74
广播谈话节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节目形态,在实际的运作中根据不同的形式、风格、内容,可以称作脱口秀(talkshow)、倾谈节目、访谈节目等。广播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广播的传媒产品,具有艺术性特质,也是一种艺术产品。但是这种艺术产品,不同于影视艺术、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属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高颖 《声屏世界》2004,(3):32-33
法制话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题材,各种媒体基本都开办了法制节目,内容形式也是百花齐放。利用广播即时、互动、直接这一优势,开办“法律服务热线”节目,邀请法律专家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回复来信,即时解答听众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各种法律问题,可以说是电台扬长避短、增强服务性、提高节目吸  相似文献   

7.
黄海鹰  刘霞 《声屏世界》2009,(10):26-26
节目主持人作为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节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节目主持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以适应和满足广大受众的需要.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进行清理,采取公共频道的运行方式,实现县级广播电视机构的职能转换,这对县一级广播电视台的自办节目来说,无疑意味着再一次的重大调整。但国家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并不是想以牺牲县级台的节目生产为代价来换取我国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而只是想通过对全国各级广播电视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新的体制优势,以利于今后在更加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增强其竞争力,以确保其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县级台的节目生产仍然是全国广播电视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由于县级台点多面广,队伍阵容强大,且处于城乡的接合部,具有非常明显而独特的节目创作的区位优势,它们的集合构成了中国整个广播电视产业强大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现状及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重要的、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法制栏目、节目,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其发展到今日,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荣誉和问题,电视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在下面的这组文章中,本刊特约请专家、学者,电视法制节目负责人、制作人,就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制约节目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拓展的空间等展开研讨,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如同步的直播节目使得其更具有真实性,也更具感染力,这种效果是其他媒体不容易做到的。它的这些特点更能体现广播的及时性和客观性。至于如何做好广播节目,笔者通过多年对节目的“经营”,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张君昌 《声屏世界》2005,(12):37-38
艺术之美在于和谐。作为广播文化三大主体之一的广播文艺,更是以其独特的听觉魅力,传播多元的大容量的文化娱乐信息,不仅自身展现出艺术的和谐之美,也为创造和谐社会发挥独特的作用。即以广播文艺的特殊体裁——音乐节目、文学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长篇连播节目、影视剧剪辑及综艺节目、主题晚会等形式.将艺术形象和精神意境超越现实生存,让人领悟生活真谛,实现对自由精神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从而放松情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品位。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广播传媒经历了播出方式改革、节目内容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三次大浪冲击之后,以1999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复归到冷静思辨、扎实求进的平稳发展阶段。由节目主持人和群众参与即兴交流而构成的直播节目,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所带来的双向交流和互动效应使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时效性更强了,现场感染力也更强了。但是,直播这种播出方式在拥有多方面优势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与生…  相似文献   

13.
邓斌 《声屏世界》2003,(10):31-31
广播节目要取得竞争优势,牢固占领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化的道路。如何才能做出一个品牌节目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以节目内容为轴心,对节目的整体风格、编排形式、文化内涵、栏目包装等进行整体和细化的策划设计,力求有一种全新和独特的感觉,吸引更多的听众。整体风格:松松垮垮还是整齐划一一档节目以什么样的整体形象出现,是以一个阳光少年的形象出现?还是以一个睿智的长者的形象出现都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这种整体形象必须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感觉,绝对不能松松垮垮。这就要求一档节目里的各个分栏目都要精心组织,注意整体形象的统一。2002年,…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新闻是一个电视台的血肉和基石,那么新闻评论可以说是这个电视台的灵魂和旗帜。正因为新闻评论所代表的强大的舆论力量,各电视台都把本台的评论性节目作为重头戏,挑选精兵强将,力图把节目办好,但评论性节目的处境却不乐观。   一、栏目定位:贴近百姓   虽然在许多方面,城市电视台创办评论性节目都不具备中央台、省台那样大的优势,但在贴近居民程度的贴近性和距离百姓远近的接近性上还是有优势可言的。所以基于此,我们认为城市电视台评论节目的定位应是:贴近百姓。我们知道,一般人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5.
宫旭 《新闻传播》2007,(8):54-54
竞赛类电视娱乐节目是节目参与者就某方面技能或技术展开竞争、竞赛,以比赛为主要形式的节目类型,它以特有的优势吸引着观众,其最大的魅力在于过程性与悬念性并存。在整个的比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定的经济规则,随着节目的层层深入以及现场选手的表现不同步步逼近,围绕最终大奖的归属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与冲突。  相似文献   

16.
周漫  姚华 《新闻前哨》2005,(2):78-79
在当今世界各种舆论工具激烈竞争的时代,“空中电波大战”硝烟弥漫,广播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赢得更多的听众。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主持人直播节目以其鲜明的特点、独特的优势、别样的魅力脱颖而出,得到广大听众的普遍认同和赞美。它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采、编、播分割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开辟了一条采编播合一的广阔大道。  相似文献   

17.
因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传播力及节目内容、模式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真人秀、娱乐节目为代表的一些优秀节目,被誉为"现象级"节目。"现象级"节目的要素是:核心价值的渗透与认同、社会参与的广度与热度、创意能力的表达与实现、内容结构的独特与差异、跨界传播的精准与聚合、整合营销的实力与活力。因资金、平台、渠道、机制、团队等诸多优势,"现象级"节目在部分强势卫视媒体独领风骚。其他地方媒体培育"现象级"节目,只有增强核心价值的传导渗透能力、独特创意的建构实现能力、跨界营销的聚合扩散能力,才能在"现象级"节目的生产主体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电视戏曲晚会是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电视传播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歌舞、小品等节目样式早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戏曲节目中便已成型,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则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电视戏曲晚会中的典型代表.其创作节目的主要思路包括浓缩精华、元素强化、创意混搭、跨界合作.以剧种特色为基础的戏歌是适合电视戏曲晚会的一种独特节目样式,好的戏歌作品应是一个圆融整体.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亲切地将观众称为“朋友”。然而,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进行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电视“主持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主持人似乎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当作观众的朋友。主持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那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独特的风格、真实的情感真正与观众相知、相交,使观众真正想看、爱看你所主持的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