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媒体对体育的关注,是和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步伐紧紧相联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最初,媒体出于弘扬民族精神的考虑,也跟着走向了世界。在世界体育竞技场上,弱小的中国传媒得到了参与国际报道的机会,领略到体育报道市场的无限风光。在世界级大赛上与强手面对面的接触,使中国媒体看到了自己和西方媒体的差距。差距是压力也是动力,西方媒体激烈竞争的体育报道,为中国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参照系。正是在这种差距的激发下,中国体育报道不断走向成熟,并逐渐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中国电视媒体对大赛的转播,开…  相似文献   

2.
王敏芝 《今传媒》2007,(9):54-55
作为中国传媒,在看到奥运创造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可能会更早地意识到奥运报道给媒体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更强烈地体会到重大事件发生之前的紧迫与压力,更清楚地预见到世界传媒竞争无比激烈的程度.中国电视媒体如何参与并赢得这场竞赛,如何发挥媒介优势并以奥运报道为契机全面提升传媒实力,这是中国电视媒体不能不思考的一个关系到奥运传播的成败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到“2008年奥运会”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振奋,中国的新闻界也是秣马厉兵、跃跃欲试。然而,要想在“抉为止举办得最好的奥运会”上,作出“迄今为止最好的奥运报道”。仅有激情和骄傲,够吗?不够!奥运会是中国新闻界展示自己实力的一次机会,也是向世界新闻界学习的一次机会。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学习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以强壮我们的体魄,提升我们的能力,办好我们的奥运。为此,我刊自本期始陆续选登部分国际著名媒体的体育报道成功经验,为中国新闻界加油鼓劲。[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1999年11月15日下午3时52分 ,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 ,我们的媒体应该如何做 ,特别是经济报道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唱响主旋律 ,是值得思考一番的。把“入世”的意义讲透中国为什么要争取加入WTO ,入世的意义到底在哪儿 ,我们的经济报道首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把这点讲清楚。第一 ,加入WTO可以营造一个公平参与世界经济运作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经济不断提升 ,总量已…  相似文献   

5.
“‘2008’是不寻常的代名词,2008,以各种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迫使我们不能不停下来思考。中国的网络媒体也以此为契机,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报道游刃有余,并向国际主流媒体阵营迈进!”  相似文献   

6.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没有出现重大公共事件中常有的舆论“打架”现象,形成了舆论的空前统一。不仅传统媒体舆论统一,新兴媒体舆论也统一,不仅国内舆论统一,国际舆论也统一,众多西方媒体在新闻发布上跟着国内主流媒体走。这种现象值得我们主流媒体进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规律,提高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重大公共事件报道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闻业发展到今天,对高校的传统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国外新闻院校在多年前已经开始设置了媒介融合专业,为业界发展储备了较好的后备力量,积累了很多办学的经验。这种做法值得国内高校借鉴,目前国内新闻院校极少有开设媒介融合这个专业的,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既然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的未来趋势,那么,我们就应该从高校培养开始,  相似文献   

8.
眼下这个时代,中国记者第一次有能力同时与西方主流媒体记者站在国际新闻报道的一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媒体、中国记者要搞好国际热点报道,不光要追求一种新闻冲动,更应该追求一种专业历练。要对中国的利益有相对准确的定位;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最好是多面手。  相似文献   

9.
李闯 《出版参考》2015,(15):61-62
"媒体融合"是什么?对于媒体工作者乃至整个行业来说,这个2014年8月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思路可能还是一个新概念;然而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却在催促着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传统媒体的意义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这本"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5)》的责任编辑之一,笔者在审稿编辑本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何谓媒体?媒体为什么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究竟如何"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世界杯足球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单项竞技活动。在德国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上,32支球队在亿万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艺,表现自己的民族精神;无数的球迷在场内为自己的球队助威,在场外为胜利狂欢。在全世界球迷激情澎湃的30天里,数千位媒体工作者则在进行着另一场竞赛:新闻大战。对大多数不能到现场的球迷来讲,是各类媒体伴随他们度过了这个狂欢之夏。对媒体来讲,世界杯是一个抢夺受众市场、巩固和拓展生存空间的机会。尽管中国足球队没有去德国,但中国媒体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近百名记者奔赴德国,更多的人在国内为世界杯报道忙碌:纸媒或增加版面或出特刊,广播电视即时转播加评论,第一次合法亮相的网络媒体更是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大手笔投入以争夺网民。回顾世界杯报道,让我们在激情过后有更深的思考,思考让我们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相信在不远的2008年,中国的媒体会奉献给读者一顿更为丰盛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11.
李涛 《中国广播》2013,(1):31-33
近几年,世界经济环境复杂,中国经济稳步推进,中国的媒体也进入了一个传播新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济广播要更好地完成各项报道任务,创作出优秀的广播节目,关键是要抓好选题,选择好报道的新视角,注重报道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环境新闻:从浅绿色走向深绿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遥 《新闻前哨》2005,(2):45-46
我国环境新闻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环境新闻报道领域日益拓展,报道内容日趋丰富,报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报道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但是总体来看,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并不深入,一些环境新闻报道看起来还是沿袭20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环境运动的思路,而较少反映环境与发展方面真正前沿的思想和进展。其实,自第一次环境运动以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由浅绿色的环境观念转变为深绿色的环境观念。我们的环境新闻也应顺应环境观念的深化,从浅绿色走向深绿色。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新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大好机会。面对这个万众瞩目的体育盛会,国内传媒不仅肩负着全面报道赛事的重任,还肩负着让世界人民通过看奥运会了解中国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媒体都力图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面对全球各大媒体,国内媒体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的媒体需要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传播目的,找到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与创新,也是处在历史机遇(转型)期的现实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诉求.当前,摆在新闻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要正确认识和谐社会的基本概念,认清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进而要思考:我们的主流媒体应该怎样设置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本文在"和谐与冲突"理论视阈内,对社会问题报道这一独特的新闻报道类型予以探讨,其主旨在于提出不断强化和改进对社会问题的报道,是主流媒体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社会问题报道领域的拓宽、内容的深化和质量的提高,是主流媒体进一步发挥社会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同样,没有经过反思的新闻采访其意义也要大打折扣。在参与了“灾区大学生,我们为你圆梦”的策划报道后,我对媒体的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作了一些思考。 竞争促使媒体追求一种与读者的“亲和力”,树立一种大众接受的媒体形象,这是媒体策划报道和策划思维的原始动力。 “5毛钱买张报纸,结果买回一个爹!”读者的这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如此凶猛的全球性危机,媒体如何发挥特殊的舆论干预功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这场危机初期国内媒体的报道为切入点,总结和反思媒体的种种现象及三个特征,提出危机报道的五项应对思路与创新策略,对我们研究危机报道这种特殊形态,以及提升媒体影响力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预测性报道:现状、问题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新闻理念的新兴报道品种 ,预测性报道在当前日益受到媒体与受众的普遍关注和青睐。然而 ,国内目前对这一新兴新闻报道类型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旨在从学理层面阐析预测性报道的概念 ,梳理其在西方和中国新闻界发展的历史 ,重点分析预测性报道在当前中国新闻报道格局中的现状、它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对其未来走势和它对媒体提出的挑战、要求做出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孙奇茹 《青年记者》2009,(14):59-60
相比2003年对SARS的报道,国内媒体今年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要迅速、透明得多,这也是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与媒体发展的结果。然而疫情爆发、突发事件降临时,也往往是媒体新闻伦理和原则受到考验最多也是最严峻的时候。在对甲型流感疫情的报道中,媒体虽较以前有所进步,但仍有不少违反新闻伦理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媒体扫描     
推进广播电视集团化改革的必要路径 蔡尚伟撰文说,当前,集团化是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一个焦点问题。组建广播电视集团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这是当前发展壮大民族媒体,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急迫需要。今天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已无可选择地与世界传播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了。我们的发展道路和方式,必须适应国际传播的大趋势。集团化就是国际传播界的大趋势之一。 与世界媒体发展的潮流相比,与国内报业集团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广播电视集团改革推进缓慢,要加快推进广播电视集团改革,就应当大力加强自上而下的领导,这是当前组建…  相似文献   

20.
王求 《中国广播》2007,(3):13-16
所谓对外传播,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将中国的真实情况传播到境外,而从事这项工作的,则主要是专门承担对外传播任务的中央媒体。在改革开放之前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媒体没有几家,比如重要的对外传播机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还只是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呼号为“北京广播电台”),当时信息传播的规模和范围有限,与今天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和经济高速发展,外部世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不仅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境外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也大量增加,其中一些对中国抱有敌意或误解的媒体,报道内容有相当多的歪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