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湿—回干”处理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条件贮藏3年的潍县萝卜陈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吸湿—回干"处理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吸湿—回干"处理能显著提高潍县萝卜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和芽长,但对发芽率影响不大。本试验以浸种6h后回干处理效果最好,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2.
<正>为深度把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思路,推进儿童阅读,培养儿童阅读种子教师,儿童阅读课程研究中心联合东南教科院拟定于2019年7月19—22日,在内蒙古包头市举办"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暨儿童阅读种子教师2019年暑期高级研修班(包头班)"。本次活动将聚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把基于统编教科书的"1+X"教学作为重点,打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探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关注要素,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四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播得更广,以有利于繁殖后代。2.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2.利用实验等方式寻找证实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并学习初步应用"观察—推测—验证"的科学实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笔者就初中生物"观察种子的结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和"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等几个实验的改进谈谈具体实施方法。一、"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的改进实验目的:认识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结构。实验材料:浸软的菜豆或花生种子,浸软的玉米或小麦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碘液。实验步骤:菜豆或花生种子的观察(略)。观察玉米的结构:首先,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  相似文献   

5.
1.发现问题讲"种子的萌发"之前,我让学生做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由于学生大都生活在农村,对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可是讲到种子萌发的自身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教育的"种子",教育是培育"种子"的事业。建构幼儿园"种子文化",需要"肥沃的土壤"——幼儿园标准化质量管理制度与润物无声的物质环境创设,"充分的阳光"——伴随"种子"共同成长的教师与"种子课程"共同释放爱与精神的能量,"流畅的空气与及时的雨露"——幼儿园不同主体间的敞开与互动、理解与支持等。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与生命的独特价值,遵循"种子"的生长节律与内在秩序;同时形成与"种子"共同成长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共同价值观,夯实办园特色与内涵持续性发展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在上这一课的前6天,要求学生先将蚕豆、玉米、菜豆等种子浸泡1—2天后再将一部分种子放在温度适宜(15℃—25℃)的地方。3天后,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即将发芽的种子拿出来,经过解剖和观察,了解到蚕豆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然后再用小刀纵向切开玉米的种子,我选用了500倍的放大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结合挂图——玉米种子的构造说明),同学们发现玉米种子的构造与蚕豆种子的构造不同,那就是玉米种子多了一部分——胚乳。于是同学们都说可以将种子分  相似文献   

8.
"种子课"是可供迁移、生长的关键课。如何通过"种子课"的教学,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是一线教师努力的目标。但教学中有时对"种子课"的研究和解读不到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为例,探寻给予"种子课"生长力量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简介】《种子的萌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新的生命》单元中的一篇教材。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浸泡种子",种子萌发时,需要足够的水分,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第二部分"种子的内部构造",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第三部分"发芽的蚕豆",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对棉种进行真空熏蒸,可以杀死种子上所带病菌,但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会不会对种子的发芽产生影响呢?硫酸脱绒能增加棉种通透性,可能对种种子发芽有促进作用。为此,我们选用了17个棉花品种的种子进行了熏蒸和硫酸脱绒,以后做了发芽试验,结果证明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熏蒸对种子发芽没有影响;而硫酸脱绒的确能显著地提高种子的发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朵花、一棵草,在变成花花草草之前,最初都是一颗颗种子。我们知道人是"进化"来的,所以忍不住要问,进化前我们是什么样的?就像种子慢慢变成树木花草那样,人也是从"种子"慢慢发展、变化成"人"的。科学家发现,第一批"生命种子"来自太空。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不同浓度的增灵水溶液处理冬小麦种子,结果表明:0.0013gL-1、0.001gL-1、0.00067gL-1的增灵液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并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0.01gL-1)的增灵则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增灵降低小麦芽中的过氧化氢酶(HDP)活性,但0.00067—0.0013gL-1的增灵提高了小麦根的HDP活性;0.001gL-1则显著提高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及(α β)—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8,(2)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看出每年都有与"种子"有关的应用性题目。高考命题者为何对"种子"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种子是生物学中新陈代谢、细胞分裂、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等重点知识的结合部分,是学科理  相似文献   

14.
幸运的种子     
一天,一个农民拉了一大袋种子去集市上卖。忽然,他的车轱辘轧到了一块大石头上。"砰!"这时一粒种子从口袋里掉了出来,掉到了又热又干的土地上。"我害怕,"种子说。"我需要到泥土里去,那才安全。"恰巧这时一头水牛走过,一脚踩在了这粒种子身上,把它压进了泥土里。  相似文献   

15.
为创造新的小麦种质系,并探讨叠氮化钠对小麦诱变处理的适宜方法,采用了"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种子处理不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穗茎注射"5种方法诱变小麦"邯7086".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人空气"方法处理的种子出苗率高,后代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率高,是适合小麦诱变处理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是一项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立足教学实践,注重软硬件相互配套和支撑,注重培训效果的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和陇南市西和县启动实施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专家引领、自下而上应需培养本土专家和种子教师,在示范引领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74):88-89
<正>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拔节、从开花到结果,大自然赋予其无穷的"生长"机缘和力量,"生长"是一粒种子嬗变的"聚变反应",种子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若把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比喻为一粒生长的种子,则他的生长即口算能力的提高,同样也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现结合教育实践就四大要素阐述如下。一、课堂是口算能力需要的土壤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育主阵地,数学教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的由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幼儿园买来了一些瓜苗.当小朋友种瓜苗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有瓜苗?""为什么不撒种子?""瓜苗是怎样来的?"他们还提出了很多有关种子的问题:"种子是怎样来的?""种子长大了,是怎样结成瓜果的?""种子是怎样发芽的?""黄豆的种子为什么有个小黑点?""种子里面有什么东西?""为什么种子生长需要水呢?""种子只有一个,为什么结果后,里面有这么多核(种子)?""为什么有些种子可以结出果实,有些不可以呢"……我想,既然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呢?  相似文献   

19.
徐冲 《小学生导读》2011,(Z1):49-50
星期四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种子是如何生长的。这下我知道了,原来,种子发芽需要营养土、水、空气、阳光等。"种子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9,(4):53-54
<正>"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4节的内容。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倡导用具体、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利于其理解和记忆。但受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