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铅球的力量训练方法各不相同,但都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1.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年训练计划。 2.力量训练计划中,手段必须是多样的,可变的并有间歇的时间。 3.在每3个或4个小周期后,力量训练计体和技术训练的比例为60%和40%。当发展成高水平的运动员后,这个比例为50%和50%。 2.竞赛期在竞赛期中,强度增大时,量应慢慢减少。接近比赛日时,应着重技术训练和保持身体素质。相对于一般的负重训练来说,应着重于专项的训练。 3.过渡期竞赛期结束时,运动员要消除肌肉的疲劳和心理的紧张。肌肉的疲劳或许在几天内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以及无训练的对照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5个单元/周).在训练前、后对所有研究参与者的右肘屈曲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运动相关的皮质电位(MRCP)、脑电频率谱都进行了测量.训练结束后,CST组的力量出现了最大的增长(17.6%,P<0.001),MIT组的肌肉力量也出现了显著性增加(13.8%,P<0.001),而且2组的力量增长无显著性差异.CTL组的肌肉力量无显著性改变.然而,训练结束后只有MIT组在MRCP数值上出现了显著性增加(28.6%,P<0.001);CST组尽管力量增加最大,但MRCP却无显著性增加(9.9%,P>0.05),CTL组的改变最小(4.9%,P>0.05).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低强度身体训练对老年人力量增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大脑皮层运动控制中心的训练可以增强到目标肌肉的下行指令,进而引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周快速力量训练后减量训练3周人体下肢CMJ蹬伸力量素质变化规律。方法将31名大二男生力量训练6周后,随机分为降低训练强度(RTI)组、减少训练频率(RTF)组和减短训练持续时间(RTD)组,进行为期3周的减量训练。在训练6周后及减量每周后,测量大小腿皮褶厚度、原地纵跳值和Kistler三维纵跳曲线。结果经过6周的快速力量训练,蹬伸力量的各动力学指标值增加(P<0.05),大小腿部皮褶厚度减小(P<0.05),原地纵跳提升(P<0.01);减量1周时各组下肢蹬伸力量指标值均出现超量恢复;减量2~3周时不同减量方式其蹬伸力量变化出现差异:RTF组和RTD组与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而RTI组比训练6周后的各指标值下降显著(P<0.01),接近参加训练前的水平。结论训练的良好效果RTF组和RTD组在减量训练3周内能够维持,RTI组则在2~3周内明显衰退,因此合理安排减量训练,有助于身体机能的超量恢复及延缓力量素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一、力量素质训练儿童、少年力量素质自然增长的特点是,最大力量在7~9岁为第一可训练阶段。女子在10~13岁,力量增长速度很快。三年中最大力量可提高40%左右,13~15岁力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到20岁左右,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男子力量增长速度最快是11~13岁,18~25岁力量增长速度缓慢。25  相似文献   

5.
事实说明体育训练不但有益于心血管的功能还有防止冠心病的作用。体育训练能使心输出量以及周围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增加,因而使最大运动时总的氧耗量增加。训练使体力活动时的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这种适应性变化可使心输出量一定时消耗的能量却减少。早期的报导还指出训练使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减轻,复发率下降。尽  相似文献   

6.
刘小溪  许聪  高撞 《游泳》2014,(1):68-69
目前,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受到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视,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已经成为教练员训练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我国对核心力量的研究较晚,直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时,我国对核心区的训练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训练意识,只一味的增加负荷,提高训练强度,其结果是,当运动员的体能刺激达到一个瓶颈期时,  相似文献   

7.
孙倩云  郭芳  赵敬国 《精武》2013,(17):21-22
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记录并分析比较受试者训练前。训练4周后安静状态下的P300。结果:核心力量训练组4周后Pz点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传统力量训练组(Pz和Cz点)和对照组(Cz点)P300波幅显著性增加;对照组反应时(Pz和Cz点)显著性缩短。结论:核心力量训练中因加入了不稳定因素导致力量训练时注意力分散,进而降低受试者的认知加工速度和注意力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力量训练对于抑郁女大学生抑郁状态、单胺递质和体质状况的影响,将30名轻度到中度抑郁的女大学生分为两组:抑郁运动组15名(进行8周,每周3次,强度为50%~70%最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和抑郁对照组15名。另外选取15名正常无抑郁的女大学生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量受试者的抑郁状态,5-HT、NE、皮质醇水平,体成分,握力和下肢蹬伸爆发力。8周力量训练后,抑郁运动组的CES—D量表评分下降,抑郁症状减轻。抑郁患者血浆5-HT、NE水平低于正常人,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人。经过8周力量训练后,抑郁患者血浆5-HT、NE水平上升,皮质醇水平下降;体脂百分比下降,瘦体重、握力、下肢蹬伸爆发力增加。抑郁可能与5-HT、NE的下降,皮质醇的升高有关。8周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患者的体成分、力量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所谓循环训练就是指训练围绕一定次序进行练习,每一练习编号作为一站。然而,教练员在制定循环训练计划时,首先要分析安排什么内容可以充分发挥本队的能力,然后根据本队力量、机能、技能、斗志以及耐力发展的不同目的去设计循环练习。为了全面发展,练习尤其要考虑能使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的手段。例如:臂伸展、腿、背部、腹部和胸部的肌群。同时也应包括一般呼吸、循环系统的耐力练习。当运动员在没有出现过度疲劳状况完成循环练习时,可以在练习中进一步考虑如下安排:a、每一练习增加重复次数;b、每一练习增加一定阻力;c、减少整个循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1 一种新的力量训练法 按传统的训练法,用本人最大力量的70%以上的强度进行力量训练,6个月后,能使肌肉的横断面积增加9%-23%,从而获得增加力量的最佳效果。 一种新的训练方法是,首先对肌肉施加外部压力,然后只用本人最大力量的40%的低强度训练力量,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其训练效果并不低于80%强度的训练。该项研究认为,这种新的力量训练方法之所以有效,关键在于它对所需训练的肌肉局部加压,而使肌肉内部血管壁的压力增加,引起局部的动脉扩张,进而造成一时性的血液流入量增加,继后,小动脉受压,流入量减少。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以下简称“同期训练”)对中老年人骨骼肌适应性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训练频率、总量对骨骼肌影响的差异。方法 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copus、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5.1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8篇,样本总量为764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期训练在静态力量、瘦体质量等方面的效应显著高于力量训练。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当训练频率由每周2次增加到3次时,同期训练组瘦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力量训练组;当同期训练组与力量训练组接受等量力量训练时,同期训练组下肢最大力量显著高于力量训练组。结论 同期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中老年人的静态力量、动态力量以及瘦体质量,肌肉适应性未受耐力训练影响。训练频率未对下肢力量产生差异影响,而每周3次同期训练更有利于降低体脂。在力量训练总量相等的条件下,同期训练对下肢力量提升的效率高于单纯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2.
测定12周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乳酸阈(LT)和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发现,力量训练组尽管跑台跑最大摄氧量(Vo2max)或踏车峰值摄氧量没有改变,但以75%Vo2max强度持续踏车至力竭时间增加33±5%(P<0.001);55-75%Vo2max强度范围运动时,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耐力运动能力的提高与LT增高12%相关(r=0.78,P<0.001)。力量训练导致以30°/秒速率,下肢屈和伸等张动力峰值力矩分别增加31±5%和35±7%,同时,腿屈、伸及卧推的"一次最大测试值"(1-RM)分别显著增加30±40%,52±6%和20±4%。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可提高踏车耐力运动能力但与Vo2max改变无关,耐力能力的提高可能与LT和腿部力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负荷力量训练对举重运动员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25名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组成训练组、完成5周"二大一调整"式封闭性力量训练(对照组为同龄男大学生);取训练前、每周训练后基础状态静脉血,检测细胞表面CD3、CD4、CD8、CD14、CD16、CD56、HLA-DR、Vα24、Vβ11分子的表达量。结果:1训练第1、3、5周CD3分子的表达量均较训练前下降;第1、4周CD4分子表达量较训练前下降;第1、2周CD8分子表达量较训练前下降;第1周HLA-DR分子表达量较训练前下降。2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CD14、CD16、CD56分子表达量变化无显著性意义。3第1、2、5周Vα24表达量较训练前增加;第3、4周Vβ11表达量较训练前增加。结论:大负荷力量训练导致T细胞相关表面分子表达量下降及NKT细胞相关表面分子表达量增加,提示T细胞功能下降、NKT细胞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划频     
划频除影响游速之外,还可用来控制配速。事实上,控制配速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控制划频。运动员加快划频时,游速加快;减慢划频时,游速减慢。因此,当划频保持不变时,运动员很快就可掌握匀速游法。当然,只有在划步十分理想,划频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情况才会是这样。当比赛进行到后程,运动员已十分疲劳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划步会缩短。为保持游速,作为一种补偿,划频要加快。1984年,佩(Pai)及助手称,在比赛的后程,划频平均增加6.3%,也就是说,每分钟增加2-3个动作周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常规力量训练基础附加核心力量训练及振动训练方法对国家女子篮球队18名运动员腰背、膝关节、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neu VIBE振动训练台对国家女子篮球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 Hz,同时进行核心区肌力训练。经过12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应用IsoMed 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对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腹、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力量测试分析。结果:经过12周综合力量训练,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背等速肌力明显上升,屈肌峰力矩(PT)增加了14.35%,背伸肌力量增加了15.6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下肢力量膝关节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率(H/Q)无显著变化。踝关节研究发现,左踝背屈峰力矩训练后稍有减弱,跖屈肌峰力矩以及跖屈/背屈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常规力量训练中增加先进的核心区训练可有效增加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腹肌力,而振动训练以提高踝、膝关节肌力的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仲博文 《新体育》2024,(8):28-30
足球是一项兼具力量、技术、策略的运动,对于核心力量要求也是极高的。为此提出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技巧的分析与验证研究。根据实际的核心力量训练需求及标准,可以先制定多阶核心力量训练内容及体系,以此作为引导,采用组合式训练增加运动员肌肉群力量,通过快速变向移动提升运动员平衡稳定性。以此为基础,利用精准控时的方法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平衡运动员核心能量损耗,当运动员处于稳定或非稳定状态时,综合爆发训练来慢慢强化核心对抗力,最终经过足下动作训练来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协调效果,完成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技巧的设计,细化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结构,给未来体育行业的发展以及创新贡献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选取宁波市东钱湖中学16名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测试受试者12周、24周训练前后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肌肉积蓄弹性能的能力、12分钟跑、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耐力、核心爆发力、核心稳定性9项指标.采用T检验的方法对实验组合和对照组各测试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对中学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把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搭配使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身体训练中,利用各种负重练习能发展力量。进行这种训练时应根据不间断性,逐渐增加负荷和正确运用负荷量的训练原则与方法。不间断性原则对于各种运动项目都是必要的,力量训练应在一年中最初二、三个月里进行,以后逐渐成为辅助手段。在准备期每周训练3-4次,比赛期间每周1-2次。力量负荷的总量要以运动员的技能程度和训练水平而定。逐渐增加负荷,包括在训练中科学地延长时间,最理想的负荷是能逐渐提高肌体的适应能力。应经常检测运动员的负荷,当运动员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断提高成绩时,习惯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对40名自愿参与的男性大学生施加8周的功能性力量和传统力量训练,以期通过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探究功能性力量与传统力量的训练效果,进而为大学生进行功能性和传统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建议。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了8周的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了下肢内外翻力矩、FMS和运动能力测试。研究结论:(1)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功能动作质量(FMS),但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并没有对功能动作质量的提高带来更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要显著优于传统力量训练。(2)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更能提高大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敏素质,然而其对下肢的弹跳能力的影响却远不如传统力量训练,弹跳能力仍需要进行大的抗阻力量训练才能得到显著提高。(3)功能性力量训练不能替代传统力量训练对于肌肉的力量、爆发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当考虑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三位素无训练的受试者——一女二男——均以不同速率和阴力在功率自行车上作测试运动。肌电图机同时记录受试者股四头肌的肌电活动情况。研究有员发现:当力量恒定不变而通过加大速度提高功率输出量时,工作肌的肌电活动未见增加;当速度恒定不变而加大力量时,工作肌的肌电活动便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