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是促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快速发展的主动力。从80年代开始,高校后勤首先从学生食堂改革起步,由单项定额承包开始,过渡到总额经费承包,逐步深化到后勤服务项目运行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改革从8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渐通过改制转体,由全面综合承包发展到小机关、大实体和大服务模式,继而发展到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化,就是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为主、高校选择办学需要的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并依照和遵循经济规律,通过发展独立的新兴经济实体、产业实体,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一部分人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事企分离不是不要学校干预长期以来,事企不分,以政代企,窒息了高校后勤的活力。从80年代初开始,高校后勤改革首先从饮食服务改革起步,由单项定额承包发展到全面承包和全额承包,由点及面逐步开始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企不分,以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体制走过了从高校自办后勤服务到后勤服务社会化、从温饱型的质量管理到服务型质量管理之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容已经从简单的食堂(宿舍)单项承包、多项综合承包等后勤服务,逐步发展到可以提供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运动场所、学生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从80年代初期开始,高校后勤改革从单项经济承包开始,沿着“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道路逐步进行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将管理机构与服务经营机构分开,改拨款制为收费制,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通过这些改革,后勤保障体系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后勤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准。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偏差及其修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高校后勤保障服务注入了新鲜活力,提升了高校后勤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后勤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了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隐藏着较大的发展隐患,只有及时加以修正,才能保证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改革已经历了 2 0年发展历程 ,改革从最初的单项承包 ,发展到定额承包 ,进而深化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管理模式 ,同时部分高校组建了后勤集团 ,使高校后勤由传统的事业型、供给制、福利制逐步向经营型、企业化、社会化的方向转变。到目前为止 ,尽管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校自办社会 ,自我服务的格局 ,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就后勤社会化的角度 ,谈谈对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看法。一、后勤社会化要求利用社会资…  相似文献   

8.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依然是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起步早、推进力度大、取得成效显著的重要方面。这项改革已显示出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突破了高校扩招瓶颈制约;促进了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高校不再大包大揽地办社会;优化和增加了教育资源,高校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能力增强;还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等。可以说,如果没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不会有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就会大大放慢。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大方向是对的和必须坚持的;任何迟疑、等待观望、止步不前的言行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坚定信心,理清思路,破解难题,因地因校制宜,积极主动地利用市场经济机制进一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才是明智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经费承包工作,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兴起,已成为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由单项经费承包走向全面经费承包,到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已发展到全额经费承包。全国都在实施承包制这一模式,让我们回顾其走过的历程,并认真地加以分析、总结是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经验和教训的。 1.后勤经费承包的由来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高校后勤改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规模效益,必须解决当前高教发展的“瓶颈”——后勤问题。要逐步打破高校后勤由学校包揽形成的大而杂、小而全的封闭式体系,坚定地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道路。这里发表四位同志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一种新型的后勤实体从高校分离出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主体力量,并开始融入社会。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出现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适应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从“校办”到“教办”,从“校内”到“校外”,改革总体思路与九十年代流入我国企业界的企业再造(BR)管理思想极其相似,应借鉴该理论,对高校后勤改革目标、体制模式、实施方式和组织措施进行一些探索,以推动后勤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不同于以往高校内部单一、局部的后勤总务承包,而是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结构深层次、全方位的战略调整,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即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后勤管理从高校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出路是:改革管理体制;明晰产权;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在高校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后勤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近年来,为缓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提高后勤服务和保障能力,很多高校都在后勤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院在“早改革、早受益”的思想指导下,在学院整体改革的统一部署下,于1993年开始对后勤进行改革,起步早、力度大、收效显著。1.成立独立企业法人的勤力实业总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基本成熟,高校后勤服务与管理实行社会化.可以减少学校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使大学的校长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专心研究学校发展的大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后勤改革。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的后勤改革只是围绕着经费开展了全承包和部分承包的偿试,  相似文献   

16.
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的背景及取得的成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起步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当时实施"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改革,改革是小范围、局部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后勤服务模式落后、社会化改革滞后、负担沉重的状况,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少高校后勤的改革也从单纯的经济承包逐渐向综合整体改革发展,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聘任(用)制已成为各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一环,为世人所瞩目。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的特殊性,以及职工队伍的素质低、成份杂、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改革更为复杂艰巨。从各个试点的单位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维系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应该说,在过去几十年里,后勤部门在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过程中,后勤党风廉政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高等学校的后勤工作,是学校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高校后勤改革从80年代初的伙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的管理建设当中,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后勤管理的环节将决定高校内部管理的秩序。当前,高校在不断地加强后勤管理服务,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中存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职责不清晰、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高校后勤管理应当以服务高校、服务师生为目标,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完善监管体系、明确分工职责、提高后勤管理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途径完善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阐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时,明确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既是后勤改革的方向,也是后勤改革的基本目标。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后勤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