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查处了很多的考试作弊案件,由于现代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使得考试作弊呈现的趋势是越来越向专业和组织化方向发展,严重影响了考试秩序,使得考试管理越来越难以管理,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由于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对考试作弊的组织活动没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在实践执法中很难对有组织的作弊行为进行相关的有效惩罚,这也导致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猖獗。本文将对这一行为作出相关的探究,从而为打击有组织的考试作弊行为提供一些思路,保证我国教育事业严肃、公平、公正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论如何构筑大学考试的诚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较为普遍,这种作弊行为已经严重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为此文章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两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构筑考试的诚信体系,以提高考试的诚信度。  相似文献   

3.
在高考落幕10天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一栏目报道直逼人们关于高考公平、公正的心理底线.近年来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越来越隐蔽化、作弊手段越来越高超.如何为考生打造公平、公正的考试平台,成为教育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考试作弊呈现人员素质高、科技含量高、手段隐蔽等新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今年河北省出台了多项新举措严厉打击作弊行为,确保考生在公平和谐的环境下顺利考试。  相似文献   

5.
对于考试作弊,各高校一般都规定了比较严厉的处分措施,有的高校甚至直接规定,“考试作弊一律开除”。对考试作弊从严处罚是高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但矫枉过正则会带来新的不公。对考试作弊行为不加区分一律开除不但于法无依,不符合法律公平正义的基本精神,有违宪的嫌疑,同时,也违背了高校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国家考试,是当前社会普遍认同的、较为有效和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但是,这里并不是一片净土。长期以来,在各类国家考试中,各地时有作弊行为发生,挑战考试的诚信底线,抹黑社会的公平正义。刚刚过去的940万考生参与的2016年高考是"作弊入刑"出台后的首次高考,为严控考试作弊行为,各地纷纷出招,进一步严格考场管理,设立远程电子巡查系统等,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对此,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深刻分析、正确认识。王淑莉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条分缕析,坦陈己见。我们也真诚欢迎各位老师参与讨论、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考落幕10天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一栏目报道直逼人们关于高考公平、公正的心理底线。近年来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越来越隐蔽化、作弊手段越来越高超。如何为考生打造公平、公正的考试平台,成为教育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教育行业领先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联想成功助力西安市教育局标准化考场建设,通过建立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借助联想ThinkServer服务器、NAS存储等高品质硬件平台,实现多级网上巡查,对考试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治理考试作弊应当纳入法律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几乎每次国家级考试都会爆出作弊的丑闻,且愈演愈烈,考试环境十分严峻。考试作弊不仅严重损害国家考试制度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而且破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情节严重”的考试作弊行为已经明显地涉嫌犯罪,应当依法制裁。必须加强考试法制建设,从法律制度上净化各类考试作弊赖以生存的土壤,并对现行考试选拔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要尽快制定统一的《国家考试法》。通过法律治理手段有效预防和遏制考试作弊,依法规范国家考试的秩序,促进国家考试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依法治考。  相似文献   

9.
考试在现今的教育评价体制中大行其道,相应的,考试作弊由来已久,作弊手段也随着通讯工具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使得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十分普遍,作弊方式层出不穷,已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当前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下,如何消除或减少主观、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从根源上遏制考试作弊之风,是当前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导致学生作弊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入手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多种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在适当的条件下,综合运用这些预防方法,以期清正考风和校风,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相似文献   

10.
考试制度虽然有弊端,但是仍然是目前运用的最为广泛同时也被认为是相对最为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模式。而它之所以是相对公平公正是因为由此出现的作弊现象会降低考试的效力和功能,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从科举考试作弊与反作弊的博弈角度来看考试公平问题,以及如何防止考试作为人才选拔工具功能的异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选取作弊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作弊手段以及反作弊措施加以对比研究,国考考试反作弊必须从预防开始,完善立法逐步建立起新的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真正回归考试选才本质,实现考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务员考试作弊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公务员考试作弊作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已严重破坏了公务员考试的社会公信度。本文从法学角度,分析了公务员考试作弊的悖法根源,结合实际,提出了用法治的刚性减少和杜绝公务员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建议用依法治考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2.
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源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考试蓬勃发展的今天,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败坏了校风和考风,其直接后果使考试成绩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本文分析研究了考试作弊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课程考试作弊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它严重破坏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考风、考纪和学风建设。如何预防和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四种考试作弊犯罪。只有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作弊才可能构成犯罪。考试作弊犯罪的行为方式可以分为组织行为、帮助行为和替考行为。组织作弊行为和协助组织作弊行为分别构成不同的犯罪,组织替考构成组织作弊罪,不同类型的帮助行为触犯的罪名也不相同。对考试作弊犯罪处罚规定基本合理,但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整顿考试秩序、惩治考试腐败、完善考试制度的问题,随着十七大加强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理念,越来越为广大民众关注期待.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要遏止考试作弊行为必须加快考试立法进程及考试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整顿考试秩序、惩治考试腐败、完善考试制度的问题,随着十七大加强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理念,越来越为广大民众关注期待。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要遏止考试作弊行为必须加快考试立法进程及考试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弊是一种逆社会行为,防治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当前各类考试面临的难题。如何防治考试作弊:一要加强考试宏观控制;二要精细考试微观环节;三要健全考试法制;四要强化考试硬件建设。只要全社会分工合作齐抓共管,考试作弊就会得到遏制乃至杜绝。  相似文献   

18.
考试作弊的成本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理性的利益行为者,人从事某种行为会考虑其相应的收益。目前考试作弊的现象愈演愈烈,是由于考生考试作弊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提高考试作弊的成本可以控制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学生考试作弊违背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也从根本上扭曲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曾广为人们称道的大学校园,考试作弊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揭示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种种现象及特点,详尽分析了高校作弊的原因所在及负面影响,试图通过对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透视及分析,以期找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学校的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声誉、还败坏学生的自身名誉、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更影响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理念,严历抵制考试作弊行为、本文在分析学生考试作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几点严肃考风考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