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诬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只要心灵健康,别人怎么做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主权。(辽宁史彦摘自《特别关注》)礼笙笙笙笙礼物@梅雅  相似文献   

2.
一位弹师在路上遇到一个无赖之徒,那无赖一路对禅师极尽谩骂之能事,禅师一路双目微闭,面带微笑。无赖骂至力气尽失,所骂的每句话如同打在软绵绵的棉花包上。他忍不住问禅师:“我这么骂你你还笑?”禅师这才慢悠悠地说:“如果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你拒绝收下,那么这个礼物最后归谁呢?”  相似文献   

3.
轩轩 《小读者》2012,(Z1):29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走出室外,对那人说,现在把斧子扔向天空,会怎么样呢?当扔出去的斧子"咣"的一声掉到地上时,禅师问:"你听到天空喊疼了吗?""斧子又没有伤及到天空,天空怎么会喊疼呢?"那人说。  相似文献   

4.
曾泽莹 《小读者》2012,(7):29-29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走出室外,对那人说,现在把斧子扔向天空,会怎么样呢?当扔出去的斧子“咣”的一声掉到地上时,禅师问:“你听到天空喊疼了吗?”“斧子又没有伤及到天空.天空怎么会喊疼呢?”那人说。“斧子为什么伤不到天空呢?”禅师问。  相似文献   

5.
礼物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6.
礼物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只要心灵健康,别人怎么想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主权。  相似文献   

7.
礼物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相似文献   

8.
拒收的礼物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的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办法诬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那人答:“属于那个送礼的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你自己了吗?”那人摸摸鼻子走了。关键就在于,只要心灵健康,别人怎么想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主权。(镇江市王琳娜荐自2003年第10期《少年文艺》)拒收的礼物责任编辑梅香拒收的礼物@佚名  相似文献   

9.
礼物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解读]只要心灵健康,别人怎么想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主。礼物  相似文献   

10.
拒绝与接受     
选自互联网佛陀有个故事。他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的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诬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是属于谁的?”那人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  相似文献   

11.
拒绝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一直用各种方法侮辱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假如  相似文献   

12.
一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他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地。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的说:“在我的手里啊!”“命运呢?”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请以“命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二这是…  相似文献   

13.
阳光下的佛     
有一个人背上行囊,要去千里之外投拜菩萨。路上遇到一位禅师,禅师对他说:“与其拜菩萨,不如拜佛。”那人问:“佛在哪里?”禅师告诉他:“当你回到家,看到有个人披着毯子,反穿着鞋来迎接你,那就是佛。”那人返回家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听到儿子的呼喊,立刻兴奋地跑来开门。匆忙中母亲没有来得及穿衣服,只披了条毯子,拖鞋也穿错了。见到冲出门来的母亲,儿子顿时大彻大悟。母亲是佛,虽有些片面,却直指佛的本义。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人背上行囊,要去千里之外投拜菩萨。路上遇到一位禅师,禅师对他说:“与其拜菩萨,不如拜佛。”那人问:“佛在哪里?”禅师告诉他:“当你回到家,看到有个人披着毯子,反穿着鞋来迎接你,那就是佛。”那人返回家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听到儿子的呼喊,立刻兴奋地跑来开门。匆忙中母亲没有来得及穿衣服,只披了条毯子,拖鞋也穿错了。见到冲出门来的母亲,儿子顿时大彻大悟。母亲是佛,虽有些片面,却直指佛的本义。人们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如春风,明丽舒朗,和煦温厚。他们以自己的智慧,拨亮一双双充满迷惑的目光;以自己的慈爱,让一…  相似文献   

15.
阳光下的佛     
鲁人 《师道》2003,(3):1-1
有一个人背上行囊,要去千里之外投拜菩萨。路上遇到一位禅师,禅师对他说:“与其拜菩萨,不如拜佛。”那人问:“佛在哪里?”禅师告诉他:“当你回到家,看到有个人披着毯子,反穿着鞋来迎接你,那就是佛。”那人返回家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听到儿子的呼喊,立刻兴奋地跑来开门。匆忙中母亲没来得及穿衣服,只披了条毯子,拖鞋也穿错了。见到冲出门来的母亲,儿子顿时大彻大悟。母亲是佛,虽有些片面,却直指佛的本义。人们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如春风,明丽舒朗,和煦温厚。他们以自己的智慧,拨亮一双双充满迷惑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命运在哪里     
一位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命运”这个词。一位忠实的听众一直坚信着命运的说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望着生活会发生奇迹。他想“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都由命运来安排吧。然而,年复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他想,难道是自己的命运注定如此吗?带着疑问,他去拜访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让他伸出左手,指给他看:“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  相似文献   

17.
命运在哪里     
一位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命运”这个词。一位忠实的听众一直坚信着命运的说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着生活会发生奇迹。他想: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都靠命运来安排吧。然而,年复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他想,难道是自己的命运注定如此吗?带着疑问,他去拜访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让他伸出左手,指导给他看:“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把手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那人迷惑…  相似文献   

18.
<正>小偷·禅师·明月良宽禅师住在山脚下的一座茅棚里。一天晚上,小偷光顾他的茅棚,结果发现没有一样东西值得去偷。这时,良宽从外面回来,碰见了小偷。他平静地对小偷说:"你也许长途跋涉而来,不该空手而归,就把我身上的衣服当礼物送给你吧。"说完,脱下衣服交给小偷,小偷不知所措,拿起衣服就走了。良宽赤裸着上身坐在门前的台阶上,望着皎洁的明月,心里沉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礼物     
……放学了,王小杨回到了家,吃过晚饭,他依旧愁眉苦脸——为白衣白裤的事发愁呗!“怎么办呢?这次我是参加不了学校的活动了……”正在这时,小杨家的门铃响了,那人说:“这是王小杨家吗?有个特快专递请您签收。”小杨打开门,接过包裹,心里琢磨:“是谁给我寄的呢?”那人走后,小杨打开包裹一看,“呀!这么漂亮的白衣白裤!还有一封信,我看看里面写的什么。”信的内容很简单,但充满了温馨,“小杨,你好!这套服装是班主任老师和全班同学集体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能喜欢,不要说感谢!”小杨捧着信,眼含热泪,久久不能平静。神秘的礼物$宁安市实验小学五(8…  相似文献   

20.
正半肯,源自古代禅宗思想——半肯半不肯.据传,洞山良价禅师是云崖法师的高足,有人问洞山:"尔肯先师也无?"意思是说,你赞成你先师云崖法师的话吗?洞山答:"半肯半不肯!"那人又问:"为何不全肯?"洞山说:"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这一禅语,让我们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不盲从老师,是做学生应有的尺度;不盲目自封,是做老师应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