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第九、十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的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九运会与十运会田径比赛最好成绩、前8名平均成绩,以及我国各优势项目的区域布局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田径整体运动水平稳中有升,女子项目表现平平,男子项目进步较为显著;优势项目成绩表现突出,部分弱势项目成绩有所起色,某些潜优势项目的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各优势项目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发展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2.
游泳项目全运会与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成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全运会是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我国各个竞技体育项目在全运会上的表现是突出的,特别是游泳项目,因此,本研究力求通过对我国两届全运会游泳比赛的成绩水平与奥运会游泳比赛以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从中看到我国游泳所取得的进步以及  相似文献   

3.
陈映红  张竹武 《游泳》2007,(5):18-25
全运会是我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我国各个竞技体育项目在全运会上的表现是突出的,特别是游泳项目,因此,本研究力求通过对我国两届全运会游泳比赛的成绩水平与奥运会游泳比赛以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从中看到我国游泳所取得的进步以及世界游泳的发展速度,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赛前形势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奥运战略视角下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与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奥运战略视角出发,分析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的成效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同进引发一定的思考.认为(1)举办时间的改革为运动员竞技状态调整、多数项目奥运后备人才选拔和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延长创造了时间上的条件;(2)全运会项目设置改革确保了有限资源的集中配置,促进了我国优势和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保持,非奥项目新的生存方式为竞技体育改革提供了经验;(3)代表资格改革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予更多优秀运动员以参赛机会,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4)计分方法的改革促进了人才交流和三大球项目的发展,并对地方竞技体育工作起着积极导向作用.据此提出,(1)全运会举办时间要因项而异;(2)根据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和其社会效益,对全运会项目进行裁减;(3)对运动员、运动项目的交流数量予一定限制,并适当延长交流年限;(4)加大运动员培养单位成绩获得比例,成绩分配比例与运动员交流年限挂钩,同时加大奥运成绩的带入力度,促进"两湖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我国第十一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并与十运会和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游泳项目成绩进步显著,共22次打破全国纪录;女子项目全面复苏,男子项目进步幅度较小;上海、浙江、北京、福建和山东依然占据奖牌榜第一集团,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是我国游泳的重点区域,并且在各自的优势项群中具有突出实力;"全运会现象"和"阴盛阳衰"依然是笼罩我国游泳界的怪圈.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四届全运会辽宁省田径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田径竞技水平在全国一直处于上游水平,但在十运会中有所下滑;全运会取得冠军的项目比较单一,优势项目逐渐减少;获得奖牌的项目分布比较单一,缺乏其他新的增长点。建议:继续保持原有的优势项目群,不断挖掘其他项目潜力,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发展潜优势项目,增加新的夺金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运会"与"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理论“优势分析”方法对我国“大运会”与“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最佳水平的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各自的优、劣势项目的差距。结果表明,大运会与全运会平均总分差为657.5分,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8.
将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各项目的成绩与奥运会、世锦赛和2009年世界排名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我国田径项目目前的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田径的优势项目有男、女子竞走,男子三级跳远和女子的铅球、铁饼、链球;我国田径的某些单项成绩目前已达到世界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高水平的运动员人数较少,没能形成一个高水平群体,平均水平与世界水平差异显著,制约了这些优势项目在比赛中的稳定发挥和取得好的名次.另外,大多数的项目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竞技体育发展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对河南竞体育的全运会成绩变化的特征、优势项目分布特征及河南竞技体育的总体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河南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比较平稳,成绩稳定在奖牌和总分的前10名左右;各竞技项目发展水平均衡;射击、自行车、划船、武术已成为河南竞技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优势项目偏冷且与中国奥运会优势项目不接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省代表队在近八届全运会上的整体表现,着重从金牌数、奖牌数、名次、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竞技体育实力曾经数次进入前三,但在最近两届全运会上辽宁省竞技体育实力有所起伏,甚至排在第三集团中下水平;今后要力争重新进入第一集团并稳守前三;建议应以优势项目为领头羊,以潜优势项目为突破点,全面拓展竞技体育项目,积极探寻全运会金牌新的增长点,确保辽宁省第13届全运会竞赛目标的实现及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对山东省体育产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出发,分析全运会与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对山东体育产业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研究表明:全运会在体育产业中属运动竞赛表演业,并具有较强特殊性;全运会具有较强的需求关联和供给关联,展现出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旁侧效应;第十一届全运会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示范效应,促进山东省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加速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理统计法和资料研究法,对第九、十届全运会前8名运动队获得的奖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8名奖牌分布呈现出均衡性和优势项目覆盖的广泛性,金牌数和获得奖牌的项数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十运会奖牌数和奖牌项的比值均比九运会有所提升;优势项目和优势项目奖牌数的相关系数为0.711。奖牌的分布表现出项目的集中性和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奥运会奖牌带人全运会的记分办法对前8名排序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竞争格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准备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在广东省举行的第 9届全运会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委 (局 )的一个中心任务 ,从各个环节上保证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第 9届全运会的成功并取得优异成绩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章以第 2 4届、2 5届和 2 6届奥运会 ,第 10届、11届和 12届亚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金牌竞争格局为研究对象 ,探讨世界、亚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对综合运动会竞争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对第11届全运会游泳成绩比较分析,并与第10届全运会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1届全运会游泳比赛是历届全运会破纪录最多的1届;中国在举办奥运会后游泳整体实力提升较快,男子游泳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女子蝶泳成绩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持续称霸中国泳坛;整体实力竞争格局可分布为3个集团。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十项全能前六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第七届大运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与总成绩的关联度及排序为:400m>铅球>铁饼>跳远>跳高>标枪>100m>110m栏>1500m>撑竿跳高;第六届大运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与总成绩的关联度及排序为:跳高>100m>标枪>铁饼>铅球>400m>1500m>110m栏>跳远>撑竿跳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河南省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在全运会这种全国最高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未来河南省竞技太极拳运动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往年的比赛调查状况,对其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调查访问法、临场统计法和研究筛选法,对往届全运会比赛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对河南省参加全运会的队员与其他省全运会前3名运动员的综合实力进行分析比较,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为河南省太极拳队备战十二届全运会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结论:对前两届全运会比赛情况的分析,要求河南省要锁定下一届全运会的目标,全力以赴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对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不同组别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对比和各项目前八名不同组别运动员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揭示湖南高校2010年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分布和不同组别之间相同项目的差距与不足,为湖南省备战2013在辽宁省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选拔优秀运动员和制订训练计划提供一个成绩信息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2011年准备报考湖南省高等院校的运动员了解现阶段湖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成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届全运会福建田径队比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遵辉 《福建体育科技》2009,28(6):13-16,19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田径代表队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比赛成绩的综合分析,研究在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时我们的优势项目,存在的不足以及第十一届全运会留给我们的启示和认识,以期对我省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方法把我国运动员在多哈亚运会获得的田径14枚金牌的成绩与雅典奥运成绩以及我国第十届全运会成绩进行了多项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田径运动员多哈亚运成绩真正具备奥运竞争实力的项目非常少;运动员亚运会成绩普遍差于十运会成绩;多哈亚运会多项金牌得主成绩低于我国十运会成绩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长远考虑如何把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紧密的衔接,让我们的运动员能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最高的水平等建议,以期为我国田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召开了6届全运会,现正在积极筹备第7届全运会,然而对全运会的效益问题,我们长期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研究。7运会的召开,直接关系到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能否取得成功。因此,深入研究历届全运会的效益问题,总结办好全运会的基本经验,提出如何提高7运会效益的对策与建议,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