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道德模范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激情,有助于大学生的精神提升与完善,有助于大学生理想的顺利实现.在广大学生当中树立道德模范典型,用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教育人、影响人,弘扬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依法治国背景中,我们应把道德模范的衍生活动及其后果等等,放在法律的视野里衡量。我国长期开展道德示范型教育,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模范,本质上都属于道德模范。评选道德模范的法律性有两点。其一,作为一种普遍开展的社会活动,在法律意义中是否具有合法的本质?评选活动是否应当形成一种法律意义的制度?答案是肯定的,但目前法律化程度尚低,合法性不强.其二,被选出的道德模范们将会遇到什么样特有的法律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结果,道德模范落实到个人或集体身上,形成了道德模范人物或集体。他们一经选出或确定,即获得荣誉称号,被大力宣传,从而使得他们的人身或思想理念均具有与常人所不同的特质、成为新的社会存在。法律意义上他们和普通的社会主体之间会产生荣誉权、名誉权、财产权维护等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道德困境进行反思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最美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的一种企盼和期许,它所折射出的"最美精神"具有一定的道德效应:营造"向善"的社会道德氛围,提升道德自信;彰显人的道德主体性,强化道德自律;引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增强道德自觉。道德效应是化解道德焦虑重要的、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道德模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其行为体现了道德准则的要求。运用道德模范力量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防止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消极影响,增强大学生自我良好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将道德模范事迹学习纳入责任教育专题”、“通过网络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道德模范的光辉形象”、“以道德模范力量带动大学生园区文化建设中的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道德讲堂"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等五个环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规范,从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革都会产生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道德观念与新道德观念之间产生了冲突,道德信仰危机日益涌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还未完全成熟,更易受到其中的冲击。当代中国的道德信仰问题不是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的形成及产生等原因,需要从社会角度入手分析。道德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重建道德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应该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视道德教育、健全法制建设等途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信仰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信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化是道德的高级存在方式。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对道德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对道德的崇信,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的特殊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民大众利益基础、道德对个体与社会所具有的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双重意义是道德得以被人们所信仰的深刻基础。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等专业人才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通过对大学生道德体验的缺失分析,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道德体验对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习惯、促进大学生道德自觉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道德信仰的历史逻辑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并不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价值的丧失,也不是大学生主体性价值需求的不足,而是作为真知的社会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个体价值认同的矛盾分裂。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法权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实现社会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个体价值认同的统一。在由特殊向一般、个体向社会转化的过程中道德信仰起着价值中介、基础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道德信仰的社会历史功能和理论逻辑功能及其统一。而这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又具有普遍性,并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道德资本”,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引领下,在对既定价值目标自觉追求的过程中,所蓄积的具有不断增值效应的价值能量.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道德资本”的意涵应包括自觉践行道德理想、具有锐意创新的道德取向、勇于锤炼顽强的道德意志、善于明辨是非的道德感知和不懈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基于此,培育大学生“道德资本”的路径为:在价值规范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地生根”,使培育的方向明确、路径宽广、实效性增强;在典型示范上,既关注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亦撷取草根人物的善行义举,使教育资源富有感召力;在道德习惯养成上,“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成自然”,使“习以为常”得以不断巩固与强化.道德作为一种自律性规范,除了外在培育,大学生内在的自我修养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来促使学生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全面发展的人,真正承担起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并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掌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特点,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念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并在注重实效上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道德需要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确证了道德主体的存在,具有明显的价值特性,是具有先天本源性基础的需要。建立在完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奉献"被满足,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巨大的驱动性。大学生道德需要教育是价值引导下的自主建构过程,是大学生与道德文化的双向互化活动,是师生相互理解并通过交往而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行动德育强调构建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企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运行模式。这一模式重在大学生的德育实践,把学校、家庭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大学生道德力的提高,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发展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表现出三次主要的转型,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服务"转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再转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价值取向历经三次转型,将人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我国系统的德育理念和遵循体系,这离不开传统文化基因的滋育、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领袖人物的时代指引。新时代我国学校德育的转型,就是要积极回应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与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需求意识淡薄、自我道德尊严感淡薄、自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淡化、道德价值取向自主性差、道德行为功利化倾向严重等方面。而原因又主要在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左”的意识观念和做法、现行道德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转型期间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等方面。因此.进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培育其道德主体性,对于实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湖南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社区推出全国第一家“道德银行”以来,“道德储存”现象就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褒贬不一。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看,“道德储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适应了“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突破;它运用了“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是“利他”与“利己”关系的辨证统一;它体现了“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原则,反映了“为人民服务”的层次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价值取向,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公民道德理论不断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体系逐步形成,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公民道德建设经验日益丰富。但是也面临道德多元化和"西化"等挑战,尤其是我国公民道德还存在着社会诚信缺失和精英人物道德自律薄弱等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公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保证,建立健全道德激励和道德约束机制是其制度保障,大力推广志愿者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是其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