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驻地高校与所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如何建立高校与地方城市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对于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内容与方法]该研究从宏观角度,选取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典型性做法的高校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扎根理论等方法,利用Nvivo11软件对案例文本及文献内容进行质性分析,从而提出高校弘扬地方城市文化的可行性路径。[结果与结论]从高校主导、政校合作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地方政府与驻地高校可从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协议签署、空间平台共建、实践项目合作、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政策制定6个方面建立合作机制,为高校弘扬地方城市文化及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帆 《文化学刊》2015,(1):85-89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文明促使了城市及城市文化的产生,城市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城市文化资本,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西省人口普查资料,采用流动人口区位商和人口多中心模型对山西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山西省流动人口规模发展迅速,地级以上城市在吸纳流动人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中小城市逐步成为影响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新驱动力;来源于本县(市、区)的流动人口逐步由空间集聚向空间均衡方向发展,来源于本省其它县(市、区)和省外的流动人口,呈现向人口规模大、城市等级高的地区集聚的特征;流动人口集聚与区位条件、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密切相关,与城镇化水平并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城市群规划建设,长江流域城市是国内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样本。近几年来,城市治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经济、法律、公共管理、技术、生态等方面探索实现智能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鲜有将“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长江流域城市文化与治理研究》一书,从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文化产业、文化品牌等7方面入手,以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城市文化现代化及其治理的相关问题。今后可以扩展研究对象,在长江流域城市文化及其治理关联性、城市群文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昆明市老城区内重要的传统街区,是昆明老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运用空间句法对文明街片区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并通过对句法分析结果与街区规划结构、商业分布现状及历史要素分布的关联分析,探索文明街片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为未来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进一步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街区的核心街道空间结构为“两横两纵”;街区整体呈现出“大街有序,小巷杂乱”的空间特征;街区商业空间分布与街道整合度呈现出正相关,商铺多聚集在整合度较高的街道中,且整合度越高的街道,其业态相对越丰富;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相对集中且位于整合度较高的街道附近,但部分可达性较差甚至无法到达。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城市空间主要由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组成。其中,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对古代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里亚的空间及其神庙等公共建筑进行历史的解读,可以看到它们所传载的公共活动是城市活动的一部分,因而体现出托勒密王朝时期城市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因素和专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崔亚珏 《文化学刊》2014,(4):190-191
<正>2014年1月第11届文化产业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通过主讲者、与会嘉宾的多元对话,对构建文化社会进行理论前沿的思考探讨,深入分析如何以公共创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会议中,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部署。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认为这一战  相似文献   

9.
戚永晔 《文化交流》2012,(11):20-23
自从有了地铁站,公众文化传播就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每天成千上万的乘客都是观众。因此,一个城市地铁站的公共艺术载体,也成为游客了解这个城市最直观的途径。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铁站,无不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气质。比如伦敦地铁站里有着第一届世博会故事、福尔摩斯头像、莎士比亚戏剧画等元素,衬托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感;柏林地铁站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流动电影院,表现了这座城市的创意力;莫斯科地铁站有着全世界最豪华的装饰,包括巨型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化创新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文化转向"的主要形式之一。如何建构、提升一个省域的"文化软实力",需要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和"文化治理"的意义上进行区域文化全面创新。从互联网思维创新模式出发,提出省域范围内"文化软实力"提升和省域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寻求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和城市区域的"文化软实力"能级创造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文化空间的研究自21世纪初才逐渐被学界所重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近年来,随着不同学科、不同视角的融入,城市文化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日趋丰富。为探究国际城市文化空间的文献特征、趋势与研究热点,以1997—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4844篇与城市文化空间研究高度相关的论文为基础,借助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对国际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发文数量、期刊分布、文献共被引、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城市文化空间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相对明显,且相关研究领域与合作网络呈拓展趋势。(2)城市文化空间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等属性共同架构了城市文化空间不同层面的研究内容。(3)结合时代发展特征、避免学科间研究的割裂与断层,跨学科多角度融合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到来,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社会信息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大众需求也随之提升.大量城市网红建筑及"打卡点"的出现表明建筑设计传播过程已不能忽视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社会公众与城市文化生活联结的"桥梁".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建筑设计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以与公众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欧洲和中国城市家具的历史溯源,还原城市家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轨迹,澄清城市家具在塑造空间与场所性格方面不可取代的空间与文化价值,并以苏州观前街城市家具的现状调研为案例,从城市家具的视角对我国当下城市空间设计在场所营造方面所存在的功能单一、场所特征缺失以及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唤醒城市家具在场所特色营造中的角色认知,从而揭示城市家具在城市空间场所营造中的战略性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持续生长的有机体,城市在历史进程中需要经历代谢、衰退、病变、更新、再生等生命演替,如何让城市既有设施持续发挥作用、保持活力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将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供市民公共活动的公园,并成功地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复兴,在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为城市既有设施的活化再利用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回溯纽约切尔西区铁路线从废弃到改造为高线公园的活化过程,分析了高线公园在更新过程中采取的地方文脉延续理念、社会参与引导路径、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深度揭示高线公园空间品质和城市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衍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案例对于我国城市更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空间作为承载城市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是异质性最强的空间类型之一,其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和特质,对于城市文化发展和空间营造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城市文化空间的内涵演化、动力识别、实用转向、虚拟拓展等的研究,概述近30年来我国城市文化空间研究的历程,总结城市文化空间具有物质、精神和行为的统一性、时空二重性、多级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夜间经济的良性发展是体现城市活力以及实现"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基于百度POI和百度热力值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城市夜间休闲服务水平与活力度的匹配分析,研究发现:(1)南京市夜间休闲服务水平呈现"中心高外围低"的分布格局,由中心到外围,夜间休闲场所的高密度区面积逐渐变小、分布逐渐分...  相似文献   

17.
城市色彩景观是城市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保护城市建成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基因以及协调城市传统风貌区与周边建成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视知觉理论,结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划定风貌区周边片区色彩景观研究范围。从色彩景观评价和认知维度,采用MATLAB平台自拟程序量化方式和公众参与社会调查方法,分析研究片区范围内,城市色彩景观结构及建筑色彩。研究发现片区色彩整体统一,但局部色彩不协调、单栋建筑色彩突出,进而提出风貌区周边色彩景观整体控制、点状更新及分类实施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论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其核心理念是健康宜居。基于时间顺序,阐述了绿色城市概念的演化。国外十大绿色城市的“绿色”特征,可为中国建设发展绿色城市提供借鉴。结合绿色城市设计导则,介绍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空间置于城市开发和更新的中心地位是绿色城市哲学的国际准则。绿色城市建设与城市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彰显城市个性。基于防疫抗疫的绿色城市设计让城市更加健康和安全,成为人类的理想家园,其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在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时加强建筑采光通风设计,构建健康社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深圳、厦门、贵阳为例,分析绿色城市建设的中国优秀案例,总结各个城市在强势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的经验。最后,对建设富有竞争力的绿色城市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Culture and Commer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st aspects of supplying cultural goods and services have raised many basic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economic activity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ere is more or less a consensus that the same criteria that apply to the cost aspects of any business also apply to cultural institutions.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s supplied and the stress on revenues earned are different. A key question to be asked by each society is how to balance the product mix offered by its cultural institution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both the societal valuation of the public goods provided and the earning potential of the institution. This essay examines some of the questions that occur at this intersection of culture and comme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