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安顺屯堡是明代朝廷"调北征南"军事政策下的产物,其民居不仅拥有独特的防御性空间体系,而且具有防卫侦察等功能的特殊装饰构件,装饰艺术内涵特征与创作手法特色鲜明.通过实地调研与收集资料,对屯堡民居装饰进行系统地调查与研究,发现安顺屯堡民居装饰主要蕴含了居住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地域内涵,其装饰构件造型生动,材料质朴.装...  相似文献   

2.
在"调北征南"的江南军事移民历史背景下,分析了贵州云山屯选址于狭长山谷高地的军事防御特色及其"四峰、一街、一平坝"的空间形态特征和"一主街·四节点·三屯门·二城墙"的街巷结构特征,同时深入挖掘了古屯堡人在有限的建设用地中展现的江南文化生活情怀,总结了云山屯堡内公共建筑、店宅建筑、民宅建筑等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和空间组合特点,诠释了其具有江南文化底蕴的装饰艺术特色和当地石头建筑材料的地域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9,(12):50-50
9月2日至5日,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邀请,以哥伦比亚《共和国报》总经理里卡多·莫拉莱斯·卡萨斯为团长的第4期拉美六国媒体高级考察团对贵州省安顺市屯堡文化、旅游和贵州东南西江及索风营水电站进行了考察。考察团由阿根廷、巴西 、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共6个国家的10位主流媒体负责人和资深记者组成。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三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研究其保护与更新路径可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与活态传承,已成为当下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单体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归纳分析,提出数字化适宜性更新策略和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预防理念,实现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动态保护、动态管理和活态再生。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墓志铭是丧葬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维系族群对历史与现实认同的有效手段。以族群为基点生发的家族文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贵州散文家黎庶昌撰写的墓志铭即揭示了他所在的遵义"沙滩文化"的形成原因,对研究贵州文化发展具有一定裨益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彩贵州”是近年来贵州重点推出、着力打造的区域文化品牌,它为推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历史基本情况及其民间刺绣工艺,并解读苗绣、瑶族刺绣、彝族刺绣、水族刺绣及侗族刺绣等贵州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图案含义,以期让我们对贵州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洛阳古都地理景观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古都历史文化保护重心仍限于对单一历史古迹或建筑与街区的保护,缺乏对古都建筑发展所依靠的自然地理格局的整体保护和对历史文化从根本上进行保护。洛阳作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历史发展具有深厚的景观特色和传统,其所依托的自然地理景观核心为:"四方门户"和四条河流。试从地理视角出发,对洛阳城市历史的发展做简要分析,并分析洛阳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变化,从中探寻其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地理景观格局的分析,确定保护山脉脉络和水系河网的完整性,进而对古都历史文化保护和古都整体风貌规划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复杂的变化,历史虚无主义趁机在国内蔓延,成为对中国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多视角、多层次围绕"历史虚无主义"进行研究,形成了大量主题鲜明、视角独特的研究成果。为厘清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基本脉络,促进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本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成果展开梳理与展望,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东  刘恒 《中国名城》2020,(3):86-91
以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五批共67个安顺市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技术与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安顺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顺市传统村落整体位于中北部的平坝区、西秀区以及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其中沿滇黔古驿道两侧高密度分布,其他县域则零散分布。总体空间布局特征为"大集中,小分散"。从地理环境、交通干道、历史文化三因素探究安顺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旨在为安顺市传统村落的地域性保护与开发提供前期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介艺术嵌入历史文化实体空间,成为历史文化空间的一部分,能够延伸人们对历史文化空间的场所体验.不同于真实的物质建造,数字媒介艺术可以在不改变已有物理空间的前提下,为参与者提供易于理解的文化信息和复合的感官体验.这一特定类型的数字介入不仅为历史文化空间的更新提供新的设计策略,而且进一步将原有的历史文化空间转变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对历史的记录,对现代人而言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积极进行有机更新。通过调研的方法,依托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结合商丘的文化遗产状况分析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建设过程的自身优势以及在发展文化旅游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文化旅游建设需要管理者积极转变思路,以游客需求为中心提供相关服务;进行部门合作,规范管理;政府给与产业政策倾斜,多产业融合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商丘古城旅游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加强历史文化村镇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与国外历史文化小镇相比,我国历史村镇保护存在规划体系不健全、文化底蕴单薄、缺乏全面社会技术支撑等诸多问题。以豫南地区为例,通过对其历史名村名镇调研,总结了其在推进文化村镇保护中一些好的发展举措,以期为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的地域性特征被逐渐淡化,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筑的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展示利用显得日趋重要。黄淮交汇文化区乡土石砌民居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形式,自身营造技艺和其风俗特征,都是当地的宝贵历史财富。对于文化区乡土石砌民居的研究,以历史资料和实地走访为基础,系统梳理该区域乡土石砌民居的建构特征和营造技艺。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传承与展示利用的措施,在严格控制乡土石砌民居风貌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The survey of materials constituting the buildings of the ancient city centre of Naples and of their decay typologies was carried out. Reports were entered in a database which enabled us to draw two thematic maps in a digital format: one of materials and lithotypes, and one showing weathering. On this basi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of the lithotype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different lithotypes was mainly as a result of their availability and/or ease of exploitation. Furtherm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quarrying sites was stressed, both for thei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terest and, above all, for possible forthcoming provisioning finalized to restorations.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made on a geo-mineralogical basis, as well as the thematic maps, gives a basic tool which will be very useful to those professionals involved in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相似文献   

17.
规划实施评估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作用日渐凸显,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更为重要。其不仅能全面了解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真实情况,也利于摸清"家底",找准保护工作中的短板,进而在新一轮保护规划中,以此为要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周庄古镇为例,将"人"的感受和作用纳入评估对象,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的原则,通过综合定性、指标定量和实施成效可视化的评估方法,从"人"的群体因素、"物"的空间形式、"事"的实施管理3个维度出发,归纳出人本视角下保护规划实施的评估框架,建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体系,为保护规划的周期性评估发挥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名片,而古都代表着一座城市辉煌灿烂的历史,浸透着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等新媒体为古都城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呈现形式。以古都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点的微信公众号为例,选取代表古都洛阳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的20个历史资源点的公众账号,从组织机构定位、信息发布、内容构成三方面分析,发现了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点微信公众号在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力图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李响 《中国名城》2021,(5):71-79
保护以北京为代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与时俱进,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固本强基,是当下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与重大课题。近年来全国多地的实践结果显示,公益诉讼为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有效抓手,其不仅有利于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司法机关的监督力量。然而,将公益诉讼机制引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全国人大、地方政府、检察机关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只有切实做到制度供给充分、政策支持到位、资源配置合理,才能为更好地保护以北京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足够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