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辅导员》2009,(4):38-41
中学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这段时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被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孩子们从心理上逐渐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和逆反的倾向,他们对人性似懂非懂、渴求自主,容易与教师发生“顶牛”或其他冲突。  相似文献   

2.
孟广义 《家教指南》2004,(12):47-48
“第二反抗期”一般指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段时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他们对父母的管教深为反感,甚至在行为上发生反抗。有的学者亦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则把它称作“为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战斗的”的时期,或叫“心理烦恼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很有必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问:马上就要高考了,大家都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最后这段时间里,除了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之外,我还应该做些什么呢?高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  相似文献   

4.
元丰三年二月,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初到黄州,到元丰四年正月,在这不到一年时间里,他经历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心理危机。这段时间苏轼的心理状态是:初到黄州时内心愁苦,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于世无用",并且有意地与世俗保持距离。之后他结交黄州友人,借助庄禅智慧走出了烦恼,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苏轼赴黄州途中所写的红梅诗以及一年之后写下的关于红梅的诗作可相互映照。后者是苏轼走出心灵危机的标志作品。  相似文献   

5.
时光飞逝,青春的大门打开.转眼间我们从幼稚的小学生成为了一保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学生。这段特殊的经历会使我们心烦意乱,不知所措。方芳同学作为我们的特约记,对部分同学进行了采访,请他们谈谈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的心理历程。或许,这对于刚刚进入初一的你,有“心”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 ,已成为我国 8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青少年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 ,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的文化、社会、教育、家庭等方面 ,论述了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特点———“服从”与“抗拒”的矛盾统一 ,以及根据这一特点 ,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中 ,如何遵循相应的原则 ,以保证心理辅导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已成为我国80年代以来心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青少年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的文化、社会、教育、家庭等方面,论述了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特点-“服从”与“抗拒”的矛盾统一,以及根据这一特点。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与治疗中,如何遵循相应的原则,以保证心理辅导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几年的工作中,我逐渐发现大一新生有时会是我们学生管理和教育上的一个盲区。因为很多人认为大一新生在适应学校新环境的这段时间里相对容易管理,对学校的制度多数会无条件服从,尽管由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和保证教学秩序,就无须倾注更多精力在管理上。其实不然,近几年我愈发认识到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和教学管理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几年的工作中,我逐渐发现大一新生有时会是我们学生管理和教育上的一个盲区。因为很多人认为大一新生在适应学校新环境的这段时间里相对容易管理,对学校的制度多数会无条件服从,尽管由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和保证教学秩序,就无须倾注更多精力在管理上。其实不然,近几年我愈发认识到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和教学管理不可轻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已一年有余,在这段时间内,我有幸参加了区级心理优质课比赛,观摩了市级优质课决赛,参加了"国培计划——初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有机会聆听了专家们关于心理辅导课的专题讲座,结合我这一年多的上课的体验,来谈谈我对于心理辅导课备课环节的几点思考. 一、主题是根基,扎实才有益 心理辅导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长和提升,因此在备课环节中第一关键因素就是心理成长主题的选取.要做好这个主题选取,我想请大家品尝一下"选题2+2饼干".  相似文献   

11.
亲子心理课堂,就是把家长请入学生的心理课堂,或把学生请入家长的心理课堂,通过辩论、小品表演、游戏等多种亲子互动形式把家庭教育指导、家庭心理辅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为一体.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掌握孩子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完善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朋辈心理辅导”又称“同伴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在学校是指年龄相当的同学对需要心理帮助的其他同学或朋友给予心理开导、鼓励、安慰和支持的过程.并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班级又称“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热心于关心同学心理健康,并经过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教十多年,不止一次地接收从重点中学“休学”后转来的优秀生,在与这些优秀学生的长期接触中,包括教学接触、日常观察、谈话以及对待考试、成绩等方面,我发现,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发展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都存在困扰和问题,专家们把它们概括为“优秀生心理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苗曼 《教育探索》2009,(1):19-20
心理机能与心理内容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题是其心理机能的不断成熟,而不是心理内容的大量输入.学前教育的基本路径应始终指向儿童心理机能成长所需的营养供给,"营养性"是学前教育应具有的基本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明了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德育与心理教育存在的不协调性,提出了应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的新视野下,多方面整合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注“心育”渗透 优化“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青少年学生面临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尤为突出,如网络迷恋、独生子女的骄纵、性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等,这些都表明了,关注学生的“心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所谓“心育”,即心理素质教育或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从心理教育对象看,可将其分为社会心理教育、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给人们的印象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学业有成、遵纪守法。但实际上在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发展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40%~50%的优秀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其中女生比例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为积极预防、减缓疫情对师生心理造成的影响,长治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在做好各项常规防控工作的同时,迅速组织132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投入到长治市“温暖之声”心理援助志愿服务中去,多方联合、积极筹备,开通了面向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的心理援助通道,为大家开出心理“秘方”,提供“贴心”服务,对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心理疏导,为维护学校与社会和谐安定做出了“心”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由于大学与中学各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出现种种不良心态并带来不适应,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防微杜渐,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尤其是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世界》2007,(9):149-149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么一则心理游戏:"由太阳联想到什么?""阿波罗""阿波罗又能想像到什么?""神""神能够联想到什么?""阿波罗""你是现实主义者……"这种心理游戏的旨意在于,用联想刺探出对方意想不到的一面。以上这段对话,回答者乃藤原龙也,也是"死亡笔记"的拥有者。——看来,金牛座的现实主义又多了一位有力的"人证"了!藤原龙也,15岁时被导演蜷川幸雄发现,在伦敦巴比康剧院首次登上舞台后,一直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