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满族人执掌政权,但汉族人口众多,为了更好地体现“满汉一家”,故将最早行用的满文“天命通宝”、“天聪通宝”废止,改用面汉文纪年,背汉文纪值,满文记铸地的满汉文二体钱,体现了当朝统治者的统治理念并一直延续至清末皇帝宣统。咸丰年间的铸币是继王莽行宝货制之后的又一币制非常混乱的时期。此时鸦  相似文献   

2.
王欢  王立群 《收藏界》2010,(4):92-93
康熙在位60年,“康熙通宝”钱的铸量很多,只有背满文宝泉、宝源及背满汉文纪局钱。  相似文献   

3.
徐永峰 《收藏》2009,(3):137-137
2006年3月29日,郑州《大河报》登出了一则消息:“河南封丘惊现珍稀崇祯通宝背二钱”。当笔者初看时,即被钱币图片给吸引住了。这枚似曾相识的钱币,难道是以前从我眼前溜走的那枚大崇祯钱吗?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顺治时期铸钱先后历经过五次货币变革,铸行了光背式、单字记局式、折银一厘式、满文式和满汉文式五种货币样式,被泉界称之为"顺治五式"。前三式为了方便关内民众的使用习惯,也为了便于新钱与明朝旧钱的兑换,因此从光背式、单字记局式到折银一厘式均沿用了明代遗留的铸钱机构、生产工艺。到了第四式满文式和第五式满汉文式开始,逐渐确立了清代特色的货币体系。顺治第五式满汉文式为在钱的背面穿左采用满文记局,  相似文献   

5.
袁克林 《收藏界》2013,(6):63-64
这枚"集换局票",背文"当一十用"当十大钱,是系列咸丰大钱中唯一的一种无铸钱局名、无满文的当十大钱。此钱出自福建福州,为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与福州泉友李共青先生用钱币相互交换所得。此钱红铜材质,整钱面背红斑绿锈满身,与铜胎肉面紧咬在一起入骨生根,显得极富有神韵,包浆熟旧自然。此钱直径33毫米,面背  相似文献   

6.
叶伟奇 《收藏》2008,(12):123-123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其面文对读,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见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淮在位期间(1875-1908年)铸造的年号钱。所见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唯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7.
蒋将 《收藏》2012,(12):70-71
崇祯通宝是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年)所铸的年号钱。祟祯钱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在中国钱币史上颇得盛名。别具一格的“鬼崇祯”,也因其独具的神秘色彩,在崇祯钱中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张振龙 《收藏界》2011,(11):79-80
2011年立秋日.住分捡一批康熙满汉文广字钱时,发现一枚奇异的满史“广”字钱,与所有的满文“广”字钱邂然不同,但义分明是满文“广”,与汉文“广”分列于钱穿之左右(图1)。经认真审视,方看出其运用汉文鸟虫篆的书法结体,将鸟虫篆的书法艺术和审美意酲引入到满文书写中去,尚属难得的例外。  相似文献   

9.
藏泉点评     
《收藏界》2007,(8)
咸丰雕花当五百大钱该泉直径6.4厘米,体积较大的咸丰雕花钱近年少见。钱为红铜质,宝泉局铸,钱文为双勾书体,正背钱肉部分为佛教八宝图案,穿为重好,正背边廓为回文等三道装饰花纹,满文"宝"字出头。此钱虽有磨损痕迹,但品相上佳,为官铸庆典吉祥币中之上品。(重庆:湛徐藏品)  相似文献   

10.
周少华 《收藏界》2011,(2):71-72
清王朝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时期"乾隆通宝,,钱的铸量和存世量都很大,包括宝泉、宝源、宝直等二十多个铸钱局先后开铸,材质有黄铜、青铜和红铜。面文"乾隆通宝",书体多为楷书。背文沿用雍正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新疆红钱左多满文,而右为回文。钱径一般在24~26毫米,重量一般为2.8~3.6克。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6)
正顺治通宝系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并有五种形式的铸钱,史称"顺治五式",即一式仿古钱(含光背、纪值、背圈星纹饰),二式背单字纪局,三式背"一厘",四式背"满汉文",五式背"满文"。最终,背满文钱确立了清代货币体系,获得了极大成功,直至1911年清朝覆灭才最终结束,其影响意义深远。是时,全国先后有近30个钱局开炉鼓铸顺治通宝钱。从顺治元年由京畿地区开始,伴随着清朝铁骑的南下征战,从北向南逐步推进,开始设局铸造光背或单字纪局的顺治钱。据《清世祖实录》载,浙江钱局于顺治六年(1649年)三  相似文献   

12.
雷生安 《收藏》2006,(4):99-99
清代咸丰元宝镇库木质呈样钱,原为河北省保定地区民间传世品,笔者于1986年在北京收藏。此钱样为黄杨木质,直径13.2厘米,内穿1.8厘米,重114克,正面楷书“咸丰元宝”四字,背穿左右为满文“宝泉”二字,穿上下为“镇库”二字。木质细腻,色泽红润,雕刻精湛,刀迹清晰可见;钱文书法精美,劲瘦刚健,具有周容斋太史所书钱文的风貌。此木样与华光普主编《中国古钱目录》中所载“咸丰元宝宝泉局镇库钱”字体风格一致,只是木样外缘较宽。  相似文献   

13.
叶伟奇 《收藏》2009,(4):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其铜质精良,直径24.50毫米、重3.86克(见图)。正面“乾隆通宝”中的“通”字为方头单点通,文字清晰,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体较长。钱体呈青白色,一般人多称其为白铜钱。最近,笔者翻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在“钱法志”条目下见到一段记载:“乾隆五年,开福建鼓铸局。”“开局于省城,设炉八座,钱幕满文‘宝福’二字。每年二十四卯,铸青钱四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串三百有奇。”可见,此枚乾隆宝福局铸钱应称为“青钱”。  相似文献   

14.
王欢  王立群 《收藏》2018,(12):73-73
清代康熙皇帝于1662年即位,1722年去世,在位61年。康熙通宝钱铸量很大,制式只有背满文宝泉、宝源及背满汉文纪局钱。福建宝福局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铸康熙通宝生肖纪年钱。孙仲汇、张志中先生在钱币著述都讲到:康熙通宝宝福局铸有"子""丑""寅"等纪年钱,存世极罕。而书中图录只有"子""丑""寅""已""戍"五...  相似文献   

15.
任建民 《收藏》2010,(2):137-137
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所铸雍正通宝,规定各省只准设立一钱局,统一制钱背文格式;一律照宝泉局、宝源局制钱式样,面为汉文,背为满文各局名,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满文各省名简称,如山西省局称宝晋局。  相似文献   

16.
马勇 《收藏界》2012,(8):70
咸丰钱币始铸于清文宗奕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咸丰钱币种类繁杂,一般平钱称"通宝";当四至当五十者多称"重宝";当八十以上者多称"元宝";钱背有满文纪局;满文、汉文纪局及汉文纪值、纪重等各类版别。咸丰钱币其钱文或娟美俊秀,或雄健挺拔,不乏名家之手,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17.
李志兴 《收藏界》2012,(7):74-74
近日偶见一泉,“崇祯通宝”背穿上“四”、穿序“手”字小平钱一枚,其在各类古币图录中均按先上后左的读法称为“四手”。  相似文献   

18.
张建功 《收藏》2006,(6):101-101
我喜集古钱,尤其对新疆红钱情有独钟。2006年春节前泉友帮我收集到一枚喀局咸丰“当百”大钱,据原主人介绍,这枚大钱是在和田地区边远农村居民家中购得。此钱本来钉在房门上作辟邪用,可惜钱缘边被钻一小孔,内外郭也遭到人为磨损,但钱文清晰,锈色包浆自然,为传世之物。钱为红铜材质。其正面铸有汉文“咸丰元宝”,文字雄峻整齐,笔力稳健,楷意浓厚。背穿上下为汉字“当百”,穿左满文、穿右维吾尔文“喀什噶尔”。通观整体钱文,笔画粗壮不失雅致,是典型的新疆喀局“咸丰元宝”大钱风格。钱直径3.9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1厘米,重20.4克(见图)。  相似文献   

19.
陈桥 《收藏》2016,(11):48-48
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  相似文献   

20.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3-103
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王朝顺治皇帝的接班人。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岁。"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两大类。计22个铸钱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