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似文献   

2.
<正>"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于评测、选拔及对接新教材等功能的中考,既不简约,也不简单。经过多年传承创新、兼容并蓄,河北省中考以特有的设问方式,做到了"有话,就不好好说",而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有话不会说、有话乱说"。2019年河北省中考第24题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一。[2019·河北卷·24]关注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业界新旧人才之不能接近·其病在学校毕业生自负其学问·职业界中人·则自负其经验·二者未能融洽·实为一大缺憾·苟学生能知学问之有待经验以证明·尚不以此自足·职业界能知经验之必恃学问以阐发·亦不以此自矜·则职业与教育之沟通·自易奏效矣·余一  相似文献   

4.
《小雅·桑扈》第四章 :“凹儿 角光其角求 ,旨酒思柔。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对“彼交匪敖”的“彼” ,历来众说纷纭。郑笺云 :“彼 ,彼贤者也。贤者属处恭 ,执事敬 ,与人交必以礼 ,则万福之禄就而求之。”朱熹《诗集传》以为“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应解为“交际之间无所傲慢  相似文献   

5.
孔子曾说过:“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学好语文,我做了许多的钻研和探  相似文献   

6.
孔子曾说过:"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学好数学.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孔子曾说过:"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学好语文,我做了许多的钻研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宋清传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售,咸誉清。疾病疕疡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  相似文献   

9.
国家全部经济的构造之安全·纯特于用两手作工之人民·未来之世界市场属于工人有技能·有效率之国家·劳工与资本家恰如学生于·一方有病·双方俱亡·必須协力工作·不可有一偏之见·其彼此相依之情形·又恰如赤子之於母·劳工不宜嫉恶资本家·资本家即出资者也·能出资者为僱主·正須人人爱戴。  相似文献   

10.
徵求社員     
本社第九年度徵求社員·重在羅致研究職業教育之同志·如東南大學聽講職業教育之学生·南京暑期学校職業教育组学員·以及中華職業学校历届毕业生·均擬函请加入·又前年曾组织女子徵求隊·以筹集  相似文献   

11.
严婷 《新读写》2020,(4):42-44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夭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相似文献   

12.
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者,何也?病机是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可见,古人告诉我们,求本的方法是:细心掌握疾病发生演化的机要.无论内伤、外感,病变的关键多是人身之气血运行不得其常,即"血气郁结".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新课程还是老课程,学生的学习都应放在落实“双基”上。新课程改革并没有要求一概摈弃所有传统做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双基”就是根本,就是泉源,突出“双基”教学是贯彻新课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好之者必求之,求之必得之."任何事物的成功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兴趣足思维的先导,其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产生孜孜以求、乐然勤奋的积极学习状态,课堂氛围也愈加兴趣盎然,达到学者喜,教者乐的最佳境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尤须这样.  相似文献   

15.
(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程颐)※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程颐)※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张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对于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曾言屈原之功“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辛弃疾亦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们都是具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伟大时代歌手,相同的国难际遇,一致的爱国深情,以及同样的救亡图存奋斗之路,使他们都具有坚毅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器大者声必闰,志高者意必远”,辛弃疾受到屈原“爱故土、求美政、哀民生、修美德”精神品质的熏陶感染,其词具有浓郁而深刻的屈骚情结,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因声求义,从语音来训释词义,是训诂学上常用的方法之一。戴震认为“故训声音,相为表里。”阮元也认为“义以音生,字从音造。”王念孙强调指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虽或类聚群分,实际同条共贯。譬如振裘必提其领,举网必絜其纲。”黄侃先生也说:“文字之训诂,必以声音为之纲领。”这些反映了清代和近代学者对声音问题的极为重视,说明因声求义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江苏职业学校联合曾於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举行大会·议决案中·有历业学校与农业机关亟宜实行合作·俾农校毕业学生得有应用机会·以资农业改进一案·颇为切中时要·其合作之方法·亦比较切要各行·为列於下·“吾省农业学校除国立私立之外·省立农校计有三处·办理均十有余  相似文献   

19.
明理导行,思品课教学首先就是要讲清道理。师者传道必得其法,尤其是概念教学,更应注重其传授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道德概念的内涵,“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之真正掌握“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  相似文献   

20.
醒心亭记     
祝泉洲 《当代学生》2012,(10):34-35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