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地会的创立宗旨问题,是涉及天地会起源与性质的关键。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天地会的创立宗旨是“反清复明”。六十年代初,曾有学者对此提出怀疑,惜未详加论述。近年来在有关天地会起源与性质问题的讨论中,天地会的创立宗旨已成为争论的焦点。赫治清、胡珠生两同志在文章中皆论述了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创立的观点。本文主要依据最近发现的一批天地会档案史料,从天地会产生的时代与背景两个方面,提出对天地会创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青莲教与天地会的关系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本文从弄清青莲教的源流出发,系统地考察了它与天地会的历史关系。作者认为:青莲教是近代南方教会源流的重要渊薮之一。在其发展、流传过程中,与天地会发生了多方面的融合关系,对天地会的组织、思想风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太平天国前后,湖南、广东、广西发生的不少会党起义都与青莲教有着密切关系。太平天国时期秘密会社的活跃、哥老会的兴起,青莲教与会党的融合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说唐全传》所展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与天地会非常相近,其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义"凌驾于国家、民族和血亲之上;薛丁山和樊梨花弑父情节是对帮会亲情观念的生动诠解。《说唐全传》中绿林好汉的通讯方式、隐语暗号、服色旗帜也与天地会相似。天地会的"西鲁神话"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运用上都受到《说唐全传》的影响,如天地会的圣地"丁山"与"薛丁山"之间的联系;天地会的"木杨城"即是《说唐后传》中的"木阳城",其原型是旅顺口的牧羊古城。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纷繁浩瀚,丰富多彩,价值连城的历代货币文物中,天地会“锺灵堂”伍两布币,到目前为止,全国仅发现一张,十分珍贵。它给研究天地会增添了一件实物,意义重大。世所周知,天地会是以“天下知世清该绝,万里合同明在兴”的秘密结社组织。它利用拜会结盟形式,秘密发动和组织下层劳动群众,进行反抗清王朝封建  相似文献   

5.
清前期,广东省的天地会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合法性危机,这一危机引发的主体是士绅集团和普通社会公众。这一危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既有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也有天地会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天地会又叫做三合会,或叫三点会,小刀会也是它的支派,乃康熙时组织的反清复明的会门。康熙以来,常常起义。道光末年,天地会先在广西起义,到了太平天国大革命起义後,又在湘、粤、闽、苏、鄂等省到处发动,他们有的加入了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的干部,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发生了重大作用,有的也假借太平天国的名义号召群众在当地作反清运动。关於这一部份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关系的史事比较隐晦,不曾有人深入做过探颐索隐的工作,所以有些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人从若干浮在表面的事件推断出一种臆说,以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曾一度与天地会联合,到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在广西永安破围天德王洪大全被俘後,就深讳这一件事,并且从此以後,太平天国就拒绝天地会的加入。俞大纲“读罗尔纲贼情汇纂订误”萧一山“汉大明统兵大元帅黄告示跋”等都持此说。美国人海尔(Hail)“曾国藩与太平天国”(Tseng Kuo-Fan and Tai-ping Rebellion)一书,也以为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先行联合,天德王洪大全即是神秘而被压抑了的领袖朱九涛,天王洪秀全与天德王洪大全先为并肩王,其後乃分化。其实这种说法并不起自近人,当时法国人卡勒与伊凡(Callery and yvan)合著的中国叛党起源志(L’Insurrection en Chine Depuis son origine Jusyu’  相似文献   

7.
天地会是清代产生时间较早、影响极大的一个秘密社会组织。乾隆五十一年,因台湾林爽文起义而犯禁。嘉、道光年间,为逃避官府的迫害,天地会变更其名,潜滋暗长于满族专制政府之下,广泛活跃于南方各省。本文就嘉道时期江西天地会情况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8.
天地会是有清一代反社会性秘密社会组织。仪式行为建立并夯实了家族伦理秩序的组织结构,确立起价值观充分整合的文化同质性组织。仪式行为藉由民间信仰的宗教话语表达,促成组织结构、组织行为与组织价值整合的世俗话语落地。  相似文献   

9.
五太平天国主动争取天地会加入的具体事实及天地会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所发生的作用以上考证,我们是对论者各种说法的不可信提出证据,有的指出他们解释错误,有的说明他们没有事实做根据。他们的说法,我们是很分明的看出不是历史事实的。现在,我们再进一步来提出太平天国主动争取天地会加入的具体事实及天地会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所发生的作用,除了刘丽川小刀会的事实已经在上面说过外,其他方面,我们能够考查得出来的,都要简明的把它一一叙述在下面。  相似文献   

10.
国内对天地会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前陶成章所著《教会源流考》一文,是国人最早较系统探求白莲教、洪门史的著作,为后人研究教门、会党奠定了初基。此后学术界开始注意于搜集、整理天地会文献资料,并就源流、宗旨、性质、分布及活动等问题间有探讨。情况虽不热烈,但颇有歧论。其中关于起源与性质问题,分歧尤大。  相似文献   

11.
神秘主义文化是人们在缺失科学认识观的情况下用来解释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的一种工具.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更多通过神秘主义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直至近代,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了大量的神秘主义文化因素.因此,本文就太平天国、天地会对神秘主义文化在运动发起、鼓动民众等方面的运用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12.
广东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作为同时代发生的反清起义,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地点、规模等表层因素上,而且还反映在启动源、发动媒介与政权形态、变革社会的程度等深层次因素上,太平天国起义的启动源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而天地会起义的启动源为“反清复明”;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既具有救亡意义,又具有发展意义,而“反清复明”只具有救亡意义。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媒介为拜上帝教,而广东天地会起义的发动媒介为天地会,这一巨大差异使两次起义所建立的政权形态也呈现出重大区别,即太平天国为“政教合一”的统一政权形态,而广东天地会则建立了众多世俗的政权,在变革社会时太平天国试图用西方文明从各方面改造中国,体现出了中国社会进步方向;而广东天地会仍跳不出小农与封建思想的藩篱,起义只停留于推翻旧政权这一肤浅层面上,正是这些差异,使得这两次起义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13.
方便面大概是加工食品中最受瞩目的一种。它食用方便,味道尚可,深受不便或者懒得做饭的人群喜爱。不过,很多营养专家对它嗤之以鼻,把它归为典型的"垃圾食品"。各种谣言也流传甚广,比如"吃碗方便面身体要花23天解毒"就堪称是"经典名谣"。据说这一两年中国的方便面行业开始疲软。于是在方便面行业的努力下,又有专家开始"为方便  相似文献   

14.
1886年,20岁的孙中山,在广州美国人嘉约翰创立的博济医院学医,结识了一位同学郑士良,郑士良是他最早的政治上的同志,是洪门中人。洪门起于明末。对外称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后来清廷势大,逐渐转为地下组织,并流传至海外。  相似文献   

15.
复兴天地会乾隆末年台湾林爽文起义失败后,在台湾与福建出现的以复兴林爽文时天地会为宗旨的秘密组织。在台湾以张标、谢志为首。张标籍隶漳州,向与泉州人不睦,欲结会以防泉人。后遇曾入林爽文起义之谢志,告以天地会结合法,即商定聚人结会,复兴林爽文时天地会。会内以图书印信为证,上书“福、忠、兴、万、合、和”六字,表示入会的人如肯忠心兴会,多多招人,大家合和,便有福气。在福建以苏叶、陈苏老为首。二人俱籍隶福建同安,向在台湾耕田度日,曾参加林爽文起义。事败,躲入内山帮助高山族种地。乾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临近末日,中国社会面临大动荡、大改组的前夜。这时,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爆发了一场以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为主体的反清起义浪潮。起义武装利用中法战争后掌握的新式枪炮,联合散兵游勇、社会流民、贫苦农民和一部分清军士兵,拉湾放台,联帮聚股,据寨扬旗,攻城略地,席卷广西全境,波及湘、粤、滇、黔等邻边各省,历时八年,声震全国。清廷调集数十万大军,数易主帅,才将起义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是继太平天国之后又一次会党组织的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起义。它的重新崛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7.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广东武术历史悠久,拳派繁多,但众多南派拳在历史源流问题上仍是各抒己见,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观点。作为广东五大拳术之一的莫家拳,有史料记载以来,其传承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与其传承的悠久格格不入的是,该拳种的发展及其起源问题上亦是停留在相传、据传的层面上。对莫家拳历史渊源的考析可以从它的起源的时间、历史人物、使用的器械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进而得出:莫拳的产生与明时期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很大关系;莫家拳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只是利用了众说纷纭的"南少林"这一主题,而与"南少林"并无直接联系;莫家拳在创拳初期及其流传过程中显然受"天地会"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9.
以"某澨"作为地名,主要分布在从郧县到宜城的汉水中游及其支流地区,是较有楚国地域特色的地名命名方式."澨"本义在秦汉时期的地名中有短暂流传,两汉以后被泛泛地解释为水边之地或自然堤防,造成了"澨"字原始内涵的丧失.除了作为自然地理述称外,"澨"还是人类最早居住和经常有军事活动的地方,但由于使用区域的局限,它没有从纯粹的自然地理述称转变为人文地理的统称.  相似文献   

20.
夏天的昆虫     
蝈蝈 蝈蝈,我们那里叫做"叫蛐子".因为它长得粗壮结实,样子也不大好看,还特别在前面加一个"侉"字,叫做"侉叫蛐子".这东西就是会呱呱地叫.有时嫌它叫得太吵人了,在它的笼子上拍一下,它就大叫一声:"呱!"--停止了.它什么都吃.据说吃了辣椒更爱叫,我就挑顶辣的辣椒喂它.这东西是咬人的.有时捏住笼子,它会从竹篦的洞里咬你的指头肚子一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