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清季对川边的认识与决策(上)——兼论瞻对问题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西南边防形势严峻,时任川督鹿传霖等力主将瞻对收归川属,以杜外人窥视之心而固川省门户,是为清季筹边之滥觞。瞻对问题集中了青季川边经营者们的注意力,收瞻之议、川边经营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虽未见大的成效,但“保川图藏”、“安边保藏”、“固川保藏”的观点逐步被人接受,川滇边条大臣赵尔丰经营川边时也沿着这一思路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2.
清朝时期的察木多、乍丫(今察雅县)、类乌齐呼图克图辖地,位于今天中国川、藏、青交界地区。清朝时期这里远离内地,清廷鞭长莫及,又非达赖喇嘛属地,但战略要地意义显而易见。除宗教上与达赖喇嘛有关联外,此三地呼图克图与川边土司并无二样,且对辖地民众的控制较土司更为直接,不需要与世俗政权合作即可直接"控制"百姓。文章以清朝中后期的乍丫争斗事件和川边改土归流,剖析清廷在乍丫呼图克图辖地治理方式和手段,呈现一个较为接近历史真实的呼图克图辖概况。  相似文献   

3.
清末川边屯垦是清政府推行“新政”期间,在四川西部边区着力经营的开发项目,对四川边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屯垦过程中暴露出的垦牧争地矛盾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经营者试图采取的某些改进措施,都为经营川边开发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滇黔桂边民族地区重大水资源开发移民政策落实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水库移民的搬迁安置质量。从滇黔桂边民族地区重大水资源开发移民政策正负效应的实证研究分析得知,水库移民政策的不断实施使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后期扶持工作取得了新成效,部分移民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要提高水库移民政策的落实成效并实现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还需政府、业主和移民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川边藏区社会制度相当落后,20世纪初期,赵尔丰在川边力行“改土归流”,设立关外学务局,“兴学破其愚”,创办各级各类学校二百多所,普及了化,传播了明,不仅推动了川边藏区近代教育的兴起,而且对川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医务传教活动在中国兴起后,由沿海逐渐向内地扩展,20世纪初传入到川、康民族地区。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在川康民族地区开办医院和诊所,开展了大量服务边胞的工作,使彝藏羌民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触到西医西药,为改善和提高边地民众的健康水平,为川康西医业的兴起,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华基督教会在川康地区的医务传教工作虽取得了突出成绩,布道工作却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7.
清朝束年,为推动兴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川边藏区民众对学校教育的接受,以赵尔丰为首的川滇边务当局,从边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编写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宜的教材,较好地适应了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举措对目前川边藏区的教育改革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1912——1919年间,由于英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西藏,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危机加深,滇藏、边(康)藏、川藏关系成为影响中央政府治理西藏决策时的重要因素,并对以后的西藏治理和西南边疆的稳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英帝国主义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企图通过划分所谓的“内藏”、“外藏”,把西藏及其邻近的云南、川边、四川、青海、新疆等纳入它划分的范围,以达到侵吞中国领土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抵抗,尤其是云南、川边、四川地区的地方当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和努力,促使中央政府下定决心抵抗外来侵略、维护领土完整。同时,由于地方利益、集团利益的冲突,云南、四川和川边地方当局的某些措施、行动又对民国初年乃至以后的西藏治理和边疆稳固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土司制的确立还是废除,都有其客观必然性。20世纪初,发生在康区的“川边改土归流”同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中国封建王朝强化和改革内部统治的必然要求;外国帝国主义对西藏的入侵,以及藏区内部分裂势力的抬头,进一步强化了清政府川边改土归流的决心;而晚清政府对康区多年的经营及其所积累的统治经验则为川边改土归流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清季赵尔丰经营川边、设立关外学务局开始,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机构,如关学师范的先导“四川藏文学堂”、关学师资的临时养成机关“关学师范传习所”、关学师资的长期养成机关“藏语专侈学堂”等相继开办起来,对川边康区教育与社会进步发挥了明显的先导与推动作用。清季川边教育与民族师范之所以得到推广与发展,主要得益于官吏提倡推动、政府拨款经营以及给予办学人员、学堂教师及关外师范生精神和物质优待等因素.其中宽裕的经费支持是聂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民国政府先后在蒙古地区设置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两个地区性的临时军政职位。学术界虽然对此已有一些研究,但只有将蒙疆经略使、热察绥巡阅使的先后置废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北京政府地方军政制度的运作。两军政职位使蒙古地区与全国军政联系更趋紧密,但实质上是北京政府对实权军系既有及潜在地盘的认可。其先后置废,自然成为奉直两大军阀在蒙古地区实力消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滇川黔三省在地理区位上毗邻,边界地带错综相嵌,其交界地区“素称难治”,历史上经常出现“三管三不管”。到了清代,为了交通的畅通、西南物资的东运、矿业的开发、西南边疆的稳定,政府对滇川黔交界地区加大了统治的力度,进行强制性的“改土归流”,然后重新调整交界地区的行政建制,使该地区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1936年冬与1940年春的出巡日记对比考察,日记反映出:专员的施政主体角色意识由消极到积极,专员职权由仅属条文规定到实际履行。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员制度经历了一个制度结构与事实结构差距逐渐弥合的过程,即从草创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省为例,运用各类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对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探讨了四川省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老年人口数量大、比重高、增长快,人口老龄化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老龄政策体系不完善、效力低下、制度滞后;分析了相应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生产的快速增长、分配的均衡性与消费市场结构;进而提出了应对的主要措施:适当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探索弹性退休制度,建立梯度养老保险制度;家庭、社会养老联手共进,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养老保障体系;倡导积极老龄化,开发老年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5.
巡阅使署是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一种特殊的地方军政机关。两湖巡阅使历经吴佩孚、萧耀南两任,见证了直系军阀的兴衰变化,明显反映出巡阅使设置上诸如因人设事等特点。学术界目前对于两湖巡阅使署尚少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设立甘青川藏族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藏区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从甘青川藏区发展对整个藏区发展的影响来看,藏区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藏族经济核心地区,建立内地与藏区经济有效交流传承的平台。具体而言,应对区位与资源条件优越、藏汉交流便捷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合作市优先开发,通过实施合适藏民族地区特点的优惠政策,使合作市尽快成长为甘青川藏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它御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地缘化优势,带动甘青川藏区的发展,为省际边缘民族地区的开发和整个藏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查四川省各级各类幼儿园幼儿师资需求的基本现状,结合幼儿师资培养中存在诸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毕业生就业等现实性问题,提出幼儿师资培养机构应面向幼教市场准确定位,加强课程、专业建设,规范人才培养模式,避免同质化倾向,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历史贡献和作用巨大。目前川陕苏区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动员、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变革等几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学界继续挖掘新资料,拓宽研究思路,增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何宁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3):41-43,51
抗战前,四川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抗战期间,随着沿海工业的内迁,四川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从而成为战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对坚持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对抗战时期四川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