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教育过程中技术居间(mediation)作用异化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技术意向的搭配含混,深层原因是经验脱离的意向偏置,外部原因是资本市场对教育技术意向性的渗透.基于此,在教育中技术意向性应遵循教育的意向性,明确教育中技术需突显的过程性指向.在教育实践中应明晰不同技术的结构指向与居间作用,根据技术在人与世界互动中的居间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具身的技术、诠释学的技术、它异关系的技术以及背景关系的技术.在教育中应根据技术的意向特征,通过有效组合不同居间关系的技术,打破单一技术局限、遵循教育意向,更优地助力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近一个世纪以来,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从描述逐渐转向解释、后结构和后意向;从追求现象本质逐渐转向关注意义的主体间性、情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比分析意向性的视角差异,并系统梳理本质、情境、生成、生产/激活的现象凸显脉络,有助于引导教育技术研究更为关注技术现象的情境意义和个人价值,尤其是借鉴指向社会变革的后意向现象学方法论,探索研究者范式思维、学习设计建构和技术调节实证探索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开展深度学习,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是有效开展深度学习的首要任务。根据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特征,导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在价值维度上指向高阶思维、内容维度上聚焦学科本质、方法维度上强化问题解决、评价维度上凸显实践创新。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导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方法在于做好三个深度分析,注意科学陈述与适度调整,凸显教学活动中的目标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敬威  于伟 《教育科学》2021,37(4):60-66
学科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科本质而凝练的,体现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纵观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其内涵从哲学层面上分别指向了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从认识论维度揭示了学科重要思想和观念;从方法论维度凸显了学科灵魂精髓;从价值论维度阐释了学科人文意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把握问题、情境和活动三个实践向度,以问题为引擎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创新;以情境为体验场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以活动为平台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导向的实践化学习.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整体性、统领性和逆向性三个原则,以整体性和联系性确定单元主题;以统领性和核心性突出大概念的地位和作用;以逆向性强化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心智哲学的视角,对英汉中动构式意义进行一番新的探讨。研究表明,英汉中动构式意义的特点是"凸显受事"但又"隐含施事"。其意义发端于突显受事属性的意向性,心理属性对物理属性既依赖又独立的随附性是实现该意向的动因,涌现过程是实现该意向的途径。"凸显受事"与"隐含施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有意向性的交互活动:成人和儿童参与其中(尽管并不总是有目的的和意识的),指向于儿童积极的生存和成长(being and becoming);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出于向善的,为学生好的动机,这种动机具有教育学意向.布伦坦诺最早将意向性概念用于区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后来,胡塞尔使之成为重要的现象学概念.在现象学的视域中解读教育学意向,以探寻教育学意向在教师反思、学生发展和师生关系建构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新工艺、劳动新形态的持续迭代,呼吁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应指向深度学习,提高学生适应产业发展新业态和劳动新形态的能力。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导向剖析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特征,审思当前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状况,发现存在重知识轻素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深度学习理论下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即制定“双线并进”的教学目标,整合“理论+实践”劳动教育内容模块,指向“知行合一”的体验互动式劳动教学过程,实行全方位、动态化、持续性的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8.
肖川 《江苏教育》2007,(19):24-25
教育之于人,既完全可能,又非常必要,而人——作为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人们怎样看待教育?通过教育要达到何种目的?这便是教育的意向性问题。换言之,教育的意向性,即人们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所抱的态度和期望。教育的意向性既有社会的,也有教育者的和受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9.
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是有意义、体现学习主体性、面向素养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过程。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具有具身性学习、指向复杂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特征。当前,在线教学面临学情分析不精准、课堂教学弱互动、知识显性化、教学浅表化和学习虚假性等现实问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在线教学要回归学生本身,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突出教学内容的联系性、挑战性和适切性;提升教师深度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育人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宣布一切意识行为都指向某种对象,即意识在本质上是关于某事物或其他事物的意识。意向性作为空虚意向和充实意向的总称,正是缺席与在场的对象相关项。而德育的缺席与在场,实质上就是其知性范畴与直观形式的意指。要朝向德育事实本身,促进德育在缺席与在场中实现转向,必须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从学习者生活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