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互行为与动态认知投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对于知识的建构和生产等至关重要。虽然在线学习环境中的交互行为与动态认知投入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重视,但是在探究不同在线交互行为、动态认知投入及其之间的序列关系以清晰理解基于群智进行协同知识建构、生产、联通的过程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因此,以一门在线开放课程讨论区中的文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文本挖掘与LSA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不同交互行为、动态认知投入及其之间的序列模式。结果表明,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交互行为呈现重复性、非连续性特征,动态认知投入行为序列模式呈现重复性、非线性以及非渐进性特征;随着交互行为程度的持续加深,动态认知投入也更为复杂,反馈的高阶认知也更多。当交互行为处在浅层阶段时,学习者知识建构、生成、联通倾向反馈低阶认知和高阶认知,处在低阶认知反馈向高阶认知反馈的过渡期;当交互行为处在深层阶段时,学习者知识建构、生成、联通倾向反馈全高阶认知;当处在社会情感交互阶段时,学习者知识建构、生成、联通倾向反馈情感认知,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用。最后,基于研究发现对学习者在线学习的知识建构、生产、联通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认知参与是协作学习中小组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项目式多粒度协作学习模型,将项目式学习与多粒度协作学习策略结合起来,以提高工程教育中设计类课程的认知参与和学习绩效。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从一门工程设计类课程中采集了学习者进行数据库系统设计时的协作会话数据。数据分析显示,在基于项目式多粒度协作学习模型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习者的高阶认知参与被不断提升。其中,反思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者的高阶认知参与。此外,个体准备和同伴评估中的高阶认知参与可以极大地提高协作中的小组表现。这些发现对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具有参考价值。项目式多粒度协作学习策略可以提升工程设计类课程中学习者的高阶认知参与和小组绩效。教师应重点关注个体准备和同伴评估活动,激发学习者在这两类活动中的高阶认知参与,这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小组协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联通主义作为数字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学习理论,强调以生生交互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为促进网络学习者的深层交互和协作创新,联通主义课程创设了有助于深度思考、互动联通的问题解决情境。为探讨联通主义学习中协作问题解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以cMOOCs“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第五期课程问题解决阶段12个小组的协作会话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网络分析方法挖掘协作问题解决的教学交互规律。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模型设计出适用于联通主义协作学习的认知编码框架,通过对不同问题类型、成员构成和协作质量的小组进行认知网络差异分析和质心位移路径分析,揭示出联通主义情境下小组协作交互的相关规律:问题类型影响小组走向高层次交互的路径,成员构成类型影响小组的交互倾向与意愿,协作质量与群体交互层次和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线论坛中的文本大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体现学习者的个人情感与知识建构水平,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能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与依据。针对教育文本挖掘现有研究对兴趣和行为进行孤立分析的现状,将学习者潜在的兴趣主题和行为倾向纳入主题模型,构建了融合行为-情感-主题-时间的潜在语义分析模型,即BETTM(Behavior-Emotion-Time-Topic Model),以致力于挖掘四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基于华中地区某高校开设课程的在线论坛数据,通过挖掘学习者在整个教学周期中的兴趣主题与行为倾向,探究二者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二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有关资源查找和组内成员之间交互的主题,对学习成绩有显著正向作用;(2)教学作品完成过程中学习者的信息发布行为,对学习成绩有正向影响作用;(3)兴趣主题和行为倾向联合后的12类行为分布,对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4)在时间上,前期学习者倾向于对资料进行查找与整合以及分配任务,中期则关注彼此的交互和个人观点的表达,后期更侧重于对作品修改和完善,以及对自己和他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表现进行评价。研究所提出的模型,为在线论坛中学习者兴趣与行为主题挖掘、分析与预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是国际在线学习领域中分析网络探究学习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中,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与认知存在感三要素交互作用,为学习者创设氛围,提供内容选择与对话支持,通过网络学习交互与协作,促进学习者进行高阶学习。框架中三要素之间显著关联、彼此影响。此外,社会存在感表现出与学习满意度、协作学习、交互等因素相关;教学存在感与批判性思维相互关联;批判性思维依赖认知存在感;社会存在感是批判性思维的载体;学习者个体因素在其认知参与和获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网络交互与协作探究学习中,学习者运用批判性思维优化学习策略、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升其学习质量。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并采用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批判性思维作为独立影响要素存在于网络探究学习社区模型中,与教学存在感、社会存在感共同影响认知存在感;教学存在感和社会存在感通过批判性思维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认知存在感。强调批判性思维的探究社区模型,有助于指导学习者在探究学习中进行更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6.
田娜  孙静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4):196-201
随着慕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慕课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众多高校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并把学习成绩记为学分。为了更加深入、具体探究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中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慕课成绩为依据将学习者进行分组,再采用IBM SPSS21.0和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分析不同组学习者行为日志数据与讨论文本。结果显示,登陆学习界面次数和交互话题数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7450,视频观看时长、作业成绩和任务完成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0.428和0.139。由此可见,在以慕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提高对学习者登陆次数、交互和作业成绩等方面的关注,更注重学习者过程性评价,以提高慕课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学习者建立在CSCL情境中的群体感知意识,研究者往往会设计群体感知工具,为学习者呈现协作过程中的情境化信息,以此触发高质量的协作学习生成。通过对近15年30篇国外采用群体感知工具开展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认知型、行为型和社会型)的群体感知工具如何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过程,具体从信息来源、信息可比性、细粒度、表征方法等维度对这些工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并介绍了工具对协作过程、群体绩效和个人绩效三方面的影响。最后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从信息可比性和人机协同两方面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符合人类学习的本质,被赋予了从未有过的价值与使命,实现了自我驱动的学习行为.在线学习背景下,有必要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模式,识别学生认知过程,寻找在线学习规律,解决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问题.通过顺序分析和聚类分析算法,对论坛、测验、作业与评价和资源四类学习行为进行挖掘,分析高低成就学习者之间的在线自主学习行为模式差异.并基于模仿榜样理念,以高成就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模式为策略,对低成就学习者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高低成就学习者在线自主学习行为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且高成就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模式对低成就学习者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均衡化教学提供新思路与方法,缩小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全景式行为表现反映着学生的真实学习投入状况,进而折射出线上教学的质量。研究中以混合学习环境下的SPOC实践为例,从在线学习行为的内隐性和外显性特征两个维度构建学习行为分析的象限图,试图对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投入表现、学习效果以及内隐性和外显性交互影响作用的异同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在学习投入水平上,作业类学习任务达到较高的行为投入,而自主选择类的行为投入较低。(2)在线学习投入的学习效果上,全面投入类行为的学习效果要优于主动投入类行为和被动投入类行为的学习效果;而主动投入类行为和自我管理类行为的学习效果又要优于规律投入类行为和绩效投入类行为。(3)从学习行为内隐性与外显性交互影响的作用来看,当行为内隐性和外显性都呈现为高投入时,学习效果与行为投入趋于一致;当行为内隐性和外显性高低投入不一致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对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SPOC学习的466名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性别本科生的SPOC学习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学习者的SPOC学习行为在时间分配和活动参与维度方面优于男性学习者.自我效能感、行为意愿、满意度、感知有用性、促进条件是改善男性学习者SPOC学习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