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分封制在秦以前是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郡县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新旧社会制度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法家和儒家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步过渡,郡县制逐步代替了分封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进步政治派别。他们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对于促进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对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创建,立下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反对奴隶制及反动儒家的斗争中,他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旧,建立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进步的历史进化论,制定了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推行统一战争的“法治”路线,提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挤、政治、文化主张。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闪耀着批判的战斗精神的光辉,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热情。 但是几千年来,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者和国内外一切反动派,一直把法家视为异端邪说。法家的代表人物遭到攻击,法家的著作受到歪曲,法家的历史作用被抹煞,儒法斗争的性质被颠倒。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法家的思想,对法家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给予科学的评价,弄清反动派为什么和在那些主要问题上攻击法家,对于识别尊儒反法思潮的阶级实质,识破儒家的反动面目,吸取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宋时期,儒法两家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时,代表地主阶级内部顽固派、投降派的儒家人物和代表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抗战派的法家人物,围绕着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法家思想家陈亮,就是这场斗争中  相似文献   

4.
《盐铁论》是西汉中期儒法两家一场大论战的生动记录。盐铁会议斗争的焦点是:坚持还是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政治路线。围绕着这个根本问题,杰出的法家桑弘羊同孔老二的忠实门徒贤良、文学们,就汉武帝抗匈战争的政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今天,我们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认真总结这一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弄清叛徒林彪的“媚外”与儒家“和亲”的血缘关系,批判林彪搞复辟倒退、  相似文献   

5.
以前学术界认为,先秦法家人物的个人悲剧是由旧势力的反扑造成的,但这仅是表层现象,实际上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先秦法家人物个人悲剧的真正原因是:前期法家人物的个人悲剧是自己行为与主张相悖的结果;后期法家人物的个人悲剧是法家人物内部不同派别之间斗争的结果。先秦法家人物虽然大都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但是他们的思想主张得以流传后世,取得了胜利,从而弥补了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是一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始终遵奉“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战斗在阶级斗争的最前线,紧密结合阶级斗争的实际,猛烈地抨击孔孟之道,科学地评价法家,在评法批儒的斗争中,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学习鲁迅评价法家人物的历史经验,使儒法斗争的研究更好地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现实的斗争需要出发,将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现实结合起来,把对法家人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实行适应统一集权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实行有利于分裂割据的分封制,一直是儒法两家斗争的一个焦点,是主张历史倒退还是提倡进步的两种历史观斗争的一个焦点。唐朝中期的法家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这篇尊法反儒的政治论文中,用进步的历史观,热烈赞扬秦始皇,充分肯定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建立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革新进取精神,驳斥了顽固守旧派复辟倒退的谬论,表达了作者要求前进、反对倒退的进步政治主张和坚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爱国主义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由于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秦始皇适应封建制一定要代替奴隶制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用革命暴力统一了中国,并继承和发扬法家的理论,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一直进行着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论战。儒家维护分裂割据的分封制;法家坚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这场斗争在各个时期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实质上则是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两条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这场斗争的历史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儒法斗争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过程。西汉前期,从汉高祖到汉宣帝,这几代皇帝都执行了法家路线。汉元帝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而法家路线则被封建统治者所抛弃。东汉初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与儒家展开斗争的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处于被消灭过程中的没落奴隶主阶级推行着一条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而正在为巩固封建政权而斗争的新兴地主阶级,则推行着一条革新前进的政治路线。两条根本对立的政治路线,决定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军事思想。战国中期最坚定的法家商鞅,在泰国推行了一条当时最彻底的变法革新路线,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的军事思想,是他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西汉初期,地主阶级专政处在一个发展和巩固的时期。当时,汉王朝面临着诸侯割据势力和匈奴游牧奴隶主的威胁,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尖锐激烈。文、景两帝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晁错,积极参加了当时的反复辟斗争,提倡和推行了一条加强中央集权、巩  相似文献   

12.
伟大革命家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对孔孟之道进行了最坚决、最英勇的斗争;同时,他一反千百年来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想潮流,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些被污蔑、被压抑的法家人物辩诬、翻案,给予他们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鲁迅把对孔孟之道的深刻批判和对法家人物的正确评价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之后,把对儒法斗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二○九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宣告了秦二世反动统治的灭亡。继秦之后,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问题,坚持法家路线、继承秦始皇统一中国大业的刘邦,同推行儒家分封割据、复辟倒退路线的项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公元前二○五——前二○三年的楚汉成皋之战,正是这场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战争开始时,项羽拥兵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力量悬殊。但由于刘邦依靠正确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主要是围绕着“天道观”问题而展开的。法家在政治上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坚持革新,反对复古,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在思想上相应地必然坚持“制天命”的唯物主义路线;儒家在政治上坚持“克己复礼”,要复古,要倒退,在思想上也必然宣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论。法家代表荀况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尊天命与反天命的斗争经验,站在新兴地主阶级革新进步的立场上,有力地批判  相似文献   

15.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颖(音影)川(今河南省禹县)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他年少时,刻苦地学习过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后来成为汉景帝推行法家路线的主要谋划人物。他为发展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坚持国家的统一,反对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的分裂、复辟活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巩固西汉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晁错一生曾著书三十篇,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言兵事疏》和《守边劝农疏》中。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儒法两条路线斗争是十分激烈的。今天,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评价法家路线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批判儒家的阻碍、破坏作用,研究我国科技领域里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批林批孔,促进科技革命,推动教育革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 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国的科学发展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科学技术的历史。劳动人民是科学技术的主人,在劳动人民发展科学技术的伟大斗争的过程中,儒法两家也进行了尖锐的激烈斗争。 反对复古守旧,主张革新进步的法家政治路线促进了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两千多年来,儒法两条路线斗争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家作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政治上反对复古守旧、主张革新进步,采取了反对“法先王”,主张“法后王”,反对分封制,主张中央集权制,废井田,重耕战等措施,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促使人们向自然界作斗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斯论     
李斯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是法家的杰出代表。他积极协助秦始皇制定并推行了一条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正确路线,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历代反动派在恶毒攻击秦始皇的同时,都无一铡外地诽谤他的得力助手李斯。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李斯的历史功绩,认真分析李斯执行法家路线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揭露林彪反党集团尊儒反法的罪恶目的,更好地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反复辟斗争。  相似文献   

18.
批林批孔运动开展以来,各报刊、杂志陆续发表了有关东汉末推行法家路线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研究文章。曹操,是我们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历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关于如何评价曹操,它涉及到法家与农民战争的关系,法家路线的阶级实质和法家的进步作用等问题。展开对这些问题的争鸣,对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评价法家,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将是有益的。现将前一段评曹中提出的若干问题和看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诸葛亮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分裂,主张统一;反对倒退,主张前进。他为结束东汉末年国家分裂的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当前,剖析诸葛亮的思想和路线,对于认识我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特点,深入进行批林批孔,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法家人物。在蜀执政期间,他怀着“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宏愿,积极实行法家路线,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东汉末年我国西南地区豪强地主统治的弊政,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