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粗心"几乎是每个学生学习的通病。"这孩子就是太粗心,难的全部都做对了,错的都是简单的",诸如此类的诉苦,自我从教以来便不绝于耳。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粗心"就是孩子不认真学习、马虎。一开始我也有此种想法,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夏燕 《中小学电教》2009,(12):117-117
<正>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绝大多数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已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粗心"也成为教师和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于是教师、家长们一次次反复叮嘱孩子:要细心啊!可是孩子  相似文献   

3.
当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老师、家长经常会用"粗心"两个字来评价学生,只是提醒下次注意就轻轻一笔带过.由于老师、家长对"粗心"无意识地放纵和宽容,结果孩子屡错屡犯.有时学生反思自己时也常用"粗心"来解脱自己.为什么学生"会解"的题目还会出错呢?是粗心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剖析“粗心”背后的真相,并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师:您好! 我家孩子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主动性较强,人也很聪明,本来成绩是可以达到班上前几名的,但他平时学习较马虎,不够细心,不爱检查.粗心使得他成绩总在中上等,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而掉分,掉分的题目都是简单的题目,请问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粗心呢? 家长:您好! 孩子粗心是很正常的,因为成年人也会粗心的,但是粗心也必须有个限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允许我们出现太大的错误.在考试中,孩子粗心就会影响考试成绩;在设计中,设计人员粗心就会造成重大事故,所以,我们需要纠正粗心的毛病.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往往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归因为"粗心""不认真",其实不少错误并不是"粗心"所致,而是心理"错觉"所致。本文基于笔者对数学错觉的教学利用,从而有的放矢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让课堂彰显活力。  相似文献   

6.
因为儿童节这一特殊的日子,明媚的六月总是小朋友们最盼望最欢喜的,因为在这一天,可以无拘无束地玩。今年"六一"恰逢周五,可以和之后的双休日连成一个三天的快乐假期,家长们也大可以放纵孩子好好玩一玩,毕竟玩是孩子的天性。可该怎么玩,玩些什么,却又让家长纠结起来。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根本不会玩,他们最爱干的事就是对着电视当"沙发土豆",或是对着手机、电脑玩游戏,轰都轰不出家门去。对于这一点,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两个原则轻松搞定:一、走进大自然;二、陪孩子一起玩。走进大自然的好处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7.
王金战 《家长》2011,(6):36-37
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做作业或考试时总会出点儿"小错误",而且是在很简单、很基本的题目上"翻了船",能不令人着急吗?  相似文献   

8.
粗心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困扰着孩子、老师和家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数学解题中,很多时候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原因并不在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而是因为审题时的思考不细致,解题时的专注度不够等,我们把这一类现象叫作"粗心"。本文探究学生粗心现象的原因,着力于改善孩子的"粗心",寻求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计算出错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学生都不以为然地认为是自己粗心造成的,不少家长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原因比较复杂,并不单纯是因为孩子粗心造成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缘由,并在教学中进行预防和纠正,借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少年儿童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每当学生做题时犯了粗心是错误,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孩子,教师也常常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啊。"可见,粗心在小学生常常犯的错误,是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然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改掉粗心的习惯,养成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收益终身。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粗心毛病的形成,以及改正方法,提出如何培养细心的好习惯,希望对今后的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乔秀艳 《教师》2012,(33):83-84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但是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准确率低。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粗心的问题,这和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孙国宽 《班主任》2013,(8):31-33
在现代社会,家庭和学校有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开展家校合作已是人们的共识。其实,家长们也可以进行互助合作——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使得一些家长聚在一起,组成"亲友团",发挥集体的智慧,共享彼此的资源,提供各自便利,共谋育子良方,这便是家家合作。家家合作摆脱了家庭"孤军奋战"的局面,是家长"抱团"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盛 《考试周刊》2009,(16):235-235
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独生子女则被称为"小皇帝",这不仅是中国父母教养"小"孩子的态度,而且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整个家庭教育过程的"教养模式",父母不仅在孩子小时候"抱在怀里",就是长大了,更是照样"抱着"——"包办"孩子的一切,尤其在当今"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更为明显。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小便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  相似文献   

14.
王静 《考试周刊》2012,(44):67-68
计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计算的速度、正确率明显下滑,经常会出现一些低级的、普遍性错误,许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视为"粗心",难道真的是"粗心大意"这么简单吗?难道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没有关系吗?下面笔者从"学"与"教"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批改学生的计算试题时,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都会不由自主地说:“这个学生真粗心。”家长在看自己孩子的作业或试卷时,遇到学生在计算上的错误,也会说:“又粗心了,以后仔细点。”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计算错误首先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难道都  相似文献   

16.
在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们不要以为自己能很快地做出73-8=65,就认为这样的题目对孩子来说也十分容易。事实上,由于孩子年龄小,短时记忆的能力弱,计算这类题还是可能出错。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解答73-8这样的计算题时,不因为粗心而出错,达到既正确又做得比较快,那么我们应该怎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我以为教学内容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作业的正确率应该很高。但事实并不如我想象得那么美好,学生错误率较高,叫来学生问其错因,只有一句话:"我太粗心了。"家长的评语也几乎千篇一律:"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望老...  相似文献   

18.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一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时常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往往习惯于不止一次地重复同样的批评。父母第一次批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内疚,  相似文献   

19.
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反映:我的孩子作业总是错,计算时数字抄错,加法当作减法,解决问题题目意思理解错误等等。对此,家长也没办法解决,只能感叹一声"我家孩子太粗心了"。而细细思考这种"粗心"现象,其实与孩子的阅读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源妈 《生活教育》2011,(5):84-85
家长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是最伤孩子自尊、最令孩子反感的批评方式。某些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财产",认为"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父母的话是圣旨,孩子应当无条件地接受,不允许孩子有丝毫的反抗和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