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语文教育该承载更多的德育功能,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生活贴近。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应致力干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人格精神拓展、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既学习大量精华古文,又学做人,使其真正成为"塑造国民灵魂的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传统文化熏陶感染,与教师人文素养相通,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细度、密度和高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是传扬优秀民族精神的根据地。小学语文课本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既是语文教学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教学模式,随时随地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注重人文关怀是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精神世界,促进他们自由全面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健康强健的体魄,更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在这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可以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让学生愿意、喜欢学习语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学生反复揣摩,学生也在反复揣摩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精神世界的丰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说教学,是  相似文献   

7.
刘红 《西藏教育》2009,(2):17-18
怎样才能让语文教育找回失落已久的人文性,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意味,让语文基础教育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对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呢?那就要从小学语文教师做起,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做起。通过每一节语文课教学,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注重学生道德情操、人格精神的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本求,每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具备语文课堂人文教育实践的意识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卞小勇 《语文天地》2011,(21):42-43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语文教学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学知识,还应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人文性落实到语文教育中,就是给学生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当然要让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包括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国学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志静 《中学文科》2009,(16):64-65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必须从人文精神拓展和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是精神的、智慧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应关注的是充分挖掘人文资源,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生命领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参与其中,真正让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人文性。  相似文献   

13.
张小燕 《甘肃教育》2014,(16):90-90
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教师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为教学目标,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没有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必须找到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针对症结找到适当的对策,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教学目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没有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不强,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必须要教师反复提醒才能把精神集中到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语文学科应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人文修养,更新思想观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指导阅读,把汉语言文学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欣赏祖国语文,热爱祖国语文,让人文关怀融入到他们的生命和灵魂之中。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十分深广。语文教学必须把握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得以感染,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只有兼顾到了语言文字和人文素养两方面内容的统一,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在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享受精神的洗礼,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课程,具有广泛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的任务,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塑造的最佳蓝本,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快乐,展示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构筑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孩子的情感丰富起来"。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获知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作者的高尚情怀,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经典的古诗词就是一剂最好的精神良药,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让学生终身受益。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学好古诗词。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是一门具有感情色彩和文化意蕴的学科,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其囊括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富有感情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的精神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背诵,更要求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和升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外,还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