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采方 《考试周刊》2009,(52):67-67
"教育在培养学生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潮流,新课程教学重过程轻结果,侧重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削弱了学生的基本运算的训练,因此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课改专家早已预料到的结果.但是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能只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基本运算的训练,应做到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不下降.下面我谈谈从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阅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读解课文、品评语言,拓展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3.
王云 《语文天地》2012,(12):62-63
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从应试角度还是从个人素质培养角度来看都是如此。但是,大家对作文的重视似乎并不等同于对“作文教学”的重视。虽然大小报刊上作文指导类文章数不胜数,但在学校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师公认的一点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文水平的高低基本来自于天赋,写作是多半不可教的,甚至有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指基本的数学思想,有人把数学内容比作数学课程的肌体,而把数学思想方法比作数学课程的灵魂。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基本素养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了,教学科研意识也增强了。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如我们期待的理所当然地增强,反而很多学生觉得历史课无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地补充材料,抽丝剥茧地细致分析,深入浅出地认真讲解,还是有一些学生用无动于衷表示感觉无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理念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即“小片段成就好作文”,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有效教学成了当前课改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在各级的教育培训、教学研讨,或教学评比活动中,总能听到“有效教学”这一话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小学,高耗低效的课还是大量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忽视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真正做到心中有“标”,手中有“法”,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9.
情感属于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范畴。不过,就情感运用于当代的作文教学中而言,老师仅仅注重对学生的文体基本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锻炼,却未重视情感的影响力。本文对怎样把“情感”教学融合到作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冶莹 《青海教育》2011,(1):83-84
“课堂观察”是不可或缺的教研内容,要求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准备眭和预计性,是教师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获得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状态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1.
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建构主义原理和顿悟学说.其本质为在教学中加强与旧有知识的联系,利用重新建构或顿悟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其基本流程是:先由教师周密安排各种活动,然后组织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2.
走进一些公开课课堂,总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师生间配合默契,过程近乎完美。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回答或板演不出一点差错,也总有高招使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等美妙的词语。总之一句话,错误“少之又少”。但不容置疑的是,错误真真切切地存在。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基本事实。课堂上没出现,不等于作业、测试中不出现。“课堂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杜绝错误?限制?压抑?还是先释放进而避免?  相似文献   

13.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近乎常识性的概念.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范围大致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和学习准备分析。然而.近十年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显示.语文教师的学情分析手段比较单一.过程比较粗疏.分析深度不足,许多教师自认为有效的学情分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被证明是无效的。要走出这一困境.唯有对学情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加以重建。重建的基本路向是突破作为独立环节的学情”分——析”模式,促进学情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一一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相似文献   

14.
在谈论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时,人们众口一词地说:“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而在教学论视野中。学者们却说:“评价是教学的‘服务器’"。评价到底是“指挥棒”还是“服务器”,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关教育路线的大问题。评价为了什么?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判断、衡量、评定教学所起的作用或产生的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为了调节、激励、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无为"隐退,才能获得学生的"有为"展示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们一起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认识钟面"的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教学活动】师:现在你们可以随便玩自己带来的钟表,你能发现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黄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36-3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遵循课标的这些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采用让学生乐意写、自由写到学会写的“三部曲”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由单纯重视"教"变为同时重视"学"。学习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者一直在为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目标和方法。在本文中,作者就一学期的生本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何豪明 《中学教研》2014,(12):44-45
解题教学,我们教的不是解题技巧,而应该是解题的通性通法(“通性”是概念所反映的数学基本性质,“通法”是概念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通性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瑞贤 《宁夏教育》2013,(11):35-35
教学设计首要的目标是设计,没有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就没有了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知识、技能目标,忽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理论与实际分离,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怎样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呢?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近日.听学校任教三年级的D老师聊起这样一段教学经历一一在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时,让学生自主探索“12×10”的计算方法,结果发现班上部分“优生”只想到一种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