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周,学校举行了毕业模拟考试。阅卷成绩统计表一拿到手,我就习惯性地扫描一下几个“种子选手”的成绩.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其中有两人居然只考了70多分。翻卷一看,料想成为了现实:总分40分的习作两人都被扣了16分,主要原因是没有达到习作要求“不少于600字”。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居然还有这种以字数论“英雄”的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2.
期末考试结束了,阿风这小家伙的语文成绩居然是95分,真让我喜出望外.一是为这个曾经学习困难的孩子进步如此之大由衷地感到高兴,二是为我的"偏爱"战术结出的果实感到欣慰.看来,以后还要继续做个"偏心"的老师,将"偏爱"进行到底哦!  相似文献   

3.
这一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封书信,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我的看法,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给我.一个学生写下了自己对班主任的怨恨和渴望:"老师,班上语文成绩下降最快的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则让人痛心的新闻:江苏10岁女童因成绩差,在家中服药轻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别视频和374字的遗书。女童在遗书中说:"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相似文献   

5.
座位"风波"     
第三节课,我刚走进教室,耳边一阵喧哗.扫视一遍,在几个学生的目光"导引"下,我发现"情况":第四排一张课桌边居然坐着三个学生. 此时,全班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我,似乎在等待我处理.是来一招"快刀斩乱麻",还是视而不见?沉默片刻之后,我淡然地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嘛."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不知啥时,那张桌子又是"两人世界"了.我想矛盾解决了,定有一人作出了让步,值得嘉奖.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一等人你挑单位,二等人双方互挑,三等人单位挑你."我所学的专业注定了我与一等人无缘,六十几分的英语四级成绩使我与二等人擦肩而过,唯一能让我身处三等人阵营而不致堕落的是我还有一张国家计算机二级证书和"系学生会外联部部长"的小头衔.  相似文献   

7.
我在备<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尴尬"一词.这两个字笔画多很难写,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写法呢?我的目光久久定格在这两个字上.看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尴尬"两个字的外部结构是"尢"而不是"九".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习作适合写简单材料,但是简单的材料写起来很难"挤"出一篇习作来!常常在要求只写"一件事"的习作里,写了多件事,硬是靠事件"堆"起一篇三四百字的习作来。这不能责怪他们不会审题,是  相似文献   

9.
2009年7月6日,我区小学期末阅卷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我被组长委以重任,评阅二年级语文“习作”。一纸空文,0分重重地落在笔下,“怎么搞的,一个字都没有写?”这还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看到这样的0分习作,心里一边为这个孩子惋惜,一边翻页看其前面答题情况。孩子前面答题非常好,几乎没有错的,而且书写工整,一看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即便作文一分未得,也是89分的成绩,一个不错的成绩了。为什么没有写?种种猜测盘旋脑海……  相似文献   

10.
"高考"与"语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教了两届高三、取得了高考"辉煌"成绩、主编了百万字高考复习资料的我,再回过头来教高一,情不自禁地以"高考专家"自居。于是,我的口头禅里"高考"横飞,学生一开始还精神抖擞,慢慢地便有些厌倦甚至开始暗地里计算我的"高考"频率了。学生和我或许都有些不适应,彼此不免有些隔膜。  相似文献   

11.
在统计五年级学生的习作竞赛成绩时,两位教师给18号习作所打的分数令我大吃一惊:一位给85分,另一位才给50分,二者相差35分!进一步统计发现,这一现象竟然很普遍:在124份参赛作品中,两位教师对同一习作打分差距在20分以上的有8份之多,打分差距在10分以上的习作占1/3,  相似文献   

12.
一、源自实践的困惑 翻开小学毕业试卷的习作部分,学生习作字不通句不顺者大有人在,错字别字随处可见.不禁要问:学了六年的语文究竟学了什么?作文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读小学时,我的语文成绩差极了,尤其是作文.读六年级了,作文还只能写二百来字,而且干巴巴的,文不通,句不顺.那年春节,爸爸急了,对我说:"你只要写过250字,我就给你250元的压岁钱,一字一块.不超过250字,一分没有."  相似文献   

14.
2月27日星期五天气晴 我用一个星期省下的钱,买到了思念已久的"宠物机".没多久,那玩意就"原形毕露"了,我居然花高价买了个假货,真倒霉!于是又东拼西凑到处借钱,今天,又满怀希望地买了一个.幸好这是正品,不然,我真要"倾家荡产"了.我满心欢喜地把它带回家,不料老爸瞪大眼睛,严厉地说:"沉迷于此物,成绩必然会下降,交给我保管!"我表面上装作很顺从,谁知道我的心在"滴血"呀!我的"家产"就这样被老爸侵吞了.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来的习作评改中,我心生一些忧虑,觉的不吐不快,今天行诸于笔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网络语言挑战经典汉语 前不久,我经历了从教以来最狼狈的一次尴尬:居然被学生称为"286".在这些"新新人类"面前,我承认自己老套了,对于他们习作中一"偶"到底很不习惯,"稀饭"、"包子"、"果酱"、"粉"一概反胃,那些曾经令我如痴如醉的优美句段,到了他们这儿都被"咔嚓"了.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可是一旦走进习作课堂,不是摇头叹息,就是愁眉不展,很难看到那种跃跃欲试的写作激情.然而,在一堂<童趣>课上,学生对往事回忆的热情给我以极大的启迪.此后我组织学生写自己的故事,几个学期下来,学生创作了"童年的故事""少年趣事""丰富多彩的中学时代"等两三万字的作品,少数学生甚至写到了三四万字,收获超出预期目标.学生不仅在写作上,而且在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吴泓:对"经典--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已走过了七个年头.七年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单从统计数字上看,我们完成了23个专题的学习,教师反思和学生习作完成600多万字.今天,我们围绕李擎老师做的"屈原专题"来谈谈"一个专题"是怎么做的.对今天的中学生而言,由于年代久远、语言隔阂,知道屈原的很多,读过作品的却很少,李老师谈谈你对学生是怎样降低入门难度、激发学习兴趣的?  相似文献   

18.
"算账"     
A要转入我班,这是一名六门考试课程的成绩相加也没到100分的学生.上学期的一个晚自修习,A喝得醉熏熏地冲进我班教室,疯狂叫嚷:"下学期我要来做地头蛇了!  相似文献   

19.
我闺女是名中学生.期末考试,她再次兵败滑铁卢,总分750分,只考了316分.对于这么惨不忍睹的成绩,她居然一脸无所谓,一边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喊着不知名的歌,一边充当着南方某卫视频道的骨灰级粉丝. 我忧心如焚,问:"闺女,这样下去,你将怎么办?" 然而,闺女并不在意我的担心,却反问我:"知道周冬雨吗?" "知道,一个演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小姑娘."我回答. "漂亮吗?"她问. "不怎么漂亮."我说. "知道她高考分数吗?"她又问.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逐渐开展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人的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有时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是很难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我以为目前不少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有三"缺"与两"不缺"的典型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