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是我国当前死刑制度改革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从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拟取消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缩减死刑适用对象的范围,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对我国的刑罚结构进行大幅调整.认为我国现行刑法的死刑罪名仍有较大的压缩空间,建议对心理上或生理上有严重缺陷的人不适用死刑,指出我国的刑罚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学者对于死刑的存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着重点主要在于废除死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对于推进死刑废除的措施研究则相对不足。国内学者从国外的理论研究、审判实践,再到我国刑法规定、每年判处死刑的数量和几个典型的死刑冤案,对所有能想到的废除理由都进行了研讨,但对于废除死刑的现实条件以及废除死刑必须具备的相应保障措施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将从这一视角来探讨废除死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死刑的立法是我国刑法改革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完善死刑立法的必要性:限制、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刑罚制度改革的一个大趋势,我国应当顺应此趋势;现行刑法中有关死刑的规定存在诸多弊端,亟待修订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订、完善刑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刑法是我国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其修改、颁布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就1997年刑法的主要变化,如:刑法三大原则、正当防卫、单位犯罪、死刑等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尽管废除死刑是当前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刑法理念以及立法方面的影响,短期内废除死刑还难以实现,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司法上通过转换观念、严格解释死刑适用的条件等方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最终废除死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7.
林山 《华章》2012,(14)
死刑作为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处罚,在我国的刑事法治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地位.但我国死刑制度罪名过多,涉及面过宽,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也践行这一理念:死刑从存在到逐渐加以限制直到最后被全部废除.本文从我国刑事立法进程、法环境和法理论的角度加以论证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也必和世界趋势融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包括集资诈骗罪在内的九个死刑罪名,这一立法模式延续了《刑法修正案八》废除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的趋势,对于合理社会构建、加快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和法制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从罪质、舆情民意、体制缺陷来说,集资诈骗罪均不具备继续适用死刑的条件,废除集资诈骗罪的死刑,对于保障人权,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国的死刑改革,一要继续保持成批废除死刑罪名的步伐;二要对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的适用条件进行具体细化;三要积极探索死刑替代性措施的增设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刑法的突出特点是:明确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当。现行刑法中有关死刑的立法亦体现了这三个基本原则。死刑的立法是由我国的死刑政策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在死刑问题上坚持的刑事政策是:保留死刑,限制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这一政策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王世洲 《科技文萃》2005,(7):176-183
在死刑问题上,中国刑法目前仍然坚持"保留死刑,但是严格限制死刑"的政策.在1997年刑法典颁布之后,反思一下中国刑法在死刑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中国刑法学理论工作者在限制乃至废除死刑工作时应当努力的方向,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孕妇应否适用死刑的问题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刑法对孕妇不适用死刑的规定违并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会导致一些女性犯罪人逃避法律的严惩。对孕妇应适用并延缓执行死刑,对哺乳期乃至经期妇女亦应延缓执行死刑。这样做既避免了上述问题的产生,也更加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人道主义原则,又不同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公约相冲突,还有我国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的立法例作为借鉴。再者,刑法上的人道主义只能是平等和均衡前提下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打击日益严重的索贿受贿等经济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将受贿罪的法定最高刑提升为死刑.然而事实证明,受贿犯罪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遏制.因此,笔者认为,对受贿罪应该取消死刑,这不仅符合罪刑相一致的原则而且也是我国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受贿罪的处罚规定,先行考虑废除受贿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15.
死刑在刑法体系中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因此,随着法制建设和人权制度的发展,死刑的适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及发展,遵循联合国关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刑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保护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立法的主流,虽然我国目前还不能废除死刑,但是在死刑的立法方面可以逐步作出修改和完善,以最终达到与世界死刑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陆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有三种,即死刑逐步废除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死刑存废观念也有三种,即死刑暂时保留论、死刑立即废除论和死刑绝对存在论。我国台湾地区的死刑暂时保留论就是死刑逐步废除论,但它与我国大陆的死刑逐步废除论存在区别。我国大陆的死刑立即废除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立即废除论及我国大陆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与台湾地区的死刑绝对存在论之间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待死刑的政策是"少杀、慎杀".1979年刑法典对死刑持非常谨慎的态度,除了在分则中极力控制死刑外,还有总则中对死刑的适用作了严格的限制.1997年刑法典除了在总则编中对死刑的适用对象作了更精确的表述,并对死缓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以外,在分则编对可处死刑的罪种数量略有减少.但是我国死刑适用的范围客观地说是比较宽泛的,在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中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第295条规定的传授犯罪方法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笔者认为,该罪法定刑过重有违罪刑均衡原则;也与该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相适应并导致了法定刑体系的不协调;同时,死刑的设置也与我国限制死刑的政策不符.20世纪80年代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是该罪设立及法定刑过重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应对该罪法定刑进行相应调整,废除该罪的死刑以消除上述弊端.  相似文献   

19.
死刑的存废是刑法界历来争论不休的热点.由于死刑的适用直接涉及人权问题,所以有必要认真研究,笔者打算从功利主义视角研究一下死刑的存废问题,以帮助立法者及司法者认清死刑的本质,正确对待死刑.  相似文献   

20.
死刑被称为最残酷、最无慈悲的“司法杀人”,也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自诞生于阶级社会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法宝”。死刑是我国刑罚中的一个重要刑种,也是国际刑法关注的焦点。“近代刑法之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最早对死刑的残酷性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也由此引发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