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人生的第一老师 ,写作之所以成为学生的“头痛病” ,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作文兴趣。试想 ,在缺乏写作内容 ,没有写作热情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拼凑 ,胡乱编造“成文”来应付老师 ,既达不到训练目的 ,也就无从谈写作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 :“训练学生作文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这“注重于倾吐生活积蓄” ,旨在强调作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而触发他们情感的神经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使学生都有生活的积蓄可以“倾吐” ,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促使学生积极地挖…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现在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日的阅读积累。正确引导学生去读高尚的书籍,将对他们的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怎样引导学生去读上品位的书,切实提高写作能力,把世晃上最美好的东西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呢?笔者想到了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重视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静 《考试周刊》2011,(62):78-78
学生要写好作文,除了要有兴趣外.还需要广泛地阅读。唯有阅读,才能积累,做到厚积薄发。这样的积累,既是写作知识的积累,又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只有丰富阅读积累,才能高质高效地“倾吐”,才会文思泉涌。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只有让吸纳与倾吐实现共通的言语频道,才能让学生欢快地写作。要实现共通,必须理清吸纳与倾吐的关系,做好由观察积累的意“象”到顺畅表达的“言”语的链接,让作文成为学生意象共生、情理共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可是多少年来学生一直认为“作难”。一提到写作,就愁眉苦脸,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任教期间,摸索出了一点经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可见阅读教学地位的重要,它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耍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以读为本”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联想与想像是写作的“双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联想与想像。联想能够使学生作文不拘泥于所写的狭小范围,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把要写的事物表达得生动活泼。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生活习性、情绪体验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甚至反向联想,调节学生生活和知识积累,串连他们的知识,培养其联想能力。如教《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让他们联想一下本地的冬天以及到过的旅游地的冬天,然后与课文比较,从而了解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体会作者选材角度的独特。想像越丰富越奇特,就越能让作…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9.
侯连花 《考试周刊》2012,(91):39-39
现今很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妙笔生花。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含着激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讲,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  相似文献   

11.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要有丰富的联想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必须注重使他们倾吐生活积累,而这种积累要靠联想的激发、扩散和引申。运用联想有助于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问题,从而由此及彼丰富材料。运用联想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快速而准确地立意构思。运用联想写好话题作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新生 《黑河教育》2012,(11):24-24
浙江的周一贯先生曾撰文说:“作文要归还给儿童,让他们能够在作文这个天地里,尽情地倾诉个体生活的知情意行,自由地表达儿童心灵的喜怒哀乐,少有种种规矩的困扰和章法的束缚。”他的呼吁强调的是作文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生活的感悟”、“语感的积累”和“情感的熏陶”,由此达到倾吐真情、直抒胸臆的梦幻境界。从这个角度讲,做好作文的理论指导,为学生写作指好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朱冬梅 《语文天地》2012,(10):46-47
真情实感是对中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中学生作文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是与写作训练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形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何在呢?一、生活面狭窄,社会实践活动少  相似文献   

14.
韦素琦  韦璇 《考试周刊》2013,(82):42-42
写作教学是中小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中小语文教学中需要下工夫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公认的“难题”,一提到要写作,不少学生就犯愁、发憷,他们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常常不知从何下手。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太少,导致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注重平时训练.打好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写作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动式的过程,它们互相依赖又相互促进,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由此可看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7.
所有系列语文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基础是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打好的,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适时仿写、补写、改写、续写,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化写作,让每个学生在阅读吸收的同时也学会倾吐!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整个生活相等 ,因此小学习作训练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不能局限在课堂里 ,应该与自然、与社会相沟通 ,因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叶圣陶先生语 )。因此 ,我们应着眼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参与度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 ,努力构建开放式的习作训练教学体系 ,在习作题材、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作文所受的时空限制 ,让学生在主动发展中提高习作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积累素材的渠道要拓宽叶圣陶先生说过 :“训练学生写作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的积蓄。”要解决学生习作难的问题 ,首先要改变他们“生…  相似文献   

19.
所有系列语文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而写作基础是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打好的,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适时仿写、补写、改写、续写,发展孩子们的个性化写作,让每个学生在阅读吸收的同时也学会倾吐!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一种由内而外的倾吐.写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写日记等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