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人一妻一妾《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内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相似文献   

2.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  相似文献   

3.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①者,其良人②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目阚)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③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④无与立谈者,卒以东郭⑤墙⑥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厌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⑦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⑧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  相似文献   

4.
给文言文打标点符号,要做到句通意达,否则,令人费解。中师《文选和写作》课本中的《叙事》一文中就有标点不当的句子。原句是:“盖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类逆’”。“已”同“以”,“逆”,迎义。整个句子可译为:“应该除开跛者以下的句子,只要说‘各各用相类的情况去迎接(就可以了)’”。这里的“除”是个介  相似文献   

5.
一、取材生活,故事情节简单生动、充满戏剧性色彩,富于生活气息 孟子的寓言,多取材生活琐事,故事情节虽然短小简单,却多妙趣横生,引入发笑。有时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却可笑、夸张而荒诞,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醒豁的艺术效果。《齐人有一妻一妾》从齐人自家中出去说起,先简单交代背景,引出人物;再写齐人的诡秘行动和对妻妾的夸耀;然后随故事发展,写妻子的怀疑和妻妾的商议;故事的高潮则写妻子的追踪侦察和齐人“餍酒肉”的真相;最后以妻妾的羞惭愤恨和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为结局,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相似文献   

6.
点铁成金     
古人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语本有所自.《孟子》;“狗(?)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史记·平原君传》·“君子后宫婢妾被绮彀,余粱肉,而民衣褐不完,糠糟不餍.”《淮南子》:“贫民糟糠不接于口,而虎狼餍刍豢;百姓短褐不完,而宫室衣锦绣.”此皆古人久已说过,而一入少陵手,便觉惊心动魄,似从古未经入道者.  相似文献   

7.
《诗·唐风·绸缎》三章句式相类,首章言“见此良人”,二章言“见此邂逅”,本章言“见此集者”。小序以此诗为“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姑无论小序之说确否,而此诗言婚姻,或言性爱,则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以“良人”为丈夫,但《诗经》之“良人”未必不是女子;《国语·周语》有“三女为第”之说,则‘“集者”指女子无疑。“‘邂逅”,毛传云:“‘解说(悦)之貌”,若以“良人”、‘“奖者”之实指人者类推,”‘邂逅”不当是“貌”,且“见此解悦之貌”也甚不辞。《诗经》多有数章反复吟咏一事之例,如《魏风·伐植…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噜(口苏)”是作文之大忌。但事实上,如果出于修辞的需要,有时也可以有意把话说得“噜(口苏)”一些。如《春秋榖梁传·成公元年》有这样一段记载:“季孙行父秃,晋却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乎偻,  相似文献   

9.
1996年第1期的《古汉语研究》,刊有高辉先生的《试谈“所与”》一文。此文的论据不可信,论点也就不能成立。高辉列举了有“所与”的4个例句: (1)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风赋》) (2)子为我谓晋君,所与君期者,时可矣,何不亟以兵来?(《韩非子·内储说下》) (3)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孟子·离娄下》) (4)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相似文献   

10.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札记·檀弓下第四》) [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相似文献   

11.
有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相似文献   

12.
眇者识日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②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选自《东坡小品·日喻》)  相似文献   

13.
《文汇报》2002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明确地把我们的观点告之了日本政府的有关方面。”《北京晚报》1999年11月22日:“记者拨通了该公司的电话,一位女士既不肯告之公司的名称,也不肯报出自己的高姓……”“告之”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词,有动词“告”和代词“之”构成。如《孟子·告子下》:“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这是孟子与公孙丑谈论乐正子能治理国政的一句话。句中“告之”的“之”,即指乐正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乐正子爱好善言,那么四面八方的人都会不远千里赶来,把善言告诉…  相似文献   

14.
《孟子·告子下》有这样一个句子:“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白话四书五经》将此句译为:“爬过东邻的墙去搂抱女子,便得到妻室;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室,那会去搂抱吗?”将“搂”释为“搂抱”。《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对此句中的“腧”与“处子”加以解释,但没有释“搂”字。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收集在《孟子》一书中。《孟子》中的作品,长于思辨,善于说理,寓于想象,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安排第六单元专门介绍《孟子》,其中有短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全文仅有172个字,却寓意深刻,读来令人叹惋。2002年版的教材对以前的注释做了一些修订,我在教学中发现,修订后的注释仍有不妥之处,现在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商榷。文中有句子“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余。”教材中的注释为“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向祭奠的人乞讨剩下的食物。”我认为“向祭奠的人…  相似文献   

16.
钟云星 《语文知识》2002,(11):33-34
徐中玉、齐森华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在文道结合与编排体例等方面都颇有特色,但个别文言字词的注释欠妥。兹举四例——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相似文献   

17.
论“词则比兴多于赋”黄敏清代词论家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喻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他的这段话,就词体的艺术特性,道出了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词论家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寓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Ⅲ他的这段话,从词体的艺术特性出发,揭示了宋代词人在词的创作过程中对传统诗学比兴手法的接受和应用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沟水西东 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载,西汉时,司马相如想纳茂陵人之女为妾。其妻卓文君听到后写下了《白头吟》一诗,表示和他断绝关系,促使相如取消了纳妾的念头,该诗中有“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之句。唐朝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诗中即用此典表达离愁别绪:“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相似文献   

20.
<正>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之《孟子》选读部分,选入《孟子·梁惠王下》一段文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