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承德地域风情蜡染画的制作是秉承传统,在绘画技法基础上,提炼蜡染艺术风格,融入自己对民族艺术的体验和感受,将民间蜡染的冰纹神韵、蜡纹的肌理效果更好地与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创造出具有承德地区特点的蜡染画作品。为我们的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体,这种结构严谨,具有装饰意味的着色绘画样式,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风格和形态。一般而言,工笔画以线勾勒效色渲染的笔墨表现样式,在总体上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美风貌。但就其表现客体人物本身来说,不论是传统工笔人物画,还是现代工笔人物画,都存在着意象性的表现形态。中国画先有工笔后有写意,而写意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工笔,它们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画体。却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写意艺术观和一个共同的意象艺术方法。这一根本特性使中国画成为有别于任何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的意象,而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3.
黄宾虹的山水画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表面上看,画面蓬头垢面,但在纷乱复杂的画面后面,更多的是他向我们陈述了他的人生,传达他对绘画的观点,讲解老庄哲学的精髓。他的绘画向后来者传递了他的山水世界的众多的绘画符号。黄宾虹绘画的面貌是“黑团团中墨团团”,黑、密、厚、重,厚到透不过气来,密到透不进风去;其次,他用笔的千变万化,乱草一堆,但笔笔分明,每一笔都严格遵循着绘画的法度。  相似文献   

4.
元代观画理论承继宋代而来,在探讨如何欣赏“高人胜士”画作的问题上,汤垕《古今画鉴》标举“天真”之说,对宋代的士人画精神进行了有力弘扬,并初步建构出中国绘画史上追求“逸趣”的流派统绪。元人的题画艺术将诗性思维融入绘画欣赏中,在人品胸次、人格境界以及艺术精神等层面进行解读。题画艺术的情感性与观画品鉴的理论性相互辉映,共同推动着元代文人画的趣味发展与艺术诉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彰显;中国画个性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绘画样式的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只有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画个性特征的完美结合,才能保持中国画的纯粹性,中国画在世界艺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宾虹是现代山水画大师,同时擅长花鸟绘画.他的山水画气势雄浑,富有神韵;花鸟画则淡、静、古、雅,意多闲逸.在其花鸟画中,所取物象不求形似,注重传达物象的内在美感和情趣.他强调书法入画,并把太极图的内在哲学原理巧妙地纳入绘画理法之中,在石涛的"一画"说之后提出了"一点"说,使中国画的笔法认识论重新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对色彩的认识是与民族心理、民俗习惯及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从属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形成系统的用色理论和方法。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正是在总结了各方面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它对中国绘画色彩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西方绘画理论、技法被不断引进,使中国画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中国画也由此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受到某种限制。西方现代科学光色的研究成果运用在绘画上,成为写实画风的色彩理论依据,这一依据对中国画色彩的传统理论带来很大冲击。但是无论如何,"随类赋彩"或以情运色始终是中国画色彩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谢赫提出“绘画六法”作为评画标准,作为中国古代画评画论第一个有系统的画论体系,影响至深。六法作为绘画艺术的形式批评理论,一定反映着谢赫对绘画,乃至艺术精神、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在其对被他品评为第一品第一人的陆探微的评论中,谓其能“穷理尽性,事绝言象”,而无一字提及六法。说明在六法之外,还有着一个更高的原则和精神。它一直潜藏着,从先秦直到后世,评画谈艺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遵循、坚持着它。  相似文献   

9.
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种类繁多,从体系上可以划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追溯世界绘画的源流,不难发现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绘画技法和绘画理论的教授。这样的教学内容和简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没有能够理解中国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没有把西洋画、西洋文化与中国画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为了实现中国画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中国画教学所起的基础作用,同时努力实现西洋文化、西洋绘画理论与中国画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中国画教学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要了解中国造型空间艺术,首先要明确人类的空间意识,通过空间意识的分类来了解绘画带给人们的艺术空间感。从中国画造型空间的基础以及中国画造型空间的要点两个方面出发,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和体会中国绘画艺术中,空间艺术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刘柯 《职大学报》2009,(2):35-36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千锤百炼的结晶.这种艺术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中虚实相生的原理.中国画论关于黑与白的辩证关系,不仅使中国画主体更突出,形象更引人注目,更通过虚实的对立统一,扩展中国画画面的意境,使其意境更为深远,境界更为广博.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对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山水画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对传统山水画的绘画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上,从而使传统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和审美样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素描作为中国画的精髓,是一种绘画情感表达的主要手法,在时代不断发展前提下,中国画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素描表现不断改变。一幅好的中国画应该具有时代笔墨语言,而其中素描的表现形式探索,使其成为中国绘画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同时使得我国传统绘画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美感。本文具体探讨中国传统画中素描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有唐一代,文学、艺术全面繁荣并互相影响,题画诗创作兴盛,爱好绘画艺术的诗人杜甫,被公认为唐代题画诗创作的“第一人”。从盛唐到中唐,政治与社会、文化都经历重大转折,绘画艺术精神也同步发生重大变革。杜甫身处这一时期,高度关注绘画,以“诗人之眼”赏画、论画,其题画诗体现诗、画会通的美学思想:以“神”“气”论画,追求“传神”,强调“立意”;以画“遣兴”,在题画诗中表达山水隐逸的趣味与立意。杜甫的绘画艺术理念,体现出诗歌思想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绘画实践变革的动向。杜甫题画诗及其绘画观念入宋以后深得推崇,不仅影响了唐代画史的建构,也对“文人画”理念的生成与绘画创作实践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清代绘画美学理论著作中,石涛的《画语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系统、完整的画学理论.从石涛的《画语录》入手,对其美学思想进行探究,深入分析石涛美学理论的核心观点——“一画论”,对于研究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支分流。古往今来,“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黄宾虹画语录》)的壮丽风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吸收生活的营养,吐纳天气之灵气,陶冶性情,把自己对天地自  相似文献   

19.
罗红 《职大学报》2007,(1):83-84
中国的牡丹艺术源源流长,留下大量关于牡丹的诗词歌赋及绘画,给当代中国牡丹绘画艺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当代的中国牡丹画在历史积淀之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欣逢盛世,今天的中国牡丹画家经过不懈的努力把中国牡丹画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绘画形式,深受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影响,以时人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两篇山水画理论文献最为重要,他们提出了画山水就要写山水之神的自然美学观,倡导以形写神的创作方法,从而确立了山水画的艺术特质和审美取向。宗、王二人的山水画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不仅指导了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实践,对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