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学校的补课“热度”有增无减。一是补课范围逐步扩大。过去给差生补,现在给所有学生补。中学补,小学补(甚至给一、二年级小朋友补);毕业班补,非毕业班也补。二是补课时间逐渐延长。过去补课通常为一周左右;现在普遍补20天到一个月,假期里补,星期天也补。三是补课费用越来越高。过去补课每个学生交2——5元就不错了,现在每个学生少则交10元、8元,多则几十元、上百元,有的刚开学就得交“补课费”。四是补课内容越来越假。过动补学生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内容;现在多是“补”新课,实际是上新课,以便多挤些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节假日补课;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也强烈呼吁,把节假日还给孩子们;一些中小学师生因不堪节假日补课重负,纷纷投书新闻界乃至社会各界,要求归还节假日,减轻负担,“救救孩子”……然而,节假日补课的顽症非但没有得到根治,反而呈恶性扩散之势:从小学补到中学,从重点学校补到非重点学校,从毕业班补到非毕业班,从学校补到社会。中小学补课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本文拟就此作些剖析。一、中小学节假日补课现象形成原因及危害首先,中小学节假日补课现象是一种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的大致有四点。(一)教学研究水平的滞后,致使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误以为节假日补课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元元 《成才之路》2010,(6):I0007-I0007
有这样一个家庭,就因为孩子补课与不补课的问题产生了争吵:父亲比较开明,倾向不补课,要让孩子开开心心玩一个寒假;母亲却说,"别人都在补,社会就这样",要想办法把孩子塞进补习班。笔者还看到另一则报道,有几所学校为了让学生补课,竟然想出让学生不穿校服、选择在校外某偏僻地方补课,  相似文献   

4.
补课断想     
正现如今,一到节假日,学校很纠结:补不补课?学生很纠结:是不是补课?家长很纠结:不补课孩子怎么办?补课,把学校、学生和家长"纠"到了一块,"结"在了一起,难解难分。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该让补课变成什么样?如何把这个纠在一起的"结"化开?一、为补课正名任何一个群体乃至每个个体,因集体教育和管理,因个体智力、习惯、方法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免不了出现差异。这是教育的正常形态。它说明在一个群体中,有人吃不饱,有人  相似文献   

5.
吴剑 《小读者》2013,(2):77-77
一问:什么是“补课”? 所谓补课,主要是指补学或补教所缺失的功课。如有的学生因事、因病或因身体欠佳等偶然原因所引起的缺课;或者是教师教过了学生尚未学会,产生学习成绩不佳或下降,诸如此类情况,则应及时进行补课,即要请教师重新补教,让孩子重新补学所缺的功课。这种补课对学生来说才是有用的。对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学习成绩差,也要采用补课方式来改变,效果并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5,(24):46-47
微话题 说起在校外补课,你一定有话要说.不在校外上补习班的真是凤毛麟角,估计十个同学中找不出两个.语数外要补,物理、化学要补,甚至历史、政治等科也要补.临近中考前的一个月,有小部分同学甚至不去学校复习,专门在各个培训点上课,其中不乏各大名校的学霸,这种现象也得到了老师的默许.中考过后的暑假,为了迎接高中的学习,又会出现一轮学科补习热潮,年年如此.父母们所承受的补课费一路看涨,一个月下来花费几千甚至上万的大有人在.如此火热的补课之风,到底有没有必要?补课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你到底适不适合补课?  相似文献   

7.
补课杂记     
人一到初三,就要补课。过去,一周两次地补,麻烦。现在,有了毕业班补课制度,一天顶过去五天。累呀,补课班,高强度,效果不好,还很贵!  相似文献   

8.
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跟上班,也即补课问题。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补课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留级来补课不是好办法。补课的办法多种多样,它的效率和效果也各不相同。根据广大教师的经验,迟补不如早补,后补不如前补。一等的办法是补在课前,这可说是事半功倍的最优法。二等的办法,是在讲授时随讲随补,力求当堂解决问  相似文献   

9.
再谈补课     
补课的观念和内容要更新,要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补学生的知识视野,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补聪明智慧和人文道德。  相似文献   

10.
身体进补讲究缺什么补什么。补课也应该是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不同需要的提优或补差,而如今的补课已变了味,一个都不少.人人要补,教师、学生已没有了双休日。  相似文献   

11.
学生节假日适当补补课.本来很正常,可在应试教育这根魔棒的撩拨下.补课不仅“失当”.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一些人、一些学校把“补课”视为提高成绩的绝招.信奉“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捷径,把“补课”视为“十全大补”.人补养身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乱补、恶补.会把身体给补坏的.给学生补课是否也是这样呢?好了,节假日究竞该不该补课,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还是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相似文献   

12.
谁应补课     
要补课的首先是这些大人,要补的也是最简单的课——说真话。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高中生,没有补课的经历,那就不能叫一个"高中生"!相信这话一定会得到一片哗啦啦的掌声。"禁补令"发布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而每到暑假,各种校内校外的补课、补习班依旧一片"繁荣",媒体监督报道、主管部门查处惩罚,结果还是该补的补、不该补的也在补。本该轻松惬意的暑假里,无数学生"不是坐在补课的教室里,就是奔波在  相似文献   

14.
本期来,我省小学生的流动情况是比较严重的。目前,各地正在继续大力动员、组织流动学生入学。这里,我们就学生的补课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供各地小学、教师们参考、研究。由于本学期已开学较久,这些学生入学后,如何替他们补授所缺功课,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艰巨、细致的工作。因此,要求教师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学生的补课问题,积极地采取各种办法来替他们补课。在补课时,我们固然要看到这些学生所缺课程太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许多学校的教师每天放学后留下来给全班补课。我非常钦佩这些教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然而在做法上,我不敢苟同。补课。是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如果是现教现补,那么就有喧宾夺主之嫌。试问:你每天上课在做什么?放学后补课是否属有效劳动?据我的经验和调查,补课很多时候意味着课堂教育的失败,其弊至少有五:1.造成学生被动而学。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好,当然教师得重新讲授。然因补课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他们人在教室心在外,心猿意马,即使听进去一些,也只是死记硬背,“记亦不能久也”,教学效果微乎其微。2.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  相似文献   

16.
身体进补讲究缺什么补什么。补课也应该是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不同需要的提优或补差。而如今的补课已变了味,一个都不少,人人要补,教师、学生已没有了双休日。绝大部分教师已把星期六的补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星期六上的是“正课”,而不是提优补差,否则会影响教学进度。有些教研室组织的统考是按“六天制”的进度安排的。虽然有学校声明补课自愿参加,但上新课谁敢不来?真正的提优补差往往被挤到周六下午两节课后或晚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使差生穷于应付,旧内容还没掌握,新的内容又来了,使差生更差。前几天《扬子晚报》上《每天只睡…  相似文献   

17.
补课     
以"补课"作为视窗,察"忙"之形--无限;以"补课"设置矛盾,显"忙"之义--为公。以"补课"照应前文,听"忙"之音--词同意异,升高八度。  相似文献   

18.
读罢贵刊一月号《职工补课之我见》,对该文所谈及的“职工补课应该首先补些什么”的问题,笔者不敢苟同。与文中“不一定要千篇一律都补初中的语文数学”的观点相反,我却认为所有“双补”职工都补初中的语文、数学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的语文、数学,是学习其它知识的两门基础的学科。如果连初中的语文、数学基础都没有,怎么可能去学习“物理”,“汽油机常识”、“纺织学”呢?在  相似文献   

19.
尽管有关部门屡屡下达"减负令",但始终收效甚微。几乎人人皆知补课不合法,学校却缘何还要趋之若鹜呢?实质是现行的"补课哲学"在作祟。一、"补课哲学"的存在缘由1.此消彼长哲学:别人补课,我就得补。有统一考试,就有升学竞争,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场博弈。考试成绩是一种排斥性的竞争,你的分数排名提升,就意味着我的排名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使初中数学补课内容和教学时间适合成人学习特点,达到补课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教育部(81)教工农字02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情况,编写了《黑龙江省职工初中数学补课纲要》,供各地补课及考核时试用。一、补课目的1968年到1980年参加工作的青壮年职工,由于十年动乱耽误了学习,他们大多数人的数学实际程度没能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致使在学习生产技术、业务知识上,遇到了很大困难。对他们进行初中数学补课,就是要使他们掌握初中代数和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好基础,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二、补课要求通过补课,使广大青壮年职工的数学水平,基本达到初中毕业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