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雷锋日记》作为红色档案资源之一,具备公认的原始性、真实性与可靠性,是推动党史学习、开展爱国教育及资政育人的良好素材。本文基于此提出三方面红色档案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即加强思想层面引领,激活红色档案教育功能;优化资源集成,赋能红色档案教育素材;校内外多方育人,全方位助推红色教育。  相似文献   

2.
雷锋在营口     
富斌 《兰台世界》2004,(3):43-45
1960年1月8日,雷锋作为一名新战士,就要从弓长岭启程出发。他向当地武装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当个保卫祖国的好战士。”  相似文献   

3.
真实的雷锋     
《现代声像档案》2006,8(2):30-30,31
“我们今天看雷锋,不仅仅是带着怀旧气质看一个遥远的背影,我们怀念这个小个子湖南人,也不仅仅是怀念历史上的某种风尚……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新书《雷锋1940—1962》,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图片以及客观的叙述角度,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雷锋。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延庆县档案馆征集到一份非常珍贵的档案,一页留有雷锋同志亲笔赠言的纸片,上面写着:"王茂春同志:愿您作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您作温室中的弱苗.战友雷锋6015/12".日记页显然曾经用作他途,页面上有一些被擦掉的字迹,由于岁月的侵蚀,纸张有些发黄变脆,但仍可以看出雷锋独特的字体和有力的笔锋.  相似文献   

5.
曾有外国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雷锋做好事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这是不是经过“导演”的?也有不少国人心存这样的疑惑: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没有散尽,人们生活温饱尚属勉强,照相无疑更是奢侈消费,作为一个普通军人,他怎么会在各种场合拍下那么多的照片…… 那么,雷锋生前到底拍了多少张照片?究竟都有那些人为雷锋拍过照片?雷锋哪些照片是补拍的,为什么要补拍?雷锋给别人拍的照片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人肯花5万美元买雷锋生前的一幅照片的版权?本期《档案揭密》刊载的《揭开雷锋生前照片之谜》一文,将为读者逐一打开问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声屏世界》2009,(5):68-68
田亮演雷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对很多导演来说,用偶像来诠释红色人物,是最省力不过的办法。漂亮脸蛋谁都爱看。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剧情的张力能否承托起人物的性格,叙事的悬念能否吸引观众,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能否符合当代大众的心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你的名字4。多年被歌唱传。,至今仍在挖掘你的生平和心灵你塑造了一个无愧无悔的人生你虽在40年前逝去但你仍保持着22岁的笑容,是那样永远地年轻无私、奉献、善良、助人,是你的化身与缩影爱党、爱国、爱军、爱民,是你的永诺和忠诚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你把  相似文献   

8.
1963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欣然命笔题词,向全社会倡导学习雷锋精神。40年来,雷锋精神历久不衰,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本刊特发表湖南省档案馆的这篇文章,以雷锋精神与读者共勉。  相似文献   

9.
唐刻 《军事记者》2003,(3):22-24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随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早在毛主席题词发表前的一个多月,在雷锋所在部队的沈阳军区抗敌剧团正紧锣密鼓地排演着一出名为《雷锋》的话剧,使这位伟大战士的形象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同年,周总理先后两次观看、毛主席也在百忙之中完整地观看了此剧,并从众多争相与之握手的演员中,特意找到雷锋的扮演者张玉敏,对他的表演给予了肯定……自1962年8月15日雷锋去世后,张玉敏是人们接触到的第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如今,40年过去了,作为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演员,他始终…  相似文献   

10.
1905年,中国第一部京剧影片《定军山》的诞生,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门。一百年的光阴里,一张张凝固了时间和空间的胶片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里,一幕幕有着时代烙印的场景中,定格与见证着中国百年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在12月28日中国电影百年庆典即将拉开帷幕的前夕,在北京电影学院一这所中国惟一培养电影专业人材的高等学校,记者走访了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侯克明,面对面听侯院长从一位电影人的视角,畅谈了他对百年电影中“档案”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不学雷锋     
义工,是工业时代的本能觉醒,是功利关系的民间良心,是多元社会的道德砥柱。在雷锋后的时代,义工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的道德力量,深入到我们的社会关系中去,并开始重建中国社会的公共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2.
1962年8月15日是个不幸的日子,这天,年轻的共产党员雷锋同志因公殉职。第二天,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雷锋牺牲的消息时,我如五雷轰顶,不敢相信这一噩耗,顿时泪如泉涌。8月17日,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参加了雷锋同志的追悼会。  相似文献   

13.
档案展览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展示档案馆藏的一个窗口。湖南省档案局(馆)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发布50周年成功举办《雷锋家乡学雷锋》档案展览。展览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得到了省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展览开展至今,参观者络绎不绝,社会反响强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5,(4):57-58
雷锋是在1962年8月15日牺牲的。关于他的死因,全国各媒体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职”。直到近几年来,才有一些影视片和新闻报道反映了当时的部分情景。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度第14届中国新闻优秀作品评选结束.《经济日报》社报送的作品共有三篇获奖。其中本人等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现将采写这篇报道的经历体会与感触介绍一下,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一本从军营带回的《雷锋的故事》,伴随着他简单而饱满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雷锋》还未开拍,有关报道便沸沸扬扬,在人们引颈以待、争吵得面红耳赤之时,我却在暗中深深佩服,剧组的炒作功力十分了得。  相似文献   

18.
<正>1962年8月15日上午八九点钟,"毛主席的好战士"—二十二岁的雷锋在协助助手倒车时,不幸被汽车碰倒的木桩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一个多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政委  相似文献   

19.
20.
丁海斌 《档案管理》2021,(6):20-22,25
当代档案学在转型的过程中是面临危机的.新《档案学概论》在内容上贯通传统时代与信息时代,来回应时代的需求.围绕着"变"与"不变",转型时代的档案学寻找着答案:不变的是档案与档案工作本质的东西,本质意味着永恒.不变的是基础理论,是本质与抽象的东西;改变的是技术与应用,是形式与具象的东西.尤其处于信息时代,笔者正在做出努力,使新《档案学概论》所代表的档案学成为传统档案学与数字档案学融为一体的新档案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