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要求:1.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2.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学习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过程:本单元教学开始时,先引导学生阅读导读提示,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的课题和训练重点。鉴于这篇课文教学任务不重,为了检查和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将预习安排在课内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思路:以预习提示为指导,整体感知抓要点。以课后练习为凭借,当堂作业抓…  相似文献   

2.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构成这篇课文的字、词、句、段是有机组成部分。要读懂一篇课文,就必须抓住课文的整体结构,强化部分教学。我认为: 一、抓审题,着眼于整体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抓住阅读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从抓基础,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抓预习,引导学生探思路;抓析题,引导学生找思路;抓结构,引导学生理思路;抓中心,引导学生明思路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明思路抓线索突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谈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和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紧密联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抓住行文线”索,把握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  相似文献   

5.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很强调“点”的教学,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众多,因此首先得抓住一个能统领整篇课文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效果的切入之处,这个切入之处就是我们立足于课文进行教学的基本点。纵观以往对《丰碑》这篇课文的设计和分析,往往是由解题入手,再抓文中点题的句子——“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作业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按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预习型、巩固型、综合型、发展型、差异型等。对于不同类型应有不同的设计方法。预习型作业是在教师授课前 ,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的作业。预习性作业一般从初读课文、熟悉生字新词、给课文分层分段 ,或根据提示内容诸方面设计。巩固型作业是教师授课后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作业。巩固型作业可以通过填表格、问答、图解等形式来设计。综合型作业是在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学后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辨别能力而设计的作…  相似文献   

8.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义”教材第九册(五年制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预习”和“思考练习”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一、借助“预习”,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再把圆明园被毁灭的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  相似文献   

9.
《养花》这篇课文写得很有特色。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内容,学习写作知识呢?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抓“乐趣”——明中心课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在解题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课文由两篇看图学文、龄前一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组成。本组课文要使学生认识自然段中的句与句是有机联系的;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话、写话的能力。一、教学要点段的训练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组段方法,读懂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分段、归纳段意作准备。二、教学方法与步骤本单元的教学要把握课文类型特点,做好整体设计。1、预习课文,提示学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出示的预习提纲要渗透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周总理的睡衣)自学…  相似文献   

11.
案例二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把握主题1.环节设计。这一单元有几篇课文?这些课文有哪一个共同的主题?(学情预估: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对单元课文和主题设置的了解没有什么困难;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完整)  相似文献   

12.
高年级的篇章教学李洪谟高年级的篇章教学是从读懂一篇课文开始的。要抓住理解字词的含义,读懂每一句话,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生字要在课前预习中自行掌握,新词也要在课前预习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己选定恰当的注释,并抄到预习笔记上。借此,培...  相似文献   

13.
也谈预习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然而对预习的作用,在认识上还是很不同的。许多人认为预习只是为了让学生预先读读课文,查查字典,以便在听老师讲课文时,减少些文字障碍,减少些思路梗阻。其实预习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掌握课文中有关的字词句篇等知识,而在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所谓预习,就是在讲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动  相似文献   

14.
预习课文对学生很有益处。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发展智力。我们组的教师比较重视抓课前预习,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兴趣,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们采取讲故事的片断的方法。或讲故事的开头,或讲故事的高潮,或讲故事的惊险场面,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迫切要求了解故事的全局,认真地去阅读课文。对于写景,写人物的文章,我们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重,遇事喜欢问个“为什么”、“怎么样”的心理特点,采取简介人物或地点的方法。如预习九  相似文献   

15.
《翠鸟》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特证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抓往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整体阅读——知道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翠鸟1激趣学文。教学伊始,教师出示彩邑翠...  相似文献   

16.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没有明确规定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1.初读课文,抓住中心。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学这篇课文时,可采用“提取中心法”...  相似文献   

17.
<正>分析一篇课文,通常需要抓住课文中最重要的描写对象去进行,对于以写人物或某个故事情节的文章而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进行分析,则可谓是抓住了牛鼻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经典作品的人物形象其实已经固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可能就是教师过于任务化、程式化的教学,冲淡了学生应有的内在思考。显然,这是不恰当的。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从人性角度,基于学生的生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述之。  相似文献   

18.
阳光 《学语文》2002,(6):19-20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传统课文,而现在是作为“理清思路”的一个“例子”。我认为,“理清思路”就本文而言就是抓住本文的感情线索。利用“感情曲线图”建构问题,紧扣课文,联系实际,质疑点拨,听说读写同步进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感情曲线图”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根据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我们可以设计下列问题:通过大家对文章的预习,课文主要分析了哪几种情感?这几种情感的对象分别是谁?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下图把这篇文章的感情  相似文献   

19.
一个高明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教学生学,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学。根据《伟大的友谊》一课的特点,教学时,要抓住课文内在的联系,指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掌握学法。可抓四个“联系”; 一、抓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寻觅中心。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篇末点题,  相似文献   

20.
《猫》(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4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笔底凝深情,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维妙维肖的刻画,生动传神的文笔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抓总起句,理清课文结构作者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采用总分结构布局谋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后,可从课文结构入手,抓总起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思路,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既是第一大段的总起句,又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全文紧紧围绕猫的古怪性格谈猫写猫,进行布局谋篇。教学这篇课文,除了懂得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