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王国维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相似文献   

2.
育人始立美。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所以美育不应成为美术音乐课的专利,  相似文献   

3.
“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转引自高级中学历史课本(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八章第一节  相似文献   

4.
韩君 《考试周刊》2010,(54):66-66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先生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可见将美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是教育和教学本身规律的体现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1906年,王困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备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除了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以外,还要通过智育、德育、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7.
教育名言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王国维摘自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教育名言@王国维~~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作为审美教育主导者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达到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①审美教育对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幼儿美育是培养幼儿有具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赵紫阳总理在“七五”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国家教委何东昌主任明确提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可见,美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纲要》指出,美育的任务是:教给幼儿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的粗浅知识  相似文献   

11.
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诗乐的审美教育作用已在儒家学说中得以确立。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大意是讲修身从学《诗》开始,在“礼”的基础上立身.在“乐”的陶冶中完成品德的修养。到近代“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从“教育救国”的宗旨出发,呼吁教育应特别重视美育,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并把美育同智育、法育、体育并列为四育。进入当代,美育仍然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智育,德育,体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语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智育、美育、德育”三方面分析高校语言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并做深层次的分析,指出高校语言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3.
罗文英 《广西教育》2008,(19):65-65
王国维先生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之手段。此为美育所不可不留意也。”如今提倡素质教育,就包含着美育教育。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诗歌在启发培养审美意识方面有着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从诗歌教学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15.
学习美育问题,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赵紫阳在六届人大作的关于“七五”计, 划的报告中,明确地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国家教育方针中重新确立了美育的地位。何东昌也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彭珮云也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强美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提高对美育的认识》,《中国教育报》,1987年3月3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三个面向”的方针,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国家教委公布了《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大纲》指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劳动教育除劳动课之外,其他各科教学也应根据自已的学科特点,适当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很好的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17.
赵红坚 《云南教育》2004,(20):32-3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个《决定》,再一次把“劳动  相似文献   

18.
人的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关键在儿童期的发展。儿童期发展的前提在于“和谐”,主要是身心发展的和谐,心理结构各因素之间发展的和谐。王国维在1906年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中,明确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完全之人物”,即指在“身体能力”和“精神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他把教育分为体育和心育两大部分,而在心育中,又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他认为“美育者一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党和政府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就明确提出“要使青年一代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86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七五”计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立了美育应有的地位,但是,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依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美育,美育缺大纲、缺教材、缺师资、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安排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整体提高中学生审美素质的目标,安徽宣州市教委成立了“中学整体实施美育研究”课题组(该课题为省级重点科研题目)。近八年来,我们努力构建“大美育”格局,力争使中学“美育管理制度化,美育实施工作规范化,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系统化,美育实施途径系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