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只记得     
临近除夕,我暂把八十有三的父母放在一边:准确点,放在冰冷的洞庭湖的北边小镇,让我乘梦来看母校的老师—铁夫斯基!这是一个成熟男人的想法!我对张铁夫老师的爱绝对不是初恋!我只记得,我是父母生产养育的附属产品,我是老师培育出的少有精品!铁夫老师至少让我初识了两个国家.一个祖国、一个俄国,并教会我如何去比较!人与动物、男人和女人。我读完了他家所有的诗集,我听完了他给我班上的每一堂课,我并且听懂了别人没有听懂的东西;他完成了一个老师应该完成的全部任务。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我正在昆明。后来在《华商报》负责的刘思慕、萨空了、高天诸位老师,当时也都在昆明。他们都是我先认识,后来在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当老师的。我认识刘思慕老师是在桂林沦陷前夕。当时我随前华商报总编辑胡仲持逃亡到昭平,住在广西日报社。在我们路经平乐时,就同刘思慕老师住在一起。虽然是在逃亡途中,刘思慕老师和广西日报总编辑莫迺群仍编印号外,把战争情况及时地报道给读者。他们这种忠于新闻事业职责的行动,使我很感动。桂林失陷后,仲持老师隐居到八步乡下。我辗转流浪到昆明,见到了刘思慕老师,有他照顾,住在高天老师给我的一席之地,才免了露宿  相似文献   

3.
乍闻杜克老师遽然病逝,顿时惊呆了,一股深沉的哀痛袭上心头。20多年间与恩师的交往,宛然在目,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怀念! 我常常称杜司长为杜老师,因为我一直把他当作我的老师。1983年,我有幸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外语培训,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杜老师。在培训班结业典  相似文献   

4.
刘征 《湖北档案》2004,(10):30-31
听何祚欢老师讲话是一种享受,其实这种享受已经陪伴我很久了,虽说是过去了将近30年,而我则依然记得儿时听何祚欢老师讲的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何老师用声音塑造的《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至今栩栩如生地由荡在我耳边,以至于多少年来在我的印象里,孙悟空、猪八戒都是说武汉话的。见到何老师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听您的故事长大的。  相似文献   

5.
20年前的中考数学满分是120分,而我以118分的成绩位于全县第一。老师让我谈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我拿出了16本错题集。我的错题集让老师大为赞赏。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6月 8日晚 ,好友从上海打来电话 ,告诉我陈老师已于两天前去世。虽然知道年事已高的老师去年曾病过一场 ,但是我无论如何还是不肯接受这个现实。从 1984年师从陈老师攻读硕士学位以来 ,我已经习惯于把老师当成最亲密的朋友和亲人 ,在苦恼、忧伤、困惑、迷茫的时候向老师倾吐心中的郁闷。除了我在英国的最后几年渐疏了与老师的联系外 (主要是因为对电子邮件的依赖渐渐把我变成了懒于写信的人 ) ,十几年来 ,老师的信件、卡片和电话总是在我需要鼓励和建议的时候如期而至。现在老师突然离我们而去了 ,我的悲痛和遭受巨大损失的感觉是…  相似文献   

7.
王仿子同志比我大十三岁,无论从哪方面讲,我都应当称呼他为老师。但是每当我写信给他称他为老师时,他回信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是朋友,以后不要再称老师了。从这一点来说,仿子同志真是一位谦逊而又平和的老前辈,使我更加崇敬!  相似文献   

8.
继往开来     
轻掩清样,一股淡淡的伤感:丁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而去年发表赵玉明老师追忆丁老师的文章彷彿还在眼前。读着黄旦的稿件,眼前不觉浮现出丁老师在宝隆宾馆会议室里为新闻学院申报传播学重点学科出谋划策的景象,那时,我刚从党报第一线转岗到教学岗位,正是丁老师的有力扶持,我较快地适应了教学  相似文献   

9.
甘惜分老师是我博士生导师童兵老师的博士生导师,童老师是中国新闻学第一个博士,我又是童老师众多博士生中的开门弟子。所以《新闻爱好者》杂志的施宇老友向我约稿时,提出要我写一点如何继承和发扬甘老的学风是理所当然的。当然在我看来,由甘老的大弟子童兵老师和清华大学刘建明老师撰文最为合适。如果我也来写,那我多少有几点犯难:其一,我研究的是美国等欧美国家新闻传播事业,恰恰不擅长研究中国;其二,作为“长孙”,登门甘老家或在人  相似文献   

10.
遇上林俊明     
对于我来说,林俊明是老师。这两字"老师"不是那种礼貌上的尊称,也不是那种只在学校里评分决定同学们生死升降的权威老师,他是实实在在广告行业里进行了无数教育工作的林老师。我跟林俊明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香港的一家非官方  相似文献   

11.
惊悉丁淦林老师逝世,无比悲痛.丁淦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新闻史研究专家.他的逝世是我国新闻教育界、新闻史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丁老师年长我七岁,从年龄上看我们是同辈.但是从学术上来说,他是我的前辈,是我敬慕的思师.  相似文献   

12.
追忆恩师于鸣镝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0月16日,令人敬仰的于鸣镝老师走了.噩耗传来,我不自觉地伏在桌子上,泪水滴落衣袖.我一下子感到大连的天空凝滞了,白云默哀,梧桐肃穆,大海轻泣.痛失恩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老师的音容笑貌总是在我脑海里浮现,不由得使我回忆起与于老师相处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我上小学的时候,不幸遇到一个对我很有成见的老师。自习课,小组长抄讲话同学的名字,其中有我,我不服气——明明我睡了一节课,哪儿有讲话——找老师论理,老师一翻白眼,冷冷地说:“班上这么多同学,为什么就抄你名字,不抄其他同学名字呀?说明你即使这一次没讲话,以前也讲过!”  相似文献   

14.
自小学而中学,而大学,我有过几十位可敬可赞的老师;跨入社会之门,又有过一些可称作老师的同事、长辈、领导们。然而,我以为,我最好的老师,伴我终生的老师,莫过于书籍。书籍所给予我的知识,给予我的智慧,给我指引的人生道路,要远胜过其他老师。我自幼爱读书,上小学时晚上常常在煤油灯下读书到深夜。读初中时,曾参加南通市韬奋青少年读书报活动,荣获了韬奋奖章。跨入大学校门,学的是文科专业,更是如饥似渴地看书。踏上社会大门,我在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忆恩师     
丁老师退休的前一年,我进入复旦,进入复旦的第二年,我在西藏那曲出车祸,没能聆听丁老师的新闻史课.毕业后的第八个年头,在北京阴霾反常的初秋夜晚,通过一条短信,我被告知,丁老师走了. 期间,没有电话,没有谋面.生世如转蓬,人生的交集,只那么一段. 我却在每一次关于复旦的光影印记中,把丁老师弥漫为背景.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按照惯例又调坐位又换组长。老师让我们整理好书包到教室门口,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成男女生各一队,老师担心我们自己排不好就帮我们整了整队。老师很公正地排好了坐位,还照顾了视力太差的学生。接下来该选组长了,教我们数学的田老师先选数学组长。我的心里特别紧张,因为我原来就是组长,如果落选了,那该多难堪啊。组长一组一组地选下去,终于该选我们这一组了,我认为自己一定会被选中,便喜滋滋地望着田老师,可是选的不是我,那不争气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这时,听到李老师说该选语文组长了,我的兴致又来了,也许会被选上吧,…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一项最了不起,也是最困难的技巧——怎样阅读。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想读,我不喜欢它,我以为我赢了。实际上,我输了。我努力和《白鲸》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我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8.
“748工程”使我与王选老师相识相知三十年,是战友,也是朋友。我知道王选老师身体一直不好,后来又身患重病,但治疗的效果很好,王选老师担任国家领导人以后虽然见面少了,但每次报道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的时候,我总是在看或听有没有王选老师出席,看到了王选老师心里就感到塌实,心里总会念叨:看米身体还不错。今年新年时我又看到了王选老师出席了一个会议,心里很高兴,万万没有想到噩耗传来王选老师突然离我们而去。王选老师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当代杰出的科学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使我国新闻界痛失了一位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广西柳州地区工商银行 覃华:《新闻与写作》是我多年的一位不见面的辅导老师,我订阅研究它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从中吸取了不少教益。以往没有这位老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有了这位不见面的辅导老师,我的稿件与制作标题的质量又上一层楼。1991年我被全国15家新闻单位表彰,评为自学成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女作家罗洪先生百岁高龄仙逝,室迩人遐,令人禁不住悲从中来。罗洪老师是我走上文学道路、跨进文学殿堂的启蒙老师。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一次笔会上,叶辛问我为什么原来写纯文学,后来却专攻起性节小说了呢?我告诉他这就要归功于我的文学启蒙老师罗洪了。她曾在编发我稿子的时候指出,我的小说有故事性强、引人人胜的特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