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泰安"1·04"枪击案,是山东近年少有的重大突发事件,关注度空前.事件一发生,立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大众日报作为山东省委机关报,不"失语",不"失态",派出记者进行了充分报道,赢得了山东省有关领导、部门和读者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新闻从业者的角度看,2008年是个重大新闻频发的年份,尤其是汶川地震的发生,以及北京奥运会的举行等,都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在陕两新闻广播"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北京奥运现场报道"等节目中大量采用了记者现场连线的报道形式,播出效果深受好评,即时播报的现场连线成为各种报道中优势最明显的报道形式,也充分彰显了广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同时,形成一套应对突发事件报道的科学机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近年来经过"2008年年初南方暴风雪""玉树地震紧急救援""日本大地震"等众多突发事件报道的实践,在构建广播媒体突发事件反应机制方面,做出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4.
连新元 《新闻记者》2012,(10):43-46
今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频仍,广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情感抚慰的作用,本文以北京"7·21"暴雨报道为例,对此深入探讨,提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广播应成为信息的集散点、议程的发源地、感情的共鸣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媒体的应急报道都提出了挑战。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国内广播媒体发挥了广播"应急第一媒体"的功能。本文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8年以来的报道,从提升记者现场报道能力、强化编辑提炼编辑功力、多内容多层次立体化报道及阶段性报道点面结合等几个方面对优化广播报道文本进行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京城广播媒体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此次报道的成功揭示了广播是突发事件报道中最实用的应急媒体,政府和广播媒体应当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是新闻媒体热衷的报道内容,也最考验媒体智慧与记者能力.自媒体的兴起,使传统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时效性、权威度乃至运作模式都受到了新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有自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明确媒体定位、果断取舍信息和充分利用自媒体,广播可以放大自身的这种优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赢得先机.  相似文献   

8.
连线报道是广播以"快"和"活"的特点适应媒介竞争形势的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记者是做好连线报道的关键因素。相对于传统的广播报道,记者在连线中一般以"我"的身份亮相,他是"在场者",也是"观察者"、"体验者";他是"采访者",也是"被访者"、"讲述者"。记者需要适应这种角色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陆高峰 《青年记者》2008,(12):45-46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是对国家应急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检验。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重大灾难报道,在这场突发性特大灾难事件报道中,政府和媒体都在信息公开方面有着同样空前的透明与快捷。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尽最大可能公布灾情与救援信息,的确如境外媒体评价的那样:“此次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0.
刘旭 《中国记者》2023,(7):117-119
<正>突发事件是指发生突然,与社会公众密切关联,极有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突发事件大体分为四类:一是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沙暴、暴风雪等;二是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三是突发的重大交通事件;四是其他突发性事件,如火灾、劫机、爆炸等。在全球化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地域限制不断被打破,一些重大的国际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受众瞩目的焦点。驻外记者身处事件发生现场,具备天然的地理接近性,这为记者提供了报道优势,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本文结合驻外实践,探讨驻外记者应对国际突发事件报道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虽然常常让媒体猝不及防,但是新闻界有句老话:新闻是易碎品,意思就是,新闻是最新事实的报道,时间稍微滞后即成为明日黄花,因此,媒体面对突发事件重视报道的时效性十分重要. 广播所特有的“短、平、快”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同时,广播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异地连线播报,与报纸和电视等其他媒体相比,其优势不言而喻.面对突发事件,广播记者应充分发挥广播的这些优势,及时抢占新闻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曹鹤 《记者摇篮》2015,(4):42-43
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新闻现场报道、突发事件报道、活动现场报道等记者的现场连线报道越来越多,在广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广播参与媒体竞争"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连线报道并不是记者到了现场随便讲几句,以证明自己到过现场这么简单,连线报道在考验记者临场发挥水平的同时,更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收放自如的现场驾驭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思维清晰的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汶川地震电视直播报道入手,分析了电视直播从"非常态"到"常态"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意义.作者分析了本次灾难报道中,电视消息类新闻直播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技术手段的变化,认为常态化的新闻直播不仅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也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电视新闻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对记者的要求较高,对记者的职业素质、人文素养以及敬业精神都是一种考验。通过近年来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情况来看,媒体记者素质有待提高。下面本文将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提升记者素质展开全面分析,无论是从专业报道能力,还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深入探讨如何有效促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台风、地震、洪水、飞机失事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的同时,也是对新闻媒体快速反应能力、新闻策划能力乃至综合实力的重大考验.面对突发事件,与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相比,地市级、县级电视台在采编力量、记者素质、技术装备等方面都较为落后,但地方台也有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王怡兵 《东南传播》2016,(9):110-112
广播现场直播报道于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重大或突发的新闻事件,凸显广播轻便、迅捷、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当代广播占领舆论前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各级各地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广泛地为听众所认可。本文试图通过若干节目实例,梳理出面临重大或突发事件时广播现场直播报道的传播策略,以期对如何做好广播现场直播报道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家英  王一  鲍平 《新闻实践》2009,(10):11-13
浙江电台交通之声作为浙江首家交通专业广播电台,每天约有800多万人收听,已成为浙江有效覆盖面最广、品牌影响力最大、成长最快的广播媒体.交通之声秉承"动态广播,服务媒体"的办台理念,目标收听锁定移动人群,突出,"播"公共服务"的特性,以动态报道和资讯服务见长,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严格制订与实施<突发应急报道预案手册>,充分发挥广播自身优势,抢夺突发事件第一报道权、第一解读权,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主流媒体应该做到在关键时刻不失语,先人一步,从而形成首发效应,强化对舆论的引导力.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报道方面广播的有利条件以及广播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报道历来是都市类报纸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其新闻价值不言而喻——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突发意外事件,包括地质灾害,天气灾害,空难、海难、车祸等交通事故,矿难、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重大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在面对突发事件的采访中,记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拿到第一手材料,将人们最关心的内容,第一时间公之于众?我根据在《新晚报》曾经从事"突发记者"3年以及"特稿记者"3年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突发事件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因其具有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而深受各界的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其进行的消防抢险救援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新闻价值非常高.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因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的优势,在消防抢险救援报道中独树一帜. 近年来,在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消防抢险救援中,广播以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和传播简便的优势发挥了先锋军、突击队的作用.如今,一遇到突发事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广播获取最新的事件讯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