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在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共和主义也得到传播.托马斯·史密斯爵士提出了君民共和的广义共和主义,实现了共和主义与君主制的结合,指出了在君主制民族国家共和主义传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是法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 ,在政治和思想领域斗争十分激烈 ,君主制、帝制与共和制几度交替出现 ,保皇主义、波拿巴主义、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等思潮空前活跃。雨果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经历了从保皇主义、波拿巴主义到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转变过程 ,并为捍卫共和制度同拿破仑三世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在法国共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任俊环 《考试周刊》2007,(37):151-152
民族国家兴起于西欧,主要是英法民族国家。这两个国家起先都是在君主制下建立起来的,即所谓民族君主国,尔后才由君主制国家向民主国家转变。英国的君主通过扫除国内的分裂割据势力、宗教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支持民族语言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杰斐逊的共和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斐逊既继承了古典共和主义思想的优秀成果,又为古典共和向近代共和发展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共和主义思想,成为共和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力图制约权力来保障公民的权利,通过公共教育的推行来促进公民的民主参与,与古典的共和主义思想有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霍布斯作为绝对君主制的辩护者,在与共和主义关于自由与强权、自由与民主、自由与法律的争论中,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性和开创性的自由观。他认为自由就是没有外在障碍,自由人能在其力量和智慧能够办到的事物的范围内,不受阻碍地做他决意要做的事情。虽然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国家.颁布的法律对人的选择构成了限制,但是也没有影响人民享有法律外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陈升槐 《考试周刊》2011,(58):39-40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理解困难,现就君主立宪制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对共和主义的理解是公民都担负起国家社会的各种责任,共同民主治理国家社会,这可谓之公民共和主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定县的公民教育研究与实验是以这种公民共和主义理念为指导的。对责任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强调是定县公民教育实验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公民教育自我创造是其富有成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概念史和实践史两个方面来考察,"国家"一直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同时也是各种政治思潮聚讼不一和争论不已的话题。区别于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国家主义的全能国家观和无政府主义的国家无意义观,共和主义基于公共精神和公民美德的诉求,以及公民关于好生活观念的多样性现实,公共性和政治性应成为共和主义国家的基本属性。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共同体对个人的先在性,另一方面突出了公民参与在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价值。共和主义国家观是对已有国家观念的重大补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产生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史学界的主流学说长期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近代西方革命与政体的思想基础;但当代“共和修正派”在复兴古典共和主义时,论证了共和主义是近现代英美政治思想起源和发展的基础。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近代西方革命、政治思想中主导理念的大论战;总体上看,共和修正派居于下风。争论的实质是两派争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和话语权。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提出了公民对自由权利的需求,共和主义找到了实现自由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自由是目的,共和是方法.自由需要在共和制中实现,不可脱离共和制。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的共和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产生的新型国家政权,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这种制度在其具体实现形式以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等方面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首先,通过解析共和内涵、本质与类型及辨析社会主义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共和制的异同,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人民共和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这一必然事实;其次,通过解析联邦内涵、本质与类型及辨析单一制与联邦制的不同,剖析了我国不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和、全国各区域的共和、全国人民的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统一,有利于推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共和主义观点和思想,例如宪政的价值和可行性,自由对于共和国的重要性,执政者对国家权力的运用、公民品德的培养等等,都成为美国立国的思想基础。美国共和宪政的灵魂是自由精神,其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保护私人利益和个人自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促进积极的、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权和领导权,以便在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美国共和政体的构成要素是人性与美德,通过制度偏好,即三权分立和联邦制来控制公民美德的衰败,在激发公民美德生长的同时,从而更好地维持共和政体的稳定;美国联邦党人的共和思想有限地保留了古典共和概念中的积极公民和民主,但用代议民主取代直接民主,并将共和有效地纳入宪政框架。  相似文献   

12.
李根源在历次革命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他的共和理念。为了切实维护民国的共和制度,李根源先后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切实践行了他的共和思想,为保卫民国的共和政体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做出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佩迪特的共和主义政治哲学在冷战后的学术界内取得了非常大的影响,并吸引了部分政治家的注意力。共和主义之所以能够在这一时期受到许多左翼知识分子的青睐,是因为其政策主张与社会主义有着相似之处,故而被当做了后者的替代品。尽管如此,由于共和主义传统本身的一些特点,佩迪特的共和主义理论与传统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14.
郭峻赫  欧润杰 《政治思想史》2019,(1):121-146,199
一、引言我们正在逐渐地进入克劳奇所说的“后民主”(post-democracy)时代。各个社会正在迅速朝向完全的宪政民主转变,因为据说自由选举能够促使政府对其行为更负责任和更具有回应性。然而,公民们却在逐渐成为一群消极且无序的人,只会间歇性地回应由政客和极端分子提出的博人眼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Our analysis of farmer and tavern-keeper William Manning's 1798 Key of Libberty extends the concept of American republican rhetoric to include both elite and vernacular forms. We find that the key components of Manning's vernacular republicanism are: an aggressive use of the rhetoric of critique; the demand for transparency in public argument; the rejection of elite leadership; and the belief that decisions must be made in the interest of the common good. We compare vernacular to elite republicanism and conclude that the vernacular perspective has endured in American reform rhetoric.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新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佩迪特无意重构一种不同于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论体系,他的目标是打破自由主义对自由概念的垄断,在共和主义的框架下,以无支配的自由观为核心,围绕自由、法律、公民、参与、身份等重要议题,深度阐释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从概念选择到方法解构,佩迪特的论证存在诸多误读和缺陷.新共和主义的自由观为当代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论域.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权利思想建立在纯粹实践理性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他的权利思想包括自由、平等、独立、财产权等内容,它们构成了个人基本权利的体系。法治是个人自由和国家权力的结合,人的权利只有在法治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社会契约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源于纯粹实践理性的先天的国家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