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来对待。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新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其辉煌,亦有挫折。本文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探讨新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分析党的农业政策,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来对待。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新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其辉煌,亦有挫折。本文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探讨新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分析党的农业政策,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农村、城市及国家机关等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严格入党标准与党员教育,持续开展整风整党运动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净化党员干部队伍,厚植党的基层执政根基,在建设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实践,对于新时代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互助合作是农业合作化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重塑革命根据地经济、开展群众运动的重要举措。在借鉴苏联农业合作化经验、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张闻天主张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创办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以缓解革命根据地经济困难局面;妥善处理合作社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经由供销合作、生产合作进而到农业集体化的发展路径,描绘出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蓝图。探究张闻天互助合作思想,不仅能增加对张闻天的了解,拓宽张闻天研究领域,而且对提高当下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五一年底毛主席指出“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之后,各级党委加强了对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领导。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迅速地发展起来了。一九五二年底,参加各类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达到农户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其中,集体经营、土地入股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一九五一年底的一百三十个,增加到三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开端,中央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改造并利用中国传统社会广泛存在着的约定成俗的民间互助行为、创新并发展马列主义合作理论的结果,是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动员与经济动员策略而在苏区发展起来的。就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与革命战争、经济建设、资源动员的关系而言,苏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成功地利用了赣南闽西地区乡村既有的民间互助习惯与行为,有效地动员起中央苏区民众投身农业生产与商品流通,充分调动了苏区民众参与革命、支持革命的积极性,有效集约地动员了苏区颇为紧缺的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7.
土地改革中的阶级划分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的政治实践。划分阶级的实践首先改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农民的阶级意识,重建了农民的政治心理。这些变化适应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要求,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真正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惠农政策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发放的农村贷款是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农贷发放以恢复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为主要目的,形式灵活多样,覆盖范围较大,利率较低,显示出浓厚的政策性特点.通过对河南省农贷调查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农贷成效显著,在持续性和覆盖面等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对抑制高利贷、缓解农村资金短缺、促进农村生产、改善农民活动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最早自觉认识农民和农村问题重要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成为我党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光辉典范。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一边从事农民运动的实践,一边进行农民和农村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即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为核心的关于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完整科学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仍然十分重视农民和农村问题,他从农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高度,论述了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并在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农民和农村问题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50多年来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业的曲折发展的轨迹,证明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基于我国农村的现实,依靠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我国的农村经济政策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探索中勇于纠正错误,敢于自我否定的科学态度下不断走向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中,农民个人所有权仅仅表现为被禁锢在某个集体组织之内从事劳作和生活的权利,农民个人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被异化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个人选择的支配权;国家对农村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和农业剩余索取权的垄断,则使农民集体组织的所有权被异化为接受国家控制、负责组织生产、上缴国家税负并承担全部生产后果的责任或义务。这种虚幻的集体所有制及由此派生的制度运行成本的转嫁支付,是导致农民权益缺失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2.
以华洋义赈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政权、乡村建设运动为线索可以探知不同时期、不同政党和乡村自治组织及社会团体在河南不同地区的农村开展合作事业的历程及其各具特点的政策和做法.说明农业合作社是在当时河南农民生产条件日益恶化,生活十分困苦的条件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者在不同政党和社会团体倡导和组织下,通过资金的集中运营和劳动力的分工协作,实现参加者经济利益增强或经济地位提高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河南农村倡导和推行的各项合作事业增进了农民的互助合作意识,培养了农民的互助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先后在农村领导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些变革显示党对"三农"问题认识不断深化,也为今后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党派荟萃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担负着协助中共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重任.1950年3月各民主党派学习座谈会的成立开启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遣运动.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帮手,以其榜样作用推动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经过新中国初期的思想改造,民主党派不仅在政治上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建立起了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它是我党奋斗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则做了最主要的贡献。在教学中讲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如何贯彻这一思想,特别是如何正确阐述集体与个人贡献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此一陈管见。一、各地武装起义与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关系大革命失败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27年到1930年初爆发了约二百次武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最早自觉认识农民和农村问题重要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成为我党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光辉典范。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一边从事农民运动的实践,一边进行农民和农村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即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为核心的关于农民和农村问题的完整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九三学社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群体,重点通过政治学习、社会实践、思想批判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造。这次思想改造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均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区农业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概述内蒙古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农业保险需求相对有限、农业保险供给相对短缺、缺乏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撑。并提出了内蒙古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农民保险意识、采取以互助合作保险组织为基础的农村保险组织制度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春涛结合大革命初期的农民运动经验,特别是澎湃指导的海丰农民革命运动实践,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的革命路径、农民的阶级意识觉醒、农民革命运动的组织宣传等几个方面,集中阐述了他对现代中国革命运动的思考。李春涛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其积极推动成立农会组织、保障农民权利、分配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等农村革命斗争方略,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立场,又做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回顾李春涛的革命思想、革命实践,他的社会主义论述、农民运动与组织化理论,对当今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建设仍然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不断融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包括个人基本素质属性、职业价值属性以及生产经营模式选择属性。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而且丰富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培训途径和模式。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提升需要依托农村信息化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综合素质培训体系建设以及基于信息系统的技能体系与实践培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