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正>向前投掷沙包(或垒球)的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其中投远和投准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研究证明,经常参加投掷项目的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力量素质,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动作的准确性,提高投掷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自信、果断、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质,但是笔者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每次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以及中、小学体育健康课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体育教材中带有明显竞技体育色彩的铅球、标枪等投掷项目正逐步淡出,而垒球投远一跃成为小学体育健康课程中最主要的投掷类项目的教材。提高完善原地垒球开步投远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正常的肩上投掷能力,同时在儿童时期较好地掌握垒球  相似文献   

3.
<正> 小学的投掷教材,主要是掷垒球、掷沙袋。由于投掷垒球和沙袋的最后用力是鞭打动作,其身体姿势、动作轨迹、用力顺序与推铅球不同,这样学生在小学获得的投掷知识与技能,对中学时学习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起着干扰作用。如何消除这种干扰?我在教学中采取下列几点做法,收到了一定效果。 1.根据学生力量大小,采用不同姿势进行臂屈伸练习,如推墙整、斜立撑、俯卧撑、脚高于头部撑。练习时要求学生手指相对,伸臂用力动作快。这种练习相似于推铅球出手时的用力动作,能使学生产生比较正确的本体感受和技能刺激。  相似文献   

4.
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指学习掌握专项技术动作的过程中 ,对所学的另一种运动项目技术动作之间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少年、儿童时期是学习基本技术动作的有利时期 ,而且所掌握的基本技术动作将为今后学习专项技术动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我们少体校招收的投掷项目的运动员 ,大都在入校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垒球的投掷技术 ,在入校后需要学习掌握投掷标枪技术。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中的正迁移原理 ,提高他们学习掌握投掷标枪技术的训练效果。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首先应找出投掷垒球技术与投掷标枪技术的共性 ,利用它们在技术上的共性 ,为学习标枪技…  相似文献   

5.
掷垒球是《标准》必测项目之一,是较难“达标”的项目。在达标测验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其它项目达标了,就是投掷垒球通不过。我们经一年多实践总结,体会到,正确用力是小学投掷教学技术的重点,快速挥臂是投掷垒球技术的关键。方法不对,有力使不出,力再大也徒劳无功。投掷差的另一个原因,学校运动场地小,学生人数多,器材少,练习次数少,运动量和密度不够,而且危险性大,容易出伤害事故,教师怕教。在掷垒球的教学过程中,我校曾用轻物——儿童玩具塑料球代替垒球,克服了以上困难。学生在做正向投掷时,常出现下面错误: 一、肘关节外张、曲臂。有力使不出,严重影响投掷距离。  相似文献   

6.
<正> 投掷垒球是小学体育达标项目之一,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常规教学掷垒球,要求场地要大,练习的时间较长,这与农村小学场地窄、器材少的情况相矛盾。针对农村小学实际,我采取如下的简易教学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徒手练习。有利于形成正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的田径发展,投掷项目已经普及到了大、中、小学,在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和学生的身体素质达标考核中,投掷项目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包括小学的实心球和中学大学的铅球、标枪、铁饼,这些项目对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协调、灵敏性都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投掷项目运动的成绩,许多教师在进行投掷项目的力量素质训练时,常注重学生手臂、下肢及腰腹力量的发展,对于在投掷项目技术中起一定作用的手指、腕力量却往往容易忽视。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协作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名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有效的评价与指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下面就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1.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正确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9.
垒球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三年级以上的主要教材,又是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测试的项目之一。既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又有助于发展肩带肌、臂肌等上肢力量,能提高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因此,在投掷  相似文献   

10.
尹文兵 《精武》2013,(23):34-34,36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投掷实心球运动是一项重要的项目,那么如何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成为一项关键的教学任务。实心球运动项目是一项技术结构较复杂的运动,在投掷时需要身体本身的力量加一定的技术技巧,在投掷实心球测验时想要获得高分成绩,必须牢固的掌握实心球投掷时各个环节身体姿势及技巧的良好配合。本文对实心球投掷时的技术方法进行详细的论述,为相关教师提供借鉴,更好的教授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投掷实心球时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场地、器材奇缺,已是当今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发掘身边各种可行因素,搞好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已成为人们探讨的热点。在此,我认为,重视小器材、小教具在农村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一块方木、一只球、一张纸片、一只小乒乓球,平时看来很不起眼,可一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得当,它就会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如小学体育中的垒球投掷,由于缺少投掷场地,学生纵使浑身是劲,手里拿着垒球也只能空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当我们将小纸片、小乒乓引进投掷课,情况就不同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好,  相似文献   

12.
小学投掷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原地垒球掷远,这是体育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在垒球的投邵中,铸退人达到理思的远度,离开了合理的技术是不成的。叮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要;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的投掷垒球的教学和训练中,可用板羽球、羽毛球作辅助练习。这两种球重量轻,飞行慢,练习时手持球托投掷。小学生力量差,用它进行“超越器械”投掷练习时不太费力,便于学习体会“鞭打”,“拨指”等投掷技术要领。在实施中可进行原地的面对面的投掷练习,也可以用于助跑投掷练习,可以增加练习密度,加大课的运动量,由于板羽球、羽毛球飞行慢、在空间滞留的时间较长,也便于教师和学生观察和校正  相似文献   

14.
推铅球是《国家体育锻练标准》中规定的必测项目,在我院普通体育课中也列为主要教材进行教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大学一年班学生中仍然有大多数人不会投掷,这是因为这项运动往往被认为比较容易学,只要有力气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只有力量,没有掌握好投掷技术是投不远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技术动作是关键。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谢慧敏 《体育教学》2008,(11):56-56
1、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垒球项目的方法和基本规则,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协调等素质和起动速度、短程加速能力及投掷能力。 2)在分组合作中,使学生知道团结产生力量,协作才能成功,体验快乐体育。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投掷项目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投掷兴趣、发展投掷能力、提高上肢力量,此阶段投掷项目各单元之间的衔接是否科学、有效,能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投掷项目的兴趣,掌握好投掷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水平一到水平三对技能目标的要求,对小学水平一到水平三投掷项目的单元教学间的衔接有如下分析与安排。一、《课标》关于运动技能的描  相似文献   

17.
小学投掷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垒球掷远,是体育教学中的难度较大的项目,特别是女生感到更困难。表现在上肢力量差,以往在“达标”测验中有一部分学生其他项目都通过了,而投掷项目却难以达到标准要求。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体育教研会确定教学研究活动的重点是“投掷”。首先我们组织全区体育教师认真学习大纲和教材,再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小学生是原地投掷)确定教学研究的主题:即“快速挥臂”的教学。按照这一课题分别在高、中、低年级组织了三堂研究课。三位执教老师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办法来达到“快速挥臂”的目的。归纳起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教学中,常出现已有的知识、技能及方法与后续学习内容相互影响的情况,这种因事物之间存在同类因素而相互影响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效应。间接迁移是迁移效应的一种,是指A动作的掌握通过一些方法对B动作的学习产生正迁移效应。如投掷垒球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投掷纸飞机的经验,使学生把投掷纸飞机  相似文献   

19.
投掷垒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投掷角度不好 现象1:垒球出手过早投得过高,即所谓见高不见远。 现象2:垒球出手过低使垒球过早地擦地,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过短,达不到投远的目的。 纠正方法:在平时练习时,我在投掷线前2.5米远的地方,设了一根2.5米高的塑料彩绳,要求这些学生将球从横线上投过。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投掷的角度。 现象3:垒球偏左偏右。 纠正方法:首先要求这些学生做正面肩上屈肘自然挥臂,对准目标练习,垒球偏左了是投掷中转体过大或手臂向左了。垒球偏右了是身体没有转过来或手臂偏右了。 …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实心球被作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测试项目,其教学变得更为重要。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又枯燥的投掷项目,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提高身体力量素质,正确掌握投掷技术,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入手,可有效提高实心球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