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水具有创生万物的生殖原初意象。《红楼梦》中充斥着大量的水喻。作为《红楼梦》中蕴涵丰富、在在而有的水意象,曹雪芹赋予其以韵味独特的幽深寄寓。水生万物的生命隐喻被作者匠心独运地化入文本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水"在《诗经·国风》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内涵:水表现了追求爱情时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水为载体,见水而生情;水喻人和喻事。  相似文献   

3.
在战国时代,孟子为捍卫和继承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经常与各色人群辩论。孟子在辩论中,尤其擅长运用譬喻,其喻体选材范围广泛,而以水作为喻体的“水喻”在孟子散文中比比皆是。从认知比喻的现代理论对《孟子》中的“水喻”进行归纳分析,以“水”喻品德修养,以“水”喻人们的生活状况,以“水”喻仁政,以期能够解读孟子运用比喻手法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形式,《红楼梦》这部集大成的小说丰富并深化了"水"意象的内涵。本文从水同女儿、水同清浊和水同爱情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说明这一意象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吴江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沈璟,他所创作的《红蕖记》堪称一绝,"联篇新巧而律度又谐和",其《红蕖记》的水意象成为了一大特色,本文将以水意象在作品中的神灵化表述、情感表达、水意象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作为研究方向,着重分析《红蕖记》中的水意象。  相似文献   

6.
水和火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诗人艾略特在《荒原》中通过火与水的意象,编织出一战后西方精神文明的荒原。本文将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在《圣经》中找到水火意象的原型,从而看出《荒原》中水、火世界是如何统一在其主题下的。  相似文献   

7.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更是直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哪几种审美情感,下面试析。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在进行教化时往往采用隐喻进行表达,并尤爱将水作为喻体,以其自然之义承载人事之理。先秦儒家以水为喻的局面发轫于孔子,孔子洞察水的多种特性,偏爱以水喻“德”和以水喻“学”。孟子和荀子承袭了孔子的以水喻教思想,侧重以水喻“性”和以水喻“政”。持“性善论”的孟子主要抓住水的本性,以其来承载“存养扩充”的人性教化和“仁政”的政治教化主张。持“性恶论”的荀子更加注重教化的力量,借助水来阐述“化性起伪”的学习之法和“王制”的治国之道。孔、孟、荀的水隐喻相互关联,一脉相承,实现了一种隐性且委婉的教化方式,滋养了中国古代以水喻教的话语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9.
运用意象是中国文学的传统,除了托物言志,意象本身也会于不经意间浮现,为作者提供创作灵感。这种最早出现于作家意识中的"初始意象"被格非作为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1)加以研究。本文将以《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为例,从文本出发,探究初始意象在小说故事走向和主题阐释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有单纯水意象和复合水意象之分。在单纯水意象中,江河川流水意象是其主体。人类文明籍水而生,周代文化与水不可分离。通过对《国风》中的江河川流水意象进行分析,可以窥见《诗经》单纯水意象内涵的丰富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罂粟越来越多的活跃在作家笔下,成为新时期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罂粟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学意象,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在阿来的《尘埃落定》这部作品中,罂粟在广袤的土司大地上出尽了风头。本文将结合文本,对《尘埃落定》中的罂粟意象的象征性意义做出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影片作为媒介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功夫熊猫》系列影片为研究素材,探讨文化意象现象。从影片的文化符号中,探索中西文化意象之间的差异与融合现象,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之间的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的长廊中,水意象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而存在,李渔的话本小说《合影楼》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这一意象。小说中,"水"作为结构策略,见证了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未见之时波平如镜,既已相识涟漪微泛,情到深处波澜骤起,眷属终成天堑通途。在整个的架构中,水又是"礼"的象征,张扬了表现生命与禁忌生命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14.
迪斯尼电影《冰雪奇缘》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又一次掀起了观影迪斯尼影片的高潮。在本部动画影片中,为了体现冰雪姐妹的情感跌宕发展关系,"门"和"手套"在影片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现从意象角度出发,分析在《冰雪奇缘》这部影片中"门"和"手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展博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172-172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以水喻道,描述了水的七种品行。本文阐述了一个得“道”的图书馆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人格、德行、心态和行为,作为一个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向水学习智慧,学习水的管理艺术,做好高校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也是一个含义多样化的意象:灾难与死亡象征、生命与希望象征、净罪与再生象征。在《荒原》中,艾略特把“水”意象植入了传统的这三方面含义;由于这三方面含义,有助于解释荒原“有水却缺水”的矛盾;同时这三个含义也紧密联结《荒原》的基本主题:“死亡-复活”意识,通过神恩和自救从死亡到复活。  相似文献   

17.
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水喻道:渊深虚静;孔子以水述理:知、仁、恒;禅宗从水见质:净、空、明。儒、释、道、诗人共同演绎完成的"水"的意象,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宇宙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通过构建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感悟。电影《雏菊》中"雏菊"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始终贯穿整部影片。雏菊是电影的一条叙事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雏菊而发展;雏菊对电影主题的表达起到了烘托、提升的作用,将爱情人性之美展现出来;电影画面中雏菊的出现为故事营造了唯美的场景,给现代人带来了一泓清泉。雏菊的意象也是具有美学价值的,首先雏菊的画面宁静自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电影《雏菊》采用了悲情模式,雏菊意象的运用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基调;最后,雏菊在意象造境上,体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桃花扇》与《青鸟》两部作品中都有体现。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的两个中心意象---“桃花扇”和“青鸟”,结合文本,阐述两个中心意象在艺术结构、思想内涵和文学意蕴上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心意象结构法”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阿甘正传》中关于命运的意象为切入点,将影片从人生命运、历史与政治命运、性别、种族及战争命运的角度进行分类讨论,并分析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如何借助这些意象来表达影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