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振华 《职业圈》2007,(22):97-100
结合我国电影产业实际和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理论,文章从电影消费者偏好理论出发,对电影消费者选择中的另一重要方面电影消费者"如何选择"电影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讨论电影市场上"叫好不上座,上座不叫好"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于洋 《职业圈》2010,(36):117-118
如今我们正处在“消费者的时代”,市场中流通的产品数量急剧增多,产品供应日趋过剩,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品牌间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企业营销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掏出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为了让消费者更乐意、更主动、更多的掏出腰包,就需要企业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塑造信任和依赖,让产品和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让消费者主动地、连续地只选择“我”而不选择“他”。  相似文献   

3.
海外媒体批评我们,我们怎么办,这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面对批评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采取鸵鸟政策,对外界的指责批评视而不见,即“被动”地不听批评。更不可取的态度是,在翻译国外对中国的评论时,把表扬我们的部分留下,把批评中国的部分删掉,结果是,英文世界里批评声一片,中文世界里叫好不绝,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不足取。  相似文献   

4.
在出版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所谓的外宣图书,是指那种出于宣传的需要,国家出资出版的图书,这些书通常是“叫好不叫座”。因此,如果没有专款支撑,一般的出版社是不敢贸然出版此类图书的。  相似文献   

5.
肖锋 《生态文化》2006,(2):4-4,8
这个题目是编辑约稿时定的。乍一看去,回答这个题目很简单。我前年夏天看了著名作家张平的中篇小说《凶犯》,当时就对张平手术刀似的解剖农村现实关系的深刻性和力度感到震惊。在小说里,狗子不是英雄,但他为了守护一个护林员起码的良知和责任,而被各种社会关系和力量推向绝境。阅后令人掩卷长叹。在我们这个拍电影团队的一次论证会上,我提出了这个题材,大家一致叫好。这样,《天狗》很快就上马了。从“买”下张平的小说,到完成剧本改编,到剧组成立,用了约五个月的时间,《天狗》就开拍了。一个决策一定是有某些动机作支撑的。从一个电影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宝莱坞,印度的“好莱坞”电影工厂。号称,每年有1000多部影片的产量,但由于运作不规范、被黑道控制等不利因素,其效率和产值都不能与好莱坞相提并论。宝莱坞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级电影生产基地幺?梅赫塔一直都梦想成为一名电影制片人,但2001年夏天,她忽然发现自己扮演的角色竞像是一  相似文献   

7.
李晶 《职业圈》2012,(15):117-117
近些年来。各大商场推出了购物卡这一新的营销方式。购物卡的“泛滥”,催生了消费者的变现需求。在卖卡一族中,大多数属于消费饱和型顾客,他们持有多种购物卡无需额外消费,于是将手中多余的购物卡折换成现金。还有部分消费者,则是因为商场价格昂贵.不想用购物卡去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选择将购物卡提供给“倒卡族”换取现金。于是,“倒卡”现象丛生。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各大商场推出了购物卡这一新的营销方式。购物卡的“泛滥”,催生了消费者的变现需求。在卖卡一族中,大多数属于消费饱和型顾客,他们持有多种购物卡无需额外消费,于是将手中多余的购物卡折换成现金。还有部分消费者,则是因为商场价格昂贵.不想用购物卡去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选择将购物卡提供给“倒卡族”换取现金。于是,“倒卡”现象丛生。  相似文献   

9.
电影《新天龙八部》是一部经典的武侠大片,其以娱乐的形式给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把当今看似复杂的形态简单化,让观众沉浸其中。本文通过消费社会理论来解读它给消费者提供的这种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使他们对文化进行多层面的消费。这就是意识形态最终演变为娱乐化的体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群年龄在30岁左右的导演,他们被称为“新生代”导演,并以他们的年轻给中国电影带来了一种新的风貌。与第5代导演们在国际影坛上创造的那种表现中国的“历史画面”和“民族寓言”式的电影不同,“新生代”导演更注重表现当代都市背景下的青春与生命的生存状态。1990年胡雪扬拍摄的《留守女士》是“新生代”电影的早期作品,1994年之后,以管虎的《头发乱  相似文献   

11.
电影面向市场是形势的需要,作为文化精神产品的电影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的经济之外,也就是说,在整个国家改革的大背景下,电影必须面向市场。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就是打破原来由国家统购统销的制片、发行、放映的旧体制,克服“等”、“靠”的依赖思想,实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建立起优胜劣汰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虽然这个转变过程是艰难,痛苦的,但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达产品信息的主要方式,广告在不断发现和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表现,电影是其开发的又一种可行的载体.根据目前电影广告的传播现象,可以发现电影广告较传统的广告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某些商业影片中.但是不同的导演,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得广告在电影这种媒体中传播的效果也不一样.而且,观众和消费者对于这种广告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文章从电影广告的特性、优劣、受众意识以及文化品味几个方面,对当前的影视广告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种广告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广告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谢付亮 《职业圈》2013,(25):54-55
我经常在“茶金会”上强调,中国茶叶行业已经进入了“圈智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三圈时代”,卖茶难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越早做准备越好。卖茶,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叶子换票子”,茶叶店把茶叶给消费者,消费者把钱给茶叶店,似乎每个人都会做。但是,一群人中,总有那么多人的业绩不理想,或辞职,或转行,或怨天怨地,或顾影自怜,或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再说,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相似文献   

14.
韩茹 《职业圈》2008,(4):56-57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认为:一种品牌在市场上最初的定位是适宜的,但当“消费者爱好偏移”或“竞争品牌逼近”时,它可能不得不面对重新定位的问题。因此,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是企业对原有品牌战略的一次扬弃。品牌重新定位的时机选择和具体实施策略,不只关系到品牌的发展,甚至关乎到企业的生存。“现代”汽车改换品牌之路走得同样艰辛——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一种艺术形式,一种影像语言.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如何充分发挥影像的跨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当前我国电影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的一些导演比如张艺谋、贾樟柯、李安等都对中国电影“走出去”做了一定的尝试,他们的电影关注个体、关注底层,通过电影中的社会底层反映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强调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中国才能真正强大.可见,中国电影人具备了跨文化传播的国际意识.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人探索出了适合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电影中有关“小人物”的故事叙事各具特色,这源自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拟从中日韩电影中致力突围传统文化的《我不是潘金莲》《入殓师》和《谎言》这三部影片中“小人物”入手,进而对中日韩电影中“小人物”故事的叙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析中日韩电影各自的主题意蕴及其艺术手法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中的“一二三”理论贯穿整部《道德经》,其各个成分是抽象难懂的。电影《大闹天宫》提供了语用意义平台,在故事叙述、视觉刺激、言语分析和感情共鸣方面展开对老子的一二三理论的体验认知,从而肯定《大闹天宫》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时尚扫描     
张东健:我不打算相亲三十而立的张东健,迈入通婚年龄之际,亲朋好友时不时询问张东健“何时结婚”、“有没有理想的对象”,此类问题对他而言简直是一种疲劳轰炸。最近张东健为电影《海岸线》做宣传,免不了面对记者的“感情大拷问”,他说:“我喜欢女生在工作上也能有所作为,不过钱不要赚得比我多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动态     
《职业圈》2012,(24):7-7
荣事达深化质量管理 提高品牌形象 小家电产品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信心,是商家急待解决的问题。荣事达小家电公司在产品质量上提出“黄金品质,一年包换”并在全国推广开来,售后服务远超过国家三包期限,“让消费者放心”成为荣事达小家电服务消费者的箴言,通过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0.
《盈虚》是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品,取材于中国古典《左传》,描述了卫庄公(太子蒯聩)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遵照“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指导原则,以短篇小说《盈虚》的李默默、梁玥、六花、林非等4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转换”视角,考察各译本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过程及其在各维度下的“整合适应选择度”的高低。研究发现,4个译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翻译选择不适配问题。总体上看,李默默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在语言维和交际维,均能完成译文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使其具备较高的翻译品质。但在文化维,由于原语和译语的“文化生态”并不对应,造成4个译本适应性选择转换过程的完成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与此同时,各译本的“整合适应选择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