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1978年3月入伍,同年底开始学习摄影。从一个门外汉,逐步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摄影干事。特别是调往集团军任摄影子事的7年中,带领各师、旅、团的摄影骨干拼命工作,先后被q解放军报》采用照片930余幅,其中在《解放军报》举办的军事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7个H等奖,12个三等奖。被《解放军画报》刊登20多个专题,其中4个专题获《解放军画报》的优秀作品奖。是全军连续7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最多的单位。我们每年在军报、画报刊登的新闻照片占北京军区的三分之一。我们集团军共有摄影骨干36名,因摄影工作成绩突出,有10人由…  相似文献   

2.
瞬间的难度     
做一个摄影记者难不难? 初学摄影时,我打心眼里觉得:一点都不难。拿起相机“咔嚓”一下,比一字一字地写、一笔一笔地画来的快多了。当时处在文革初期的混乱年代,所能看到的“新闻照片”几乎都是充斥报刊版面的“剧照”,摆布导演几乎成了唯一的拍摄方式。当我掌握了一定的光影技巧后,对这种“新闻照片”真是不屑一顾,摄影记者可能不容易当上,但他们的活儿一定是容易干的。 如今,我在中国日报干了14年摄影记者,恰好以前在学校、插队、做工、当兵的业余摄影时间也是14年。手中的相机,从跟别人借用,到用8元钱买的“华山”牌简易相机;从百余元的“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到上万元的进口相机,虽然拍摄的对象由轻松变得沉重,从到此一游成为毕生追求,但拍出的照片,总觉得还对不住昂贵的器材。拍照片是容易的,拍出好照片,有时真让我难得无能为力。 于专业摄影时间一长,40多岁就觉得心已经老了,拍片子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的“冲击力”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利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New photography),不单单包括照相机,摄影机、摄像机也在此列。而狭义的“新闻摄影”概念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Press photography)。我们通常情况下提到的“新闻摄影”以及“新闻照片”都是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文艺作品有情节大家都知晓,而新闻照片是否也应有“情节”呢?我认为是应该有的。新闻照片的情节应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瞬间,通过其神情、姿态、动作以及与其他人物的情感交流,引起读者的联想。这种画面上的情景、细节与读者的欣赏结合,就构成了新闻照片的情节。新闻照片表现情景和细节较容易,但表现情节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新闻摄影受瞬间的制约,它不能象电影、电视那样连续展示“过程”(即使是连续摄影,也是跳跃式的)。因此,新闻照片的情节一定要由读者“触景生情”产生联想才能得到。新闻照片能否表现情节,相当程度取决于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闻改革的步伐,新闻摄影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闻照片已从量的扩张开始发展到质的提升上。在这个崭新的时期里,摄影记者光有拍摄的热情和拍摄的技巧已经不够了,它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思路上进行整合,在题材的寻找上和瞬间的把握上下功夫,拍出具有深度的新闻照片。因此,摄影记者要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里有所作为,就必须寻找一条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途径,用我们的相机将深刻的社会内容涵盖到照片的图象之中,让人们感到新闻照片具有文字所不具备的可“读”性,使它成为新世纪报纸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鲜明的新闻性赢得读者如果“新闻照片”无“新闻”,那就不能称其为新闻照片了。这就是说 ,新闻摄影的新闻属性 ,规定了新闻照片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 ,这也是新闻摄影的自身规律和最基本的特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新闻摄影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呢 ?核心问题是要突出“新”。这个“新”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拍摄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发展着的事实 ,在采访、编发上体现“快” ;二是指新发生的事要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本身能被社会所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新闻照片无新闻”、增强新闻性的问题 ,我们沧州晚报在讨论落实报社党委“贴近群众 ,贴…  相似文献   

7.
那是去年冬天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学习的时候,刚刚从事新闻报道不久的我写了一篇反映新兵班长问题的稿件,寄到解放军报社发表后,几位与我在一块学习的战友首先发现了。他们跑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你是不是上不了稿急昏了头啊,反映问题的稿子也敢写!”“写文章要多吹捧领导,少反映问题,不然干不下去。”“干不下去还是好的,没准得受处分。”我听了后心里直发毛,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给我们单位抹了黑,自己心里感到惭愧,非常害怕领导以后不让我再写稿子了。当时,我的心里很乱,想到我所在的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的刘福连主任非…  相似文献   

8.
1981年,我国新闻摄影界提出了新闻照片“新、真、活、情、意”的五字标准,对指导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纵观这些年大大小小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照片和众多新闻影赛的获奖作品,有崇尚“情”、“意”已成风气的倾向,这是于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不利的。为何我们的假新闻照片就总是屡禁而不止呢?笔者以为,除少数为个人功利所趋有意造假外,盲目追求“情”、“意”的“高标准”,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感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摄影中的“情”和“意”进行一番探讨。 新闻摄影无需融“情”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新闻摄影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战争年代,军事新闻摄影是中国新兴的新闻摄影事业的中流砥柱。一批穿军装的战地摄影记者在物资匮乏、器材奇缺等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一手拿枪,一手拿相机,跟随部队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拍摄记录了弥足珍贵的战地新闻照片和宝贵的军史资料,为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了一大批堪称“史诗式”的军事新闻摄影佳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军事新闻摄影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在报道抗美援朝、60年代全军大比武等重大新闻和推出雷锋、郭兴福等重大典型宣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新闻摄影佳…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呼唤精兵强队周树范近几年,随着大量的新报问世和原有报刊的扩版、增刊,新闻照片短缺,反映时代特征的优秀新闻照片更是供不应求,使新闻照片成为各报刊的抢手货。去年在首都掀起的新闻照片“抢稿大战”,而今愈演愈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发挥新闻摄影应有...  相似文献   

12.
在军事摄影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军事新闻摄影这些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闻照片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官兵生活,注重了新闻性和时效性,突出了突发、进行性和抓问题新闻,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价值高、新闻时效快、反映基层连队实际、为广大官兵欢迎的优秀新闻照片。以(解放军报)为例,自1990年以来,继1991年抗洪救灾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生动感人的突发新闻照片后,近几年大家有口皆碑的优秀新闻照片有:(瞧:女老板当兵来》、《孤独的“迟到席”》、《轻生女海河获救记》、种看不中吃的“龙凤呈祥”落榜了》、(百…  相似文献   

13.
搞好新闻摄影,当好摄影通讯员是要长期付出努力的。为此,简述一点体会,仅供摄影通讯员参考。   一、培养发现新闻的敏感性,力争多出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能力,就是大家常说的新闻敏感。如果少了发现新闻的敏感性,那就很难拍出新闻照片,更无法拍出好新闻照片。   发现新闻的敏感性,不是头脑里生来就有的,它是靠摄影通讯员每日每时培养而积累形成的。摄影通讯员应养成一种良好的作风,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都要了解社会发展的主流;善于在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并从生活中选择新闻。做到不仅能在突发的重大的新闻事件中…  相似文献   

14.
周朝荣 《军事记者》2001,(10):37-38
传统观念认为,胶片摄影获得的影像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在人们的意识中,这种影像符合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原则。而数字影像就不同了,它可以由摄影人或电脑操作随意地增减删改,因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数字影像是很难保证其真实性的,也是最容易造假的。因此,有的报刊和新闻摄影比赛的组织就规定摄影作必须提交新闻照片的原始底片,以此来验证新闻照片的真假。如果从这一观点生发开去,获得数字影像的数码相机就不适合新闻摄影了。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全国新闻摄影界的同行们都在寻求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自我改造、自我强化,摆脱经验和“轻车熟路”的束缚,努力追求新的突破。兵团新闻摄影界的同志也不例外,纵览近两年兵团的新闻摄影,我认为起码有四点新突破。一、表现形式的突破新闻摄影的表现形式,是每个手持相机从事新闻摄影的同志所头痛的事,因为它受新闻真实性的约束,所表现的必须是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的真人真事,这就使表现形式往往处于尴尬的局面,拍出来的照片出现雷同化,单一化,概念化等问题。新闻摄影界的同志曾在这方面做过很大努力,如尽量运用线条,图案美来增强新闻照片的美感;采用仰角、俯角等多种角度避免视觉和画面上的雷同,摒弃新闻照片单一、平稳的格调,追求简洁、奇特和强烈的风格。这些追求无疑使新闻照片摆脱了一般化、俗套化、公式化,拓宽了新闻摄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新闻摄影应当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深化新闻改革当中,更应当把新闻摄影放到重要位置上来。为什么这样提出问题呢? 这是因为,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的同志把新闻摄影看作新闻报道的一翼,是有见地的。由于新闻照片有着生动的形象优势,所起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是文字报道所不能代替的。而且,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往往胜过一篇文字报道。一图胜千言,确实是有道理的。在新闻改革中,我们不是常常说,要把报纸办得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吗?如若我们重视新闻照片的作用,发挥新闻照片的优势,真正使报纸图文并茂,那  相似文献   

17.
新闻照片,是记者根据自己对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观察和认识,用摄影的形式,采取一定的摄影技术和艺术手法,反映刹那间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事、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在有的报社里,常会听到有些编辑人员抱怨摄影部门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好新闻照片;而有的摄影记者,则埋怨编辑人员“不识货”,认为自己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好的新闻照片而不用。甚至有时  相似文献   

18.
我原在北京市城建五公司宣传部工作,经常带蓍照相机到处拍摄,是个业余摄影爱好者。1991年5月,我被借调到北京日报社参加亚运会报道,而后成了一名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心爱的相机伴随我度过了第一个难忘的春、夏、秋、冬。从“业余”到“专业”,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新闻照片,时间要快,角度要新,画面要美,必须贴近生活,又要为版面服务,不像业余摄影那么随意,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新闻照片是用手拍的吗?这个问题提得似乎有些离奇——难道还会有谁用脚来拍摄新闻照片的吗?但摄影实践的真知告诉我们,新闻照片除了用手来揿动快门拍摄以外,从另一个角度说,却是“用脚走出来的”。——在日本,有一位新闻学者确实说过:“新闻是用脚来写的。”——也就是说要拍出具有新闻报首价值、水准较高的新闻照片,除了使用灵巧的双手掌握高超的摄影技艺之外,还得迈开双脚深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摄影的现状如何? 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摄影是有很大发展的。由于摄影器材的更新、摄影技术的提高,新闻照片的摄印质量也进一步提高,新的拍摄方法在不断探索;制版新技术和胶印设备在省市级以上的大报普遍采用,新闻照片印得清晰多了,得到了读者的赞扬。我们应当充分看到这些成绩和变化。但为了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我以为更应当注意存在的问题: 出现在报上的,仍然有大量非新闻的“新闻照片”,谈不上时间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