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陈运泰院士说在欧洲一个很小地方的很小展览馆里,看到三个大幅的立地人像,一个爱因斯坦,一个马克思,一个弗洛伊德。这使我想起,听说前几年来在英国做过网上调查,让人们挑选心目中千年来影响人类思想最大的人物,两次调查,一次是爱因斯坦名列第一,马克思名列第二,一次是马克思名列第一,爱因斯坦名列第二。意见非常一致。爱因斯坦和马克思是千年来影响人类思想最大的、数一数二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一、编译爱因斯坦著作的缘起 要回顾的编译爱因斯坦著作的缘起,首先需要介绍一下许良英先生其人。关于许良英先生的生平,他自己在其文集的序言中已有记述,’这里只做非常简要的介绍。许良英,1920年出生于浙江临海。初中二年级时,他就开始憧憬着要做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他高中读的是浙江大学代办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电机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基金》2005,19(4):200-200
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在德国南部的乌尔姆,17岁时为逃避服兵役迁居到瑞士。在苏黎世的工艺学校毕业之后,爱因斯坦到了瑞士的专利局工作,并且在业余时间撰写科学论文。  相似文献   

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次年,全家迁往慕尼黑。爱因斯坦幼年并未表现出过人的才华。5岁时,父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指针在磁力的无形作用下转动的情景让他惊讶。像牛顿看到掉落的苹果一样,爱因斯坦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认为自己看到的现象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自古人们都认为虽然万物存变化,但作为太背景的宇宙却是静止不变的,这一观念一直到20世纪初也来改变,当有人用爱因斯坦刨立的广义相对论推导出,宇宙若不是在坍塌便是在膨胀时,连爱因斯坦本人起初也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怀疑是自己的公式有毛病。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是周培源最崇敬的伟大科学家,他一生都在追随爱因斯坦。周培源在相对论研究领域里发表了25篇论文,其对相对论在中国发展的贡献,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905—1965,1966—1978.1979—1993。  相似文献   

7.
佚名 《今日科苑》2014,(11):60-62
<正>"爱因斯坦一生关注并同情中国,中国人也始终尊敬和爱戴爱因斯坦。"谈到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与中国的一段缘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戴念祖这样告诉记者。两次路过上海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实实在在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当时他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讲学,曾携第二任妻子来回两次途经上海。戴念祖很详细地考证了爱因斯坦的两次中国之行。他介绍说,爱因斯坦是乘日本船"北野丸"号  相似文献   

8.
现年75岁的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孙子,他在给比利时文献专家弗朗西丝·沃尔夫(给爱因斯坦写传记的人)的信中,公开了一些爱因斯坦的生前轶事。  相似文献   

9.
我主要从事光学研究的,光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就从光物理的角度谈谈对未来将产生的影响。在100年以前爱因斯坦发表了光电子理论。在爱因斯坦光电子理论的基础上,1960年人类制成第一台激光器,它在信息产业、医学等各方面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导言:爱因斯坦的日本 之行 对于相对论在日本的接受而 言,爱因斯坦的日本之行是一个 至关重要的事件。邀请爱因斯坦 访日的建议,首先由日本著 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 (1870-1945)提出。该建议被  相似文献   

11.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被认为比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更接近客观真实。但实际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自我矛盾的理论,不可能具有客观真实性。相对论是建立在三条假设的基础上的。第一条叫“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的原话是“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这些状态的变化与以两个彼此作相对匀速移动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作参考是没有关系的”。第二条是“任一条光线在‘静止’坐标系中总是以确定的速度C运动,不管这条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着的物质发射出来的”,也就是说光在真空中…  相似文献   

12.
今科 《金秋科苑》2010,(24):195-196
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他。许多科学家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爱因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相似文献   

13.
在1950年《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中,爱因斯坦综述了他的物理学统一理论。遗憾的是,该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2,(7):106-107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19日宣布开设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网上档案馆,将陆续在网上展出爱因斯坦的手稿和书信等文件,包括他亲手撰写的6封情书、给母亲的明信片、一大堆粉丝来信,以及著名的相对论的手稿全本等,以期更完整地向世人展示这位科学天才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揭示了爱因斯坦对经典力学尤其是惯性原理的曲解和偏见。这位科学泰斗妄断“力学方程(比如,惯性定律就是这样)只有对…‘惯性系’才是有效的”(引自《爱因斯坦文集》卷一),他的名著《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6.
在1905年,爱因斯坦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名英雄.他对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以及布朗运动的开创性贡献被公认是英雄式的贡献,尽管在那一年,这种承认尚未来临:他仍然是瑞士专利局的一位低级办事员.但承认很快到来了.人们有把握声称,爱因斯坦已经被公认为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英雄,或者甚至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本次大会本身就是证明:杨振宁在开幕式上所作的大会演讲,其主题就是爱因斯坦.在完成爱因斯坦未竟事业即建立物理世界统一理解的事业的意义上,杨振宁视自己为爱因斯坦的继承者,很多其他物理学家也是这样看他.本次大会有好几个关于爱因斯坦的大会演讲,我没有完全统计过有多少篇关于爱因斯坦的文章提交给本次大会.不论如何,无须赘述这种没有争议的主张.那么,到2050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地位又会怎样呢?这是我现在要讲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考察了爱因斯坦1922年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详细情况,然后回顾梳理了爱因斯坦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情况。从1910到1914年,每个提名的依据都包含狭义相对论,但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每次都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1915年后,学术界普遍承认狭义相对论得到了实验验证,但是这时人们的注意力又集中到了爱因斯坦1915年创立的广义相对论,诺贝尔奖委员会一直判决不能因相对论而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反犹浪潮也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授予爱因斯坦诺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1922年,在奥辛(C.W.Oseen)的力主下,诺贝尔奖委员会以"光电效应定律"授予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翘曲而波动的字宙.一种最隐秘的宇宙涟漪——引力波。将成为人类洞察宇宙世界的秘密通道。这个宇宙秘密是爱因斯坦发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宇宙就是爱因斯坦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大脑智力操(5)云辑想象力训练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性,是一般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所难以相比的。对于创造性想象在创造中的作用,爱因斯坦曾有过深刻的阐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包括世界上的一切。”爱因斯坦本人即是从“士。...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一根铁棒磁性的思考中,是什么竞能让爱因斯坦离开他正在完成的驰名的广义相对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