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2.
命题是作文教学首要一环,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有无兴趣写,能不能写好。早在50年代,我国语文教学的前辈们就提出了作文命题的原则应该使学生能写、会写。所谓能写,就是适应学生的生活范围,使他们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所谓会写,就是指适合学生的写作能力,适应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要不断充实和“外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建树人生理想和精神气质。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能写出语句通顺、有条理、有中心的文章的能力。可见,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传统的作文训练总是局限在“出题——指导——草稿——评改”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总是在老师指定的圈内挖空心思去想,自然学生的作文内容普遍单一,学生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事,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成份居多。不难看出这种模式是难以实现《课标》提出的作文能力培训目标的。鉴于此,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由讲练模式的“幕后”走到自主作文的“台前”,作文指导由“限制”变为“放开”。坚持作文自主能力的训练,初步达到了自我训练、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作文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气息、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当前作文教学,特别是山区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没兴趣,怕写作文.平时作文都是勾完成任务而作,是为作文而作文。因此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成就感上。在这一点上.我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高伟 《广西教育》2007,(12A):19-19
一年多来,我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有关材料作了认真分析,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一是大部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有话写不出来,作文内容空洞;二是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指导作文,任凭学生信笔涂鸦。如何充分开发农村的教学资源,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多时候,作文教学是教师给出一个题目,然后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少数教师在课前能够搜集资料,课堂上就作文的思路做一些点拨,并且提供范文,让学生能够有所模仿,有所参照等。鉴于此,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作文讲评很重要,作文教学不能"虎头蛇尾"。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它既包括教师给学生作文的评语,也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作文所做的概括而具体的评价。对这两个方面如果置之不理或者是草草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科学方法与基本技巧。但是要想搞好作文教学是不容易的。针对目前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奇思妙想,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情况,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面面俱到,既对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进行细致的评,也不忘记修改诸如用错标点符号、誊写格式有误等。实践证明这种保姆式的细批细改的批改方法并不能实现教师批和学生改的互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批改的效果也就大大打了折扣。我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重视。可是,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发出“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的感慨,缘于学生的八股作文、虚假作文、失却真我的作文充斥课堂、充斥考场。本期,我刊把几位有识之士的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虽然作者多以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虽然文章部分内容措辞比较严厉,但良药苦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小学生最犯悉的就是写作文,这不是学生的过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从教学法内容及教学形式与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为了实现我们大脑中过时的思想而使学生,“委屈求全”。近几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出发,通过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下面就把想象作文中的一种课堂教学法方法整理出来,与各位教育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一滴水珠能折射一抹太阳的光辉,一篇作文可考查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最能折射学生言语文化素养水平与发展态势的,非作文这滴晶莹璀璨的水珠莫属。而如何切实提高写作教学的科学性?我们不能不作深刻的反思与积极的探索。一、追求理性且道德的写作教学观对考试的奴性顺从,对考分的过度倚重,催生了现时以应试为主的作文教学风,它让原本有高雅志趣、有庄严使命的写作课堂变成了纯粹的作文技巧训练场。有些教师为了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将参与式教学模式运用到作文教学当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即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7.
葛奕贤 《现代语文》2014,(10):149-151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课堂作文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阵地。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似乎不太理想。课堂作文有着诸多的显性的和隐性的要求。比如,规定了时间在一节课之内;规定了题目,顶多是多个选一个;规定了相应的训练要点,一次训练必须运用某种技法。这样规定的唯一考量就是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而忽略了考场作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像是一次成果展示。课堂作文则不然,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尝试与练习的空间。没有课堂作文的实效,写好考场作文只能是空中楼阁。但在课堂作文教学中,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诸如些学生对训练的话题有不感兴趣,无话可说;训练的要点限制了学生表达上的自由,不能尽兴;时间仓促,个人水平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写作当天心情不好,根本无心写作。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都被忽略了。于是看到了一篇篇被逼出来的作文,虚情假意,粗制滥造。当然课堂作文也并非就没有佳作,但我们不能要求每位学生都具有倚马可待之才。在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今天,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要义。那么,该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作文的樊篱,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其他学科及日后的工作、生活极为重要。但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境: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句锤炼,而学生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却是内容空泛,平淡无味。长期低效的作文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甚至让不少学生谈作文而色变。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特征,笔者作过以下几点初浅的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冉云娥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作文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小学生怎样作文时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有“感”而“发”,不能忽略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表达前人没有表达过的情绪和思想,不能设“禁区”,束缚小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