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路迪民 《武当》2012,(3):36-39
唐豪说:"黎洲之王征南墓志铭,百家之内家拳法,皆属别有寄托","黎洲之述征南,不啻为自身写照,以抒写其亡国之隐恨。墓志铭(只写某年干支)不写万历康熙者,即可见此老之志"。于是他由黄宗羲"寄托自身"而对张三峰"断言其无"。统观《黄黎洲文集》,内有传状、碑志、哀祭149篇,包含大量抗清志士的祭文,更有其感情寄托。如写南明抗清重  相似文献   

2.
佳句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饮酒》包括二十首诗,此句是第5首中的佳句,自古至今为人们交口称赞。宋代大文豪苏轼明确地指出“此句最有妙处”。确实这两行诗情景交融,不仅笔触优美,同时一下子就使人领悟到了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首先,这里面的景物取得好——篱、菊、山,格调和谐;而且搭配得也极美——近处的篱笆旁边,菊花盛开,稍远一些是清秀的山。空间并不开阔,但是却很恬静幽雅,正好用来表现隐居者的生活和情感。其次,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作者连续描写了两个动作:采菊和见山。一先一后,别具匠心,只有这样的顺序,陶渊明“悠然”的思想和…  相似文献   

3.
散文名篇《洛神赋》是魏晋时期文学家曹植于黄初四年(223年)曹植朝京后返回封地途经洛水有感而写。《洛神赋》叙述了一个具有故事性的扑朔迷离的幻境,即作者于洛水观景之时,忽遇貌美多情的洛神宓妃,使他魂游神荡,他们彼此两相爱慕,其情缠绵,然终因神人道殊,未成良缘。作者为此惆怅满怀。《洛神赋》描写了作者与洛神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借爱情不得相遂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的怅惘之情。赋中人物形象塑造极为成功,通过神情、仪态、服饰、风度等方面的描绘,使神女宓妃具有人间美女的魅力,其形象栩栩如生,鲜活可爱。作者想象丰富,对人物情感和景物描写十分生动。篇章笔法优美,语句华美工丽,文采清新秀美,精妙绮丽,声情并茂,是魏晋时期的名赋。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08年第一期刊登了孙国庆撰写的《几枚有趣的邮票》一文,文中所列邮票有的是错体票,如:J.173;有的是变体票,如:T.136;有的则可视为版暗记,如J.161;有的则是印刷瑕疵。而J.70《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则是一枚造假者伪造的变造品。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5.
罗鹤林讲:唐子西有两句诗说:“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居住在深山之中,每年春末夏初,野草鲜花遍地都是,家里无人造访,林间松影斑驳,鸟声悦耳。午间休息后吸几口山泉,捡一些松枝用来煮茶茗喝;随意地翻阅《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集,韩愈、苏东坡的散文。  相似文献   

6.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六田园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全曲五个乐章,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受。《第六田园交响曲》将古典主义交响曲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婚姻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在唐传奇中,影响导大,艺术成就最高,最精彩动人的,就是中唐时期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这一类小说除写情侣因遭逢乱世,悲欢离合的故事外,还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写士子与妓女的爱情。如蒋防的《霍小王传》和白行简的《李娃传》;二是写士子与因中女子的爱情。如元稹的《莺莺传》,陈玄的《离魂传》等;三是写鬼神妖狐与人恋爱的。如李朝威的《柳毅传》,李景亮的《李章武传》及沈既济的《任氏传》等。沈既济的《任氏传》,继承了六朝志怪的传统,以生动细致的艺术手法,完整地描写了狐妖任氏与人的恋…  相似文献   

8.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3,(11):35-35
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创作了不少的寓言、少儿文学等方面的作品。当时作者投寄稿件是免费的,只需在装有稿件的信封正面左下角写上"稿件"两个字,不用贴邮票就可以寄发出去,其寄费均由收受稿件的报、刊社支付。创作初期,我多在全国县市级报刊上试笔,在几家报刊的上稿率较高,几乎是它们的"常客"。如《昆明日报》、《重庆晚报》、《鹿寨报》等。可能是报、刊社为确保有质量的固定稿源的缘故,一方面加强和作者的通联,一方面给作者提供一些信息资料,创造一些条件。其中,广西的《鹿寨报》除了每月寄来内部通讯资料外,还会每半年给作者寄送投稿专用稿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种深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形式,集邮者中也有许多人喜欢读诗、写诗。2004年《中国邮政报》上刊登过一篇关于诗歌写作的文章,文章的名称是《邮诗仿古调格律必严明》。这篇文章对律诗的格律做了一些介绍,并引了两首邮诗来作例子,说明写好诗必讲求格律,否则就会像顺口溜。如其中一首:“喜逢申岁暖风生,贺庆花开东莞城。岭舞云飞抒壮志,南来北往寄文  相似文献   

10.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8,(11):94-95
在晚唐的诗坛上,有位诗人叫张祜,诗写得很好。他还是一位弈人,可惜我们的围棋史作却很少提及他。《全唐诗》录张祜的写棋诗六首,其中两首是写诗人晚年以棋酒自乐的闲居生活的,简直就是一个棋迷的自画像。其《秋霁》诗云:  相似文献   

11.
马起来 《收藏界》2014,(4):91-93
桃花,是春天最美好的象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古代诗人描绘桃花的诗文名篇甚多,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人们最向往的理想境界。一年春天的开始,春光明媚,桃花艳丽,人们享受着春的美好。那桃树的娇美多姿,桃花的红粉如妆,成为画家常描绘的题材。  相似文献   

12.
春节过后,首次由大陆导演执导的金庸 武侠巨片——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将与 观众见面。人们都知道金庸是武侠小说巨匠,但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超级棋迷。 金庸先生的小说,在华人中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金庸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写武侠小说却却不懂武术;家财万贯却自甘平淡恬静的生活。金庸可算是一个超级棋迷,围棋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人们常常从他的武侠小说中看到围棋,围棋不仅是他的兴趣所在,更是他精神和情感寄托。在一方小小的棋枰中,金庸体味着东方文化的神奇与玄妙,滋生出无数的激情和灵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3.
《精武》2008,(1)
查各类罗汉内功,目前所见本子内容差别较大,如姜容樵先生编写的《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中写的少林罗汉功为练眼功法;他人亦有顶气、喷气、吞气等类功法;倒是螳螂门《三回九转罗汉功》与香港黄汉勋先生所著《罗汉功》与此手抄本名目略合,但耐人寻味的是,此手抄本目录却冠以"西域"二字,目录题目亦为"西  相似文献   

14.
垂钓诗与爱情诗所反映的内容,相差是很远的。然而,我国古代诗歌中,却有几首既写垂钓,又叙爱情的,也就是说,它们既可以当垂钓诗读,又可作爱情诗看。 这种诗,可以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找到。 《诗经》“国风·召南”中有一首题为《何彼(衣农)矣》的歌谣: 阿彼(衣农)矣?唐棣之华。 曷不肃?王姬之车。 何彼(衣农)矣?华如桃李。  相似文献   

15.
毛国伟 《上海集邮》2001,(1):23-23,42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年),是山东省淄川县蒲家庄人。《聊斋志异》全书收入短篇小说约500篇,文笔简练,语言生动,以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虽然它大多写花妖狐魅,但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表面上写鬼妖,实际上是在写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毛泽东说《聊斋志异》是社会小说,可当史料看。郭沫若称赞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在19世纪就被译成英文,现已有法、日、俄、德等十多种文字的译本,受到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有些外国学者还将它列入世界杰作,给予高度评价。 《聊斋志异》是一部揭露社会黑暗、科举舞弊、官场腐败,同情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小说,具有很高的思想性。《促织》指出“天子一  相似文献   

16.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3,(9):1-1
本期发表纪念已故老集邮家赵善长的专文,作者白山是一位主动研究甲戌邮票会史而"拼命地读,拼命地写",花费了宝贵精力和相当财力的热心人。文中,六合新村18号是赵善老寓所而不是阎东魁寓所一节,虽只寥寥数笔,作者却为此付出了大量劳动。上期《编辑寄语》提到赵善老的诞生纪念日,在刊出时错了一个数字,起因于《赵善长集邮文选》记载为7月23日,而赵善老真正的诞辰是清  相似文献   

17.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社会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方寸中描绘的少年儿童也无不体现这一内涵。 《圣经》中的圣母和圣子是美术作品反复表现的题材,若撇开其宗教意义,这些作品也表现了母亲对子女发自内心的爱,如图1和图2分别是哥雅的《圣母和圣  相似文献   

18.
隐士陶渊明的最高理想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美好却不适用于时间和土地都无比宝贵的现代都市生活。而他笔下流传更广的桃花源虽然一派明媚春光却生活简朴,封闭自守。更何况这"不知魏晋"的世外福地,原只存在于作者的臆想之中。  相似文献   

19.
清代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今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势行功歌》原名《十三势歌》是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人王宗岳所著。王曾旅居河南,以教馆为业。据写于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的《阴符枪谱·序》说:“山右王先生,自少时经史而外,黄帝、老子及兵家言无书不读,而兼通击刺之术,枪法其尤精者也。”他的武术著作,留传下来的有《太极拳谱》和《阴符枪谱》等两种,尤以《太极拳谱》一书的流传最为广泛。该书是由《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等两篇论文,以及《十三势歌》、《打手歌》等两篇诗歌组成。近两百年来,这四篇文  相似文献   

20.
从对曹操现存22首诗歌作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曹诗所体现出的主导思想仍是传统儒学精神。这表明人作为社会个体,其较为表层的人生价值、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均较易随外物变化而发生变迁,而其灵魂深层的某些早已形成烙印的东西(如精神意识)却恒久难变。这正是曹操诗歌的化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