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理论视角,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观、竞技体育发展思路、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竞技体育赛事管理4个层面出发,分析总结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研究认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应由增量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改变对运动员价值认同绝对化并注重其全面发展,改变单一赛事目标管理为多元赛事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印年代,在“缩短战线,保证重点”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对竞技体育进行系列的调整,形成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模式的雏形;80年代,在竞技体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对竞技体育的调整和改革,强化和完善了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发展模式;9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模式的历程,极大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立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模式,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结果显示:竞技体育赶超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自我“造血”模式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模式,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的协同发展模式、科技支撑模式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可供选择的理想模式,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并行发展模式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模式;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之间的人才比例满足0.412<1.86时,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能产生良好的协同发展效果,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高质量发展观,加快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融合,切实壮大职业体育,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发挥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的杠杆作用,走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仍出现了许多问题,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属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是实施“体教结合”办训的典型案例。剖析“体教结合”模式的优势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属性实现方式,探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与杨泰实验学校“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中不同培养对象的“任务目标”及不同路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新时期我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时,在建立任务目标及不同路径培养模式下政府职责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运用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体育资源、体制与结构、体育环境与利益激励是制约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大学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目标,而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过程,只有解决了制约因素的影响,大学竞技体育才能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弊端的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笔者对我国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 ,可持续发展观是时代变迁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社会生活的渗透及中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条件的需求 ,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竞技体育社会化、国际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后竞技时代”,相应地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向“后竞技时代”转变。体育人才培养由重竞技转变为重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风行理念。世界发达国家由于体育事业发展迅速率先实现这种转型,其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文章通过与发达国家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总结,得出“后竞技时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思考,以期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的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培养具有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从分析我国实施“体教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出发,揭示出“体教结合”模式实施的诸多障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削弱和祛除障碍的路径,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实施对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从资源认识角度对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的内涵及实施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竞技体育资源在培育、开发、配置及利用等方面的结合性不强,资源管理的绩效不高,实施竞技体育资源的纵管理势为所趋。中国实施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资源观,建立竞技体育资源纵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完善竞技体育资源市场,明晰竞技体育资源产权等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changes i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Chinese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during three stages between 1949 and 2012. 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governance scop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 functioned differently in each of the three stages. The changes to the government's involvement in Chinese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occurred in tandem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本质及发展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竞技体育的本质及其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竞技体育是运动员通过提供高水平竞技表演,满足人们高级审美需要的体育活动。中国竞技体育只有在充分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过程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回顾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对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认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是随着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新形势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应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s a phenomenon exogenous to China, the Olympics have been proactively interpreted in the local context since China’s entry (and subsequent re-entry in 1984) into the Olympic movement. With China’s increasing involvement in promoting three bids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two of which were successful, respectively, in 2001 and 2015, the nature of the discourse of key stakeholders in relation to Chinese elite sport has both reflected and reshaped the meaning of the Games to Chinese elite spor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Olympics in the Chinese elite sport system by key stakeholders through analyzing statements of political figures on sport and Olympic phenomena, Chinese elite sport policy documents, and the commentaries of leading Chinese sport academics.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highlights two main feat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mes in official accounts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investig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themes reflects the nature of the Chinese Olympic discourse, manifests the political power o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Olympics in Chinese context, and continues to characterize the on-going major themes in Chinese elite sport policy.  相似文献   

16.
体育事业的转型决定着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来分析影响中国体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北京奥运会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国家的系统化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的规范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主要是体育投入的不均衡、群众体育发展的严重落后、体育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受到局限。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体育功能的转型、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体育管理方式的转型。为此,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从政治体育向生活体育转变;转变体育供给结构,从竞技体育的供给向群众体育的供给转变;转变投入方式,从数量投入向质量投入转变;转变价值导向,从效率导向向公平导向转型。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体坛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竞技运动员的培养一直被认为是各国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加之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竞技运动体育中如何延长优秀竞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追求最大训练效益,是当前我国体育主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外优秀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以及参加第29界奥运会男篮前三名队伍和中国队队员的年龄情况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并指出影响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优秀运动员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其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优秀运动员管理模式,提出新时期我国优秀运动员管理模式的五种基本构想:"分流式"模式、"多元化"模式、"学校化"模式、"一体化"模式、"体、教联办"模式。  相似文献   

19.
优秀运动队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支优秀的运动队是由管理人员(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辅助人员等组成的,本文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与观点,对优秀运动队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人员的管理、运动员的管理及辅助人员的管理进行了研究。认为,优秀运动队管理应该坚持全面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另外还认为,对任何成员的管理都要坚持外部管理与成员自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