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宗主国古代封建君主对诸侯行使支配权,这种权力被称为宗主权。后引申到国与国的关系中,宗主权就是指一个国家干预另一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使其从属于自己。宗主国就是指对其他国家行使宗主权的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曾控制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地区,那么西班牙、葡萄牙就是当时拉丁美洲地区一些国家的宗主国。二、附属国附属国指名义上保有一定主权,实际上国内的主权、外交、经济等方面,或者某一方面受其他独立国家限制或控制的国家。它与宗主国是相对的,控制别国的国家是被控制国家的宗主国,被别国控制的国家是其附属国。如拉丁美洲地区的…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也就是这个时期,全世界的领土已经为帝国主义列强分割完毕。这样,世界上就基本上形成了两类国家:一类是少数的帝国主义宗主国,一类是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帝国主义时期,殖民地附属国对于帝国主义垄断组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首先,殖民地和附属国是帝国主义垄断组织获取垄断超额利润的一个重要源泉。帝国主义垄断组织为了取得更多的超额利润,为了增强竞争的力量,必然要侵占殖民地。列宁说过:帝国主义“只有占领殖民地,才能充分保障垄断组织在同竞争者  相似文献   

3.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4.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帝国主义对天津经济加紧侵略和日寇对天津农业的摧残一、帝国主义加紧对天津的经济侵略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不能不使帝国主义者加紧压迫作为主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特别是在世界市场已被帝国主义列强分割的情况下,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通过大力倾销和疯狂掠夺来转嫁经济危机的理想场所。争夺最为激烈的要算是日本和美国,各自都想把中国攫为己有。甲午战争后,日本势力已侵入中国,它又乘西方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暇东顾和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机会,于1931年9月18日武力占领中国东北、随后向华北、华东地区扩张,妄图独占中国。  相似文献   

6.
始于1919年5月,至1923年胜利结束的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是在殖民地附属国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土耳其的压迫,作为殖民地附属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一个榜样,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它为世界上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进行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本文主要从几个方  相似文献   

7.
[时代特征]一、20世纪中后期的第三世界 1.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①历史上,第三世界国家有相同的遭遇,曾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②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共同的历史任务。获得政治独立后,巩固政治斗争成果、发展民族经济及需要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等,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共同的社会难题。③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剥削,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工农业落后、经济畸形、人民生活贫困等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同属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④第三世界国家十分珍惜本国的独立,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积极维护世界和平,第三世界国家一致主张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8.
南北经济关系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出现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已成了帝国主义的生命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多数原殖民地国家逐步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连同战前就已独立的经济欠发达国家,形成了目前一支发展中国家新兴力量。从整体上看,这些国家和地区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也逐步有所变化、改善,并且利用南南合作的力量以及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着自己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切表明,南北经济关系中虽然仍存有极不平等的剥削现象,但毕竟已不同于战前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严重依附,受到的超经济的掠夺和剥削也已减弱。这表现在:垄断资本已不能象过去那样任意践踏“落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状况战后时期的特点是世界舞台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世界体系,殖民地和附属国中蓬勃高涨的解放斗争引起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民主力量日益团结和组织起来。所有这些,都使得帝国主义大为削弱。为了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阵地,为了设法攫取更高的利润,帝国主义集团准备挑起新的世界大战。他们无情地剥削和劫掠本国人民、殖民地与附属国的人民。垄断组织在战后年代中的利润日益增加,并已达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时代与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在民族主义时代,《新民丛报》学人更倾向于争取个人自由,但是当西方列强进入民族帝国主义时代时,《新民丛报》学人过多地看到了西方列强对落后国家的渗透和侵略,从而在心理产生了排斥列强的焦急情绪,因而也就把对个人自由的重视转向争取国家自由的重视,甚至提出了要国家主义不要民族主义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习》2002,(4):38-39
编辑老师:您好。在联考中,我遇到了以下两道选择题: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又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是二战后新崛起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1.这些新兴国家在二战前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多数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经济上受帝国主义控制,资源遭掠夺  相似文献   

12.
非洲的探险和瓜分图说明1.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欧洲许多探险家纷纷到非洲内陆探险.其中最突出者为利文斯敦和斯坦利.这种探险对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但其结果则为欧洲殖民国家瓜分非洲开辟了道路.2.十九世纪晚期,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欧洲殖民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在1885年,欧洲殖民列强仅仅占有非洲边缘地带,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外,非洲已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3.英国在非洲的殖民战略是通过贝专纳兰向北,并从苏丹向南推进,建立起一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的领土带;法国则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119页讲述《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时对之作了如下评价:“在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统治的基础上,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现象又是同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首先,这个整体的形成打破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家、地区之间的彼此隔绝的状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之所以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国…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上半期,亚洲已有许多国家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19世纪上半期,亚洲掀起了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从总体来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1.十九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瓜分非洲,到十九世纪末几乎侵占了整个非洲.2.非洲人民,特别是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反帝斗争.二、要求学生认识:1.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和侵略的加强,空前激化了帝国主义宗主国和  相似文献   

16.
一九○○年六月,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开始瓜分一个中央政权已趋于瓦解的孤弱的中国。但是,最后瓜分并没有成为事实。结果是帝国主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维持了中国表面上的独立和完整,维持了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过去许多论者以义和团对帝国主义打击的沉重来说明全部原因。诚然,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笔者认为,对帝国主义列强在此时期内的对华政策进行具体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这个结局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列强各国的不同对华政策。一八四○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纷至沓来,涌向这个尚未被分割的广袤  相似文献   

17.
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的109年中,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苦难,造成中国的贫困落后。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中国人民前仆后继、  相似文献   

18.
海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大门,对于任何独立自主的国家来说,这个门上的钥匙总是由该国家自己掌握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间。中国海关却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成为他们侵略中国的有力工具。自从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后,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国海关也随之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逐步破坏和侵夺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欧美列强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空前激烈。然而,在列强正关注、较劲的远东地区,面对巨大的利益得失,面对弱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扩张行为,列强为何采取了“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以致日本竞在虎视眈眈的列强面前公然挑起了针对中  相似文献   

20.
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利权是其扩大势力范围的一个最重要步骤.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它们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到资本输出为主,即除了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外,还必须争夺资本的投资地;除了一般经济权利的攫得外,还加上势力范围的划分,而铁路权的夺取又是帝国主义争夺投资地盘或势力范围最首要的一个步骤.从甲午中日战后帝国主义在我国攫夺铁路利权的各种事实中,我们可以认识下列各点:首先,通过对铁路修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