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人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51页上的插图——"西夏人",是根据甘肃安西榆林窟第二窟段壁画西夏供养人武官和武官命妇像临摩的.微长而圆胖的脸形,高高的鼻子,修长的体态,窄袖紧身的服饰,不但描绘了西夏人的真实面貌,而且也反映了他们那时的风俗习惯和冠服制度.现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还保存着一些西夏时期修建的洞窟.在这样洞窟中有很多壁画和题记,是我们研究西夏经济文化的珍贵资料.榆林窟又名"万佛峡",它与敦煌莫高窟同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石窟之一.榆林窟在甘肃省西部安西县西南150里的山谷中,洞窟开凿在山谷的两岸,因无文献可考,根据洞窟形制推测,其开凿年代可能在隋、唐及其以后.现存比较完整的洞窟,经敦煌文物研究所整理编号,东岩30窟,西岩11窟.两岩相距约百余公尺,从现存题记和壁画风格  相似文献   

2.
榆林窟亦名万佛峡,在甘肃省安西县西南76公里的山谷中,石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陡壁上,河水由南向北蜿蜒奔流在两岸石窟之间,夏秋之季岸边榆杨成荫,环境清幽,是当地群众游憩的胜地。石窟创建于初盛唐时期,经中唐、晚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及清代兴建,现存41个洞窟,其中东崖上层19个,下层11个,西崖仅有1层11个洞窟。五代和宋代的洞窟居多,保存壁画约5千平方米,与莫高窟同属一个艺术体系,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的第25窟,西夏时期第2、3、4等窟,内容丰富,技巧娴熟,反映出该时代绘画的杰出成就,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难得的珍品。(见下页图1、2)  相似文献   

3.
在对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进行全面调查时,发现西壁龛下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下方还存有底层壁画。这些底层壁画内容依然是供养人。经过研究,认为第217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盛唐洞窟,而是开凿于武则天时期的洞窟,由初唐时期的敦煌大族阴稠家族开凿。  相似文献   

4.
安西榆林窟第32窟(张大千编号为22窟),是五代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前室崩毁,壁画残存甚少.主室平面呈方形,设中心佛坛,偏后中央存清修跌坐佛一身.西壁(正壁)上画《梵网经变》一铺,下画壶门供宝十六方.对此经变过去有些学者曾定名为"灵鹭山说法图".笔者几经仔细观察,反复揣摩,总觉名称不够确切.其一,由主尊宝髻升起七朵彩云中各有一坐佛,两侧流云相绕各五身坐佛.仰莲宝座每枚花瓣上也皆有坐佛一身,甚是奇异.其二,主尊两侧画几组倚坐胡床的佛僧:挖眼的、割耳的、剖腹抽肠的.截舌的,等等.这些血淋淋的自裁式的画与庄重严肃的释迦"灵鹫山说法"实难配合.  相似文献   

5.
敦煌石窟保护五十年樊锦诗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它与中国许许多多石窟一样,是开凿于河畔山崖的佛教寺庙。石窟前有河流流过。石窟的建筑开凿于酒泉系砾层上,因石质疏松,不宜精雕细刻,故采用壁画与泥塑彩绘的艺术形式,表现佛教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莫高窟南区南段维修加固工程作准备,一九七九年七至十月底和一九八○年四至六月,我们对第130、146、152窟窟前地面进行了清理发掘。参加这项工作的有马德、潘玉闪、蔡伟堂三同志。通过前后七个月的清理发掘,在第130窟窟前清出上、下两层建筑遗址及主室地面遗迹。现予以介绍。第13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南段下层,距莫高窟南端尽头的洞窟约160米。它开凿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时代,窟内塑造倚坐大佛一尊,高26米,造型庄严雄伟。它即是著名的“南大像”,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5窟“北大像”的第二大像。此窟后经晚唐、西  相似文献   

7.
安西榆林窟第六窟存在壁画大面积空鼓、起甲、酥碱等病害 ,严重危及壁画的保存。鉴于此 ,我们采用锚固、边缘加固、灌浆等手段对空鼓壁画进行了修复 ,用聚醋酸乙烯乳液对起甲酥碱壁画进行了修复 ,还对该窟窟顶进行了稳定性加固。  相似文献   

8.
榆林窟回鹘文题记译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窟回鹘文题记译释哈密顿,杨富学,牛汝极安西榆林窟是敦煌石窟群中保存回鹘文题记最多的一处。在其现存的41个洞窟中,有25个窟的壁面上书有回鹘文题记,约有190余条,590余行。题记多写于石窟的甬道上,或墨书或朱书或硬物刻画,有的清晰可读,有的则模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造像比例、塑像制作、形象特征、衣冠服饰等方面,探讨莫高窟早期三窟的佛教造像,推测早期三窟佛教造像是根据一定样本进行制作的,样本来自中原,或从西域传入.进一步论证三窟为同期开凿,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一组洞窟.  相似文献   

10.
《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卷提供了敦煌一些窟名和大中祥符年间的窟龛数,根据这一文卷还可以了解其他一些窟名和年代,现在补述如下: 阴法律分配到的第二层是敦煌早期窟开凿的地段。乐僔开创的一龛已无遗迹可寻。268窟、272窟、275窟是目前大多数人公认的十六国时期的洞窟,但属于西凉或北凉,则意见不完全相同。从窟中仿中原木构的图象,以及造像和张掖、酒泉、高昌等地北凉作品不同来看,似是西凉窟。莫高窟出土有西凉经卷,却不见北凉文书。这也从侧面证实  相似文献   

11.
安西榆林窟“六道轮回图”考释张伯元榆林窟十九窟(五代)六道轮回图(图版壹,2)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中唯一以“轮回”形式来表现佛理“十二因缘”的一幅壁画。构图巧妙,技法独特,在国内其它石窟中不多见,因此弥足珍贵。这幅画画在十九窟前甬道南壁,长年遭受曝晒、...  相似文献   

12.
榆林窟第25窟壁画艺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继窃取敦煌文化宝藏的斯坦因、伯希和之后,华尔纳也光临了榆林窟,他是在企图大规模粘揭莫高窟壁画的阴谋败露,被敦煌人民赶走之后转道到榆林窟的.华尔纳没有料到,安西人民和敦煌人民一样,严密地监视他们的行动,迫使他们盘旋于榆林窟中而不敢下手,但是最后还是偷拍了榆林窟的大量照片,出版了《榆林窟》一书,重点介绍了25窟的壁画.他和斯坦因异口同声地说:25窟壁画"惊人的美"迫使他们"不得不赞叹".华尔纳虽然发出了不少赞美之辟,但并没有触及到佛教术的实质性问题.我这篇短文,试图概略地探讨25窟的建窟年代,壁画内容和艺术成就,使这颗藏于函谷的艺术明珠,向世界展示它的风彩.  相似文献   

13.
北魏晚期开凿的巩县石窟是我国伟大的佛教艺术瑰宝。文章以北魏巩县石窟寺的佛教文化背景为开端,以窟形与造像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四个不同中心柱窟的尺度、图像特征、造像风格等,描述和概括了此石窟寺洞窟造像与前后时代的关系与影响,分析了其重要的历史传承地位和内在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莫高窟南区南段维修加固工程作准备,一九七九年七至十月底和一九八○年四至六月,我们对第130、146、152窟窟前地面进行了清理发掘。参加这项工作的有马德、潘玉闪、蔡伟堂三同志。通过前后七个月的清理发掘,在第130窟窟前清出上、下两层建筑遗址及主室地面遗迹。现予以介绍。第130窟,位于莫高窟南区南段下层,距莫高窟南端尽头的洞窟约160米。它开凿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时代,窟内塑造倚坐大佛一尊,高26米,造型庄严雄伟。它即是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第280窟普贤菩萨来现图考释──兼谈“乘象入胎”的图像来源刘永增敦煌莫高窟第280窟开凿于隋代,五代重修,是一个小型洞窟。窟内后部人字披隆起,西披中央画涅图,四周及其他各处画千佛。西壁南侧上部画迪叶结集①,北侧上部画乘象菩萨(图版肆图1)。一般...  相似文献   

16.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张大千编号:128,伯希和编号:140),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中型洞窟。此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为平顶,南北壁上各凿一盝形顶小窟,北壁小窟现编为第325窟,南壁小窟现编为第324窟。前室表层壁画均西夏时重绘。通后室的窟门为长方形,平顶,表层壁画为西夏时重绘。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顶为覆斗形。后室正壁(西壁)凿一平顶方形敞口龛。龛内有清塑山峦及改塑塑像一铺,共五身,正中为一倚坐佛,南北两侧塑夹侍弟子和菩萨各一身,皆立于莲花座上。龛内顶部仍存有初唐开窟时壁画。西壁龛沿以下部位,西夏时重绘结跏坐佛一列。窟顶和南、北壁,均为初唐壁  相似文献   

17.
薄顶洞窟窟顶加固实验李最雄,王旭东NevilleAgnew林博明一、前言由于砂砾岩岩体被严重地风化、风蚀,以及窟顶雨水的冲刷,莫高窟和榆林窟崖体上层洞窟的窟顶以惊人的速度变薄,个别洞窟的窟顶已被穿透,变成了露天窟。这样一来,雨水和沙土直入洞窟,严重污...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内容新探贺世哲据考古排年,莫高窟第420窟大约开凿于开皇九年至大业九年(公元589———613年)略后的一段时期内。①主室平面为方形,覆斗形窟顶,西、北、南三壁各开一龛,龛内各塑一佛,均结跏趺坐,属于三世佛造像。关于窟顶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莫高窟第四二八窟的思考施萍婷428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洞窟。莫高窟40个北朝洞窟中,最大的洞窟莫过于此窟,主室平面达178.38平方米,也是莫高窟最大的中心塔柱窟。洞窟内容也很有特点:影塑最多,共1485身;供养人画像最多,共1189身;新出现...  相似文献   

20.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