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历史必修二的中心和主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课全景展示了苏联从十月革命建立政权到苏联解体的历史全貌,着重探讨了苏联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中,应当把这段历史与世界近现代史发展大势联系起来,深刻思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以及人类世界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一、抓住教材主线,突破重点难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背景(原因)、过程、影响或意义组织教学。长此以往,会导致课堂教学中心不明确,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长期受苏联模式的束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联系自身的实践,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认识和实践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尽管他最终未能从苏联模式的总体框架内摆脱出来,但他的那些有价值的思想,无疑对今天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建设模式表现在经济方面主要是管理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经济发展方针上的一重二轻。我国对前苏联模式的突破,是以毛泽东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为起点的。讲话以前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不同于前苏联的新思想和新方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鉴于苏联变修"而在国内开展"反修防修"的一场错误实践,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物,而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中苏分歧和论战密不可分。对波匈事件的不正确判断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毛泽东偏离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开始重新估量国内的阶级斗争;中苏分歧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建设的逆向发展和国内出现的所谓"单干风"、"黑暗风"、"翻案风".使毛泽东从"反修防修"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阶级斗争,初步形成了阶级斗争的理论;中苏公开论战,使得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好了理论准备。这样毛泽东就走上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观是如何走一条比苏联更好更快的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是毛泽东找到的有效手段,是毛泽东探索到的本土发展模式。而建设时期总路线的受挫显示了这一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模式的问题:即人的主体性并不是予取予求的。然而从“大历史”、“长时段”看,其问题不单单在于毛泽东主观决策的失误,而是落后国家在短时间内要迅速越过西方国家数百年发展历程必然付出的历史代价。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经济很落后的状况下艰难起步的,没有工业化的实践和经验,又要尽快恢复国民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因此,毛泽东在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就只得借鉴学习苏联工业化模式。对苏联模式毛泽东并没有照抄照搬,而是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并结合中国国情作了相应的调整,实现了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王廷科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者。他的探索,对于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起了先导作用。第一,毛泽东较早发觉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端,并把“以苏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维面具体论析了毛泽东对于苏联经济模式的初步突破和对于中国式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的主要认识成果,指出这种突破和探索的根本意义在于破除对苏联模式的神化和确立走自主发展的中国式建设道路的基本思路;昭示了现代化模式本身的辩证发展观,即社会主义现代模式的结构和功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
王安浩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16-18,90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有: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反思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认识到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引出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为"文革"后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如何评价毛泽东提供了经验教训。消极影响是促使毛泽东形成防修反修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导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在探索现代建设模式的道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毛泽东既未沿袭西方,也未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建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对50年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领导了中国苏维埃的人权建设,重视人权的保障。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苏维埃政府提供一切经济上的帮助,建立相关的组织,制定有关的法律,确保了公民享受法定的人权。  相似文献   

12.
赫鲁晓夫上台后,着手调整斯大林时期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非斯大林化”的尝试,特别是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开了问题的盖子,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波及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以此为契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全面审视苏联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非苏联化”的探索,立足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摸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多方面、多角度论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脉络、基本内涵和形成条件。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认识到苏联农业落后的原因后实行了农业改革。他的农业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农业经营政策,二是改革农业管理体制。这场改革收到了显的效果,也产生了严重后果。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开创了苏联经济改革的先河,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提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其中的一个原因不得不归于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和分工协作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对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进行改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积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的农业改造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个体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毛泽东确定了个体农民通过劳动互助社经过合作社到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制度创新环节,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尽管他在实践中否定了家庭经营的有效作用,忽略了农业组织形式衍变的内在因素和经济条件,但也为中国当代农业发展定下了集体经营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找到了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国农业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利用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思想, 主要表现为: 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要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民族资本主义。但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 毛泽东在对待民族资本主义问题上曾一度存在矛盾认识, 提出了既发展资本主义又消灭资本主义的思想观点, 并深深地影响到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白里安为解决两战之间欧洲所无法回避的德国问题、美国的经济竞争与苏联的共产主义影响而提出了欧洲联邦计划。英国因担心欧洲联合会损害国际联盟权威、引发世界区域化发展并导致英帝国瓦解,遂以其外交权谋将白里安计划置于国际联盟框架内,使之不了了之。考察英国对白里安计划的政策有助于理解二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导过去的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而且也是指导我们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